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股的狂歡能持續嗎?

關注我,讀文章,學投資↗

創投股的狂歡能持續嗎?

11月5日盤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佈,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消息一經發布,立刻造成創業板的日內大幅波動。

隨即,證監會下午盤間立即做出解釋,意在劃分科創板和現有市場間的不同,同時強調,會注意發行節奏和推行速度。證監會對市場悲觀情緒做出的迅速反應,也緩解了市場恐慌。

與此同時,市場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創投股的集體漲停。大家預期,科創板為創投開闢了新渠道,能帶來很好的盈利前景。

那麼問題來了,在經歷了轟轟烈烈的IPO加速,新三板擴容,14-15年的併購重組大浪潮後,市場還有多少優質資產可以登陸科創板?創投股,到底可以從科創板的建立中得到什麼好處?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目前市場普遍認知的科創板。

科創板,俗稱“四新板”,是專門為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的板塊,是上海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和支持創新型科技型企業的產物之一。這種說法和當初的新三板並無二致,只是深圳有了創業板,北京有了新三板,那麼就缺上海來個科創板了。

創投股的狂歡能持續嗎?

科創板和新三板的區別:

同屬於場外交易市場,但與新三板不同,科創板將重點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範性及科技型、創新型特徵中小企業。也許這能解釋上述的疑問,科創板面對的基本是比新三板成熟度更低的企業,甚至接近了天使輪和A輪的階段。

我們知道,科技型的公司往往風險巨大,科技型還未成熟的企業,更是集聚了巨大的風險。這是一個極為專業而高風險的領域,相關知名的公司有紅杉,IDG,高瓴等等,普通投資者根本難以涉獵。

如果只是機構間交易,即使沒有科創板,一樣有一級市場和中小企業的對接。推出一個新的板塊,一般旨在改善流動性。

科創板的掛牌條件:

創新型企業,淨資產不低於300萬的股份制公司。最近12個月取得推薦機構不低於200萬元投資,推薦機構不成為第一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同時投資鎖定期為一年。

淨資產的門檻實在太低,只要不是負資產,有推薦機構看上基本就滿足條件了,鎖定期也很短,和新三板一樣是一年。掛牌的重點就成了機構推薦和對創新企業標準的認定,這裡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

創投股的狂歡能持續嗎?

對個人投資者的要求:

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期貨,債權,黃金,理財等。

科創板將有50%的漲跌幅限制。

我們知道新三板的投資門檻是500萬,上市門檻更低的科創板投資門檻只有50萬,讓人難以置信。如果屬實,那麼科創板將擁有比新三板更好的流動性和更大的風險。50%的漲跌幅基本形同虛設。

瞭解了科創板後,我們來聊聊大家當下最感興趣的創投股。

創投股,到底可以從科創板的建立中得到什麼好處?

可以說,基本得不到什麼好處。

首先,從存量項目來說,14到15年是創投項目新老交接的分水嶺。大量創投項目在15年的牛市中獲益了結,而當下大部分的創投項目都設立於14到15年。

就賬面進去的估值而言,已經出現了普遍的一二級倒掛現象。所謂一二級倒掛,就是當初進去一級市場的價格,比當前二級市場的價格還高。

創投股的狂歡能持續嗎?

就算以目前的合理估值給渠道上市,大部分也依然無法從中獲益。就目前情況而言,能救創投的不是渠道,而是估值。而科創板的設立,恰恰下移了市場整體的估值中樞。

其次,目前創投的存量項目很多已經掛在新三板。科創板對新三板是競爭關係,進一步淡化新三板存在的稀缺性,並搶奪流動性。科創板和新三板的轉板行為,基本屬於純粹的投機行為,浪費社會資源。

最後,討論到增量項目。經過多年的IPO和併購重組,市場上真正的優質資產已然少之又少。

如果開創科創板是迫於經濟下行壓力,由於銀行體系不願意承擔過大的債務風險,而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向市場轉移初創企業的經營風險。那麼,這個市場會變得更加等同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垃圾債”市場。在目前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將無人買單,陷入新三板的窘境。

所以,與其說大家期待創投公司通過科創板掙大錢,不如說大家預期要大牛市。大牛市顯然與當前的現實市場情緒相違背。所以我認為,創投板塊行情將難以持續。

^_^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轉發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_^ 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文章,帶你慢慢看懂股市漲跌背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