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縣:54歲孫媳伺候103歲奶奶30年

三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今年已經103歲的奶奶,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孝老愛親的含義,贏得了鄰里和鄉親們的一致稱讚,她就是澠池縣果園鄉趙莊村今年已經54歲的好孫媳彭秋蓮。

澠池縣:54歲孫媳伺候103歲奶奶30年10月26日下午, 記者在果園鄉民政所長楊武軍和趙莊村黨支部書記趙法軍的陪同下,來到趙莊村西一個門口長著一棵芙蓉樹的農家院。深秋的斜陽帶著陣陣暖意灑進院子裡, 一座二層樓房以及乾淨整潔的房舍顯示出女主人的勤勞和能幹。

得知記者來到,彭秋蓮把剛午休起床的老人從臥室攙扶出來。老人頭髮花白,面容清瘦,兩隻眼眯成縫,笑容可掬,精神狀態非常好,絲毫看不出已經103歲了。

談起30年來照顧奶奶楊秋蘭的飲食起居,彭秋蓮感慨萬分。

彭秋蓮生於1963年。1987年10月,她與趙莊村的趙鐵成結婚後便走進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家裡窮得叮噹響,婆婆早已去世,只有已經七十多歲的奶奶、爺爺和重病纏身的公公。作為兒媳婦和孫媳婦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和丈夫起早貪黑依靠種菸葉、辣椒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一弄點錢,趕緊給公公買藥。每次買回來青、鏈黴素,為了省下請醫生的錢,丈夫自己學會了打針。”彭秋蓮說,“有時回到孃家,埋怨父母說,你們算是把我推到火坑裡了。但父母總是批評我說,啥火坑不火坑的,只要人正幹。”埋怨歸埋怨,一回到家裡,彭秋蓮便把這個家裡裡外外撐了起來。

彭秋蓮婚後一年,爺爺去世。三年後,公公也離開了人世。彭秋蓮和丈夫趙鐵成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重任。其實趙鐵成還有1個叔叔、3個姑姑,但年歲都大了,大姑今年已經81歲。彭秋蓮說:“我就覺得做晚輩的去照顧奶奶是應該的。把奶奶照顧好了,奶奶幸福大家都感到幸福。”

她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老人,婚後再沒有回孃家住過,即使有事也只是白天回去,晚上便回家照顧奶奶。她除了下地,大多數時候都待在家裡,細心地安排好奶奶的生活起居。“這些年奶奶年齡越來越大了,丈夫也不敢去遠處打工,就近當了個高鐵護路工,每月1000多元工資,勉強顧住生活吧。”彭秋蓮說。

彭秋蓮和趙鐵成育有3個子女,老大是個女孩兒,今年28歲,已經結婚生子。老二和老三是龍鳳胎,女孩兒在河南警察學院上學,男孩兒參軍入伍。談起拉扯3個孩子並要伺候奶奶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彭秋蓮說:“這些年受的苦沒法說。但是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也不能讓他們受委屈。”她準備飯菜總是會特意挑容易嚼的食材,奶奶喜歡吃什麼就常常給她買,每天早上給她穿衣,晚上用熱水給老人洗腳,陪老人聊天,帶老人散步。在她的悉心照顧下,奶奶幾乎沒有得過病,身體一直都很好,還逢人就說:“我能熬到現在,全是託孫媳婦的福!”趙莊村黨支部書記趙法軍說:“鄉親們對彭秋蓮的孝心讚不絕口,連四里八鄉的鄉親們提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彭秋蓮樸實地說:“照顧老人是我們晚輩的義務,能伺候奶奶也是我的一種福氣。這些年,縣、鄉、村領導經常來看望奶奶,連很遠的人都來拉拉奶奶的手,說沾沾喜氣。縣愛心協會的王會長和郭會長年年都來看望奶奶,奶奶已經跟他們很熟悉了。”一次,彭秋蓮因眼底出血在縣城一家醫院住院做手術,無意中向醫護人員說起了奶奶的情況,有心的醫生和護士買了禮物專程驅車到十幾裡外的趙莊去看望老人。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彭秋蓮丈夫趙鐵成的生日是九月初九,彭秋蓮和奶奶楊秋蘭除了名字中都有一個“秋”字外,兩個人的生日僅僅差了一天,彭秋蓮是農曆九月十九,奶奶的生日是農曆九月二十,而冥冥之中,三個人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過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馬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