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中和之美”。不論是道家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或是醫家的“中正調和”,亦或是陰陽家的“太極兩儀”,乃至佛家的“中道正觀”,以及陰陽五行八卦的諸般學說,都強調的是“中和之美”,其核心思想都突出均衡、對稱、中立、協調、和諧、不偏不倚。而作為易學精髓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不但字形前後對稱、左右均衡,更是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生剋制化平衡之學。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起源

五行學說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五方說”。根據甲骨文卜辭的相關記載,“五方說”把殷商所在的地域稱作“中商”,而與“東土”“南土”“西土”“北土”並列,說明當時已有了東、西、南、北、中五個空間方位的觀念,而且人們還把春夏秋冬四時的氣候變化與五個空間方位聯繫起來觀察,從而顯示出古人慾用“五方說”總括空間整體的意向。直至後來的“五材說”問世,繼之以《素問》的滿紙五行,進而強調整體概念,並詮釋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如果說陰陽學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學則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再到《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進而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相對固定的組合形式。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無獨有偶,在探究事物屬性的構成及演變原理上,世界文明古國的先知先覺們幾乎都在做著同樣的努力。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學者昂貝多克勒斯提出一切物體都由水、氣、火、土這四種元素以不同數量和比例混合起來,成為多種性質的物體,由此創立了“四元素說”。受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影響,古印度佛教由此提出了另一種相類似的“四元素說”,認為世間萬物是由地(土)、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的(佛家所言“四大皆空”中的“四大”指的就是此四種元素)。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古印度佛教的“四元素說”與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有三種元素是幾乎相同的,只是將“風”取代了“氣”。一般認為,中國的五行學說則源自“五材說”,大致在公元前7世紀的西周末年,相比古希臘時期的“四元素說”至少要早200年。從四元素到五行的比較可以看出,中西方有三種元素是基本相同的。如此看來,最早關於世界本源的認識,東西方均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特性

