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河南人愛說“中”。在中部的鄭州,一路上因為這個位置,在變幻莫測的歷史命運中沉沉浮浮,卻始終沒有改變鐵路“心臟”的位置。20世紀初一趟呼嘯的京漢鐵路改變了鄭州,如今“米字型”高鐵規劃,國家中心城市,鐵路改變了鄭州,也成就了鄭州。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發達的高鐵路網(焦瀟翔 攝)

王小米|文

你們正經人老是說的“米字型”是什麼?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被高鐵逼停8年的鄭州直飛西安的航班在10月28日復航了。

8年前,隨著鄭西高鐵的開通,鄭州直飛西安的航班上座率驟降,河南航空公司旗下的此條線路全部“下崗”。此後不久,鯤鵬航空、幸福航空也停飛該線路。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鄭西高鐵

是飛機沒有高鐵快嗎?

並不。從鄭西的航班只要一個小時,但是吧,換登機牌、候機至少得提前倆小時出發,萬一下場雨,飛機可能還有延誤的風險。這樣一來,人們自然會選擇兩個小時的高鐵,當真是方便、快捷、穩定。

曾幾何時,坐飛機可要比座火車逼格高多了。而高鐵能把飛機逼停,也是說明現在時代真的變了。但不變的是,鄭州與鐵路的關係一直那麼息息相關,命運相連。

近代因為鐵路而興盛的城市很多,比如石家莊,哈爾濱,長春。鄭州也是其中一個,他是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的交叉口,地理書上都少不了這一句。

在鄭州,“隴海”和“京廣”的痕跡也頗為濃重。隴海路、隴海高架、京廣路,這些路名都來源於同名的鐵路。

作為鐵路樞紐城市,很多人認為鄭州、武漢、西安三個城市中,鄭州最有可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

來看看鄭州的這個“米”是什麼樣的,以國家南北大動脈,京廣、隴海高鐵為經緯,輔以東北—西南方向的鄭濟、鄭渝高鐵,再加上溝通西北—東南的鄭太高鐵、鄭合高鐵,整個規劃圖很清晰,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以目前規劃,到2020年,鄭州的“米字型”高鐵將基本成型,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米字型”的城市。屆時,1500公里內,可通達國內70%的省會城市。

鄭州鐵路一路走來,中間起起伏伏可不少。

鄭州能有鐵路

不但要感謝張之洞

還有盛宣懷

甲午中日戰爭後,單靠水運調兵運械均不暢達,清政府始認識到鐵路的重要性,準備修建鐵路。兩廣總督張之洞建議,要求修建蘆溝橋到漢口的鐵路,以便內地土產得以暢流。

張大人的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1898年底,鐵路從南北兩端同時開工,修著修著,老張發現有一個天險卻難以跨越,那就是黃河:“擇黃河上游灘窄岸堅經流不改之處,作橋以渡河”。

考察之後,他在黃河最窄的地方畫了一個圈,一座總長3010.2米的大橋就架在了黃河兩岸。1906年,隨著盧漢鐵路上第一輛火車在大橋上呼嘯而過,河南的發展就此開始徐徐轉向,開封從此再也比不過那個被老張圈起來的小兄弟了。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張之洞乘坐盧漢鐵路首班列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盧漢鐵路·買賣食品

那就是鄭州。

鄭州火車站始建於1904年,是盧漢鐵路中段的業務站。盧漢鐵路,就是後來的京漢鐵路,也就是大動脈京廣鐵路北京到武漢的一段。

還是在清朝,在盧漢鐵路即將竣工的時候,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奏請清政府修再建一條開封到洛陽的鐵路,作為盧漢的支線。1909年12月,汴洛鐵路竣工,全長183公里,連接了開封和洛陽兩個古都,不過,獲益最大的,還是鄭州。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汴洛鐵路)開始修建

汴洛鐵路建成後,向東西兩方不段延伸,慢慢形成了如今的隴海鐵路。汴洛鐵路的建成,也改變了河南豫北數個城市的命運。

此時,京漢、隴海鐵路十字交叉的格局初具雛形,兩條重要鐵路大動脈在鄭州十字相交,給鄭州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50年來,鄭州只有一個區位優勢:它是京廣,隴海兩條大動脈的交界處,換言之,它是中國最大的軌道交通“換乘站”。

在鐵路網尚未鋪滿的上世紀,一個人想要去祖國的大江南北,很難不路過鄭州。鄭州,依此優勢,得以發展。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1991年鄭州火車站正面照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90年代的火車站東廣場


到2003年的時候,鄭州火車站成為了全國特等客運站,逢車必停;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貨運編組站鄭州東站(原鄭州貨運東站)零擔貨物中轉量曾居全國鐵路貨運站的第一位。

