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

《未來簡史》解讀十三
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科學已經證明——至少現在看是這樣——宇宙盲目而混亂,並不存在什麼終極的意義。

現代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宇宙的一部分。人類在經歷了貧乏之後,開始認識到增長的力量,並且越來越追求這種力量。

無論中國、美國,還是歐洲、日本,承諾更高增長的政治家會獲得更多的支持。

就在人類力量增長的過程中,產生了人文主義。

尤瓦爾.赫拉利所說的人文主義,不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歷史、藝術那些人文學科,而是以人為本,以人的感覺為本,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

1917年,馬塞爾·杜尚買了一個批量生產的普通小便池,宣佈這是一件藝術品,命名為《泉》(Fountain),簽了名,放到巴黎博物館。
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對這件作品,中世紀的人可能根本懶得理會,覺得他瘋了,連批評都是浪費口舌。

但在現代人文主義的世界,馬塞爾·杜尚這件作品被認為是重要的藝術里程碑。

在全球無數美術教室裡,都會給學美術的大一學生看看馬塞爾·杜尚的這件《泉》。

也許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並且很確定的認為這非常無聊。

但也有人認為這就是藝術,並且用現代性、用什麼樣的美來解釋。

實際上,最重要的不是這個小便池如何,而是人們怎樣認為。
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只要有人認為這是藝術,就是藝術;有人認為美,就是美。

有人認為一個小便池是一件美麗的藝術品,它就是藝術品。

就像很多小鮮肉電影電視劇,儘管罵聲如潮,但只要還有人看,有人買單,就會登堂入室,甚至拿到很多獎項。

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今天,杜尚這件傑作的複製品在全球許多重要的博物館展出,包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這些複製品可是在畫廊裡展示,而不是放在洗手間哦。

這個故事,最能解釋人文主義世界的本質。

這個世界不再相信偉大的宇宙計劃,不相信人類的整體意義,不相信很多宏大敘事。

在倫理上,人文主義的座右銘是“感覺對了,就做吧”。

在政治上,人文主義告訴我們“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把小便池當藝術的大藝術家:人文主義世界的誕生

在美學上,人文主義說“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在經濟上,顧客永遠是對的。

無論是網上賣產品,還是互聯網創業,就算是寫小說,都要以用戶為中心,給用戶以欲罷不能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