那麼,究竟什麼是五行呢?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形態的運行變化。五行指的不是五種具體的物質,其代表的是五種抽象的符號,以及事物五種不同的狀態。我國古代思想家用這五種物質形態來說明世間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傳統命理學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而傳統風水術認為,“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測其氣驗其質而已。質以氣成,氣行質中。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學說流傳到今天,實際上已經發生了千變萬化,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代,人們判斷事物的五行都比較形象而直接,但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對於五行的認識已遠遠超出古人的範疇,如網絡、電腦、手機、冰箱、彩電、空調、轎車、電磁爐、微波爐、鬧鐘、飲水機、洗衣機、魚缸、跑步機等如何來辨別五行,就是門延伸出來的新的學問,不能找準五行的屬性來斷事,是很難斷得準五行的,斷不準五行,也就根本談不上調理風水。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本有其各自的特性。金的特性為:性剛、性烈。金主義。金曰“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木的特性為:性直、性和。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髮育,故木又具有生髮向上修長的柔和、仁慈之性;水的特性為:性聰、性善。水主智。水曰“潤下”,潤者,溼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鑽研掩藏的特性;火的特性為:性急、性恭。火主禮。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保溫之功,煅煉金屬之能;土的特性為:性重、情厚。土主信。土曰“稼穡”,播種為稼,收穫為穡,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實際上,五行的“行”字讀音到底是讀“形”還是讀“航”?還是有的場合讀“形”,有的場合讀“航”?在業界就一直存有爭議,且都有各自的道理,我們姑且先按習慣上的“形”字音來讀。一般來看,我們常常習慣把五行的順序讀著“金、木、水、火、土”,其實正確的讀法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來讀,即應讀著“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形態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不斷在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那麼,五行為什麼是“五”呢?五行學說認為,天有五星歲惑(熒惑)鎮明(太白)辰,地有五方東南中西北,時有五令春夏長(讀如漲,長夏或季夏,也即農曆的六月)秋冬,序有五化生長化收藏,候有五氣風熱溼燥寒,山有五嶽泰衡嵩華恆,倫有五常仁義禮智信,聲有五音角(讀如決)徵(讀如紙)宮商羽,色有五系青赤黃白黑,物有五穀麥黍(讀如暑)稷稻豆,食有五味酸苦甘辛鹹,身有五劫生老病死苦,命有五運旺相(讀如向)休囚死,人有五官目舌口鼻耳、五體筋脈肉皮骨、五臟肝心脾肺腎、五炁(讀如氣)魂神志魄精、五津淚汗涎涕唾、五聲呼笑歌哭呻、五志怒喜思憂恐、五指(趾)拇食中無(無名指)小,其他方面還有如五畜雞羊牛馬豬、五嗅臊焦香腥腐、五果李杏棗桃慄,等等。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總之,從天文到地理,再到人事,乃至世間一應事物和屬性,到處都充滿了“五”的奧妙和玄機,甚至過去稱帝王為“九五至尊”,都有其特殊意義。如果全部用巧合或是前人的強加附會來看待五行,那是怎樣也說不過去的。從五行的數理來看,世間再複雜的數字,哪怕年齡、樓層、筆畫、臺階、數目、計量、時間等,都逃不開五行數理的對應、象徵和寓意。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之間木、火、土、金、水的關係其實是很複雜的,其一般通過相生、相剋、相乘(讀如成)、相侮而發生屬性和數理方面的“化學反應”。限於篇幅限制,五行的基本運行規律在此僅作一般性簡述如下:相生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規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乘規律(趁強得勢,克伐更重)——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當木氣太過,金則不能對木加以正常制約,因此,太過無制的木乘土,即過強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虛,而不能生金,故金虛弱,無力制木);相侮規律(侮是欺侮之意,太過強盛,既而反克,又稱反侮)——相侮的次序與相剋正好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以上相乘、相侮的兩種規律,都是由於五行某方面不及或太過而出現的反常現象。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同時,五行還有其制化規律: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時寓有相剋;在相剋之中,同時也寓有相生。這是自然界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如果只有相生而無相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發展;有相剋而無相生,則萬物不會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剋是一切事物維持相對平衡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基礎上,才能促進事物的生化不息。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卻能生金制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土雖被克,但並不會發生偏衰。其他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剋和五行相剋寓有相生的這種內在聯繫,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規律如下: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另外,還有五行在四時中的旺(旺盛)、相(次旺)、休(休止)、囚(囚困)、死(剋制)的規律和現象。即在一年四季中,五行中某行當旺時,其生者為相,生其者為休,克其者為囚,其克者為死。如春季木旺,木生者火為相,生木者水為休,克木者金為囚,木克者土為死。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分類

關於五行的屬性與應用,其實奧妙無比、無窮無盡,隨便針對一個範圍或領域,都有五行不同的靈活運用原則和對應方式。如五行與方位、五行與五臟、五行與八字、五行與健康、五行與顏色、五行與治病、五行與陰陽、五行與災厄、五行與姓名、五行與事物、五行與九星,等等。如果展開論述,就要大書特書才能講得清楚和透徹,因為五行所包羅的東西實在太多,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誰也無法做到的,關鍵是要明白五行的基本原理和風水斷事所應遵循的準則。下面,接下來談談關於風水應用中對於五行的分類。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風水學中關於五行的分類有很多種:一是正五行,一般用以定方位。其訣雲: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二是八卦五行,一般用以司形局(以八卦配合干支論其所屬)。其訣雲: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兌丁巳醜金,坎癸申辰水,離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三是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大五行,一般用以窮山音(以八卦變通,演變為二十四位五行變化之情)。其訣雲: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屬木,離壬丙乙火為宗,兌丁乾亥金生處,醜癸坤庚未土中。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以上三種是最常用的五行,因學術性比較強,暫不多講,主要是能有所瞭解,並知曉其分類。此外還有:四經五行。木居東,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唯土不屬四方而居中宮,風水術講究坐山、向上,捨棄中宮。所以,五行實際上只用了四行,故稱四經五行;三合五行。由四經中以類合而得名。寅午戌合成火局,巳酉醜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結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四生五行。四隅有四長生,甲木長生在亥,丙火長生在辰,庚金長生在巳,壬水長生在申,乙木長生在午,丁火長生在酉,辛金長生在子,癸水長生在卯;雙山五行。兩字同宮合干支,以納音五行為標準。如艮丙辛合寅午戌為廉貞火,巽庚