這三個客運、貨運站,奠定了鄭州無可爭議的鐵路樞紐地位,也因此被譽為全國鐵路交通“心臟”。

這時候不得不提鄭州鐵路局。在普鐵時代,鄭州鐵路局可以說是管轄著河南、湖北、山西、山西四個省的鐵路線路,那個時候的鄭州站,毫不誇張的說,南來北往的過往車輛,基本上是逢鄭必停。

那個時候的鄭州站,不僅是我國的鐵路大樞紐中心,而且絕對是我國鐵路樞紐中的老大哥,全國鐵路運行的中轉站,火車始發輛和停靠車次遠遠高於其他樞紐中心。

這是鄭州在普鐵時代的最後的輝煌。

34萬職工剝離出20萬人

鄭局也有一部被“瓜分”的血淚史

可是在21世紀的開頭,由於某種不可抗力的原因,鐵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先是2004年4月18日凌晨1時18分,由武昌開往北京西方向的Z38次列車從鄭州呼嘯而過,結束了鄭州火車站建站百年以來逢車進站必停的歷史。

2005年,鐵道部一紙命令,“鄭老大”被刀劈三段,首尾異處。西安、武漢瓜分了曾經是鄭鐵局的勢力範圍。

在鐵道部的直接規劃下,不僅將河南境內的漯河、駐馬店、南陽、信陽劃分出去,而且破天荒地將一個市區的兩個車站劃歸為兩個不同的鐵路局管轄,比如平頂山市,西站由鄭州鐵路局管,東站則歸武漢局管。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2005年武漢鐵路局成立揭牌

新成立的鄭州鐵路局將原有的34萬職工剝離出20萬人,其管轄線路營業里程由原來總長度的6600公里縮短到2400公里,“損失嚴重”。

更神奇的是,2006年開通的進藏列車路過鄭州卻不停靠。

雖說鄭州火車站每天發送的列車數量還在所有火車站的前四位,但總體來說鄭州的鐵路樞紐地位是一步步在削弱。

而且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鐵路樞紐設在區域中心大城市的思想已經形成,地方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決心也已經開始樹立。

同時,對於國內城市的距離而言,武漢似乎更有優勢。除了東三省和北方偏遠地區以外,它與華東、華南、西南的距離更近,而國內經濟發達的地區,基本匯聚在華東和華南。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2004年國務院發佈了一份《全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這個規劃中,鐵道部計劃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樞紐為重點,調整編組站,改造客運站。

很顯然,只有武漢和西安不是路局所在地,而當時鄭州並不在名單中,這也折射出鄭州當時的路網地位已經有所下降,而武漢和作為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則需要提升路網地位。

於是,鄭州此時就一個字:慘。

鄭州高鐵3小時經濟圈

將覆蓋方圓1000公里城市

那可真是一場好戲

直到鄭州鐵路局改制,高鐵時代也到來,鄭州終於開始翻身。

2007年,動車組列車在鄭州段開行,時速200公里。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2012年,京廣高鐵全線貫通,時速達到300公里。

始建於2009年,2012年正式投入運營的鄭州東站,是全國重要的“米”字形高鐵樞紐。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鄭州西站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鄭州南站則是鄭州第三個特大型交通樞紐,公開報道顯示,鄭州南站預計2019年9月30日建成通車。

三大高鐵站匯聚著發往全國的高鐵列車,就近來到其中的一個車站,公交般便利的高鐵將第一時間將旅客送往全國各地,2小時內通達河南周邊各大省會及重要城市,5小時內到達國內各大重要城市群,8小時內通達全國絕大多數大型城市,這一切都不夢,這一切都會在不遠的將來(2020年)實現。

2013年,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2016年7月15日,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鄭徐高鐵(鄭州鐵路局管內)完成時速超過420公里的高速交會試驗。

2016年9月10日,鄭徐高鐵開通運營。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2017.11.19日鄭州鐵路局變身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可以說,在鄭州,高鐵便利得可怕,以至於到了其他城市,反而不適應。

另外一個數據看,經過鄭州的高鐵車次539趟,通過高鐵能通達的城市數超過120個,未來,鄭萬、鄭合、鄭太和鄭濟4條高鐵線路也將陸續建設開通,“米字型”高鐵網絡的建成將使鄭州到合肥、濟南、太原、徐州等城市的時間縮短至2小時以內,中部地區內部及與東部城市之間聯動也更為緊密。


從米字型火車線到米字型高鐵網,鄭州一路駛來都經歷了什麼?

未來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3小時經濟圈將覆蓋方圓1000公里城市,近7.9億人口。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它的定位即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2020年,“米”字形高鐵全部建成後,高鐵逐漸連接成網,中原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速度將大大提高,以鄭州為中心,2~8小時內,將基本覆蓋大半個中國。

可以預見,2020年中部城市的風雲變幻了,真是一場好戲。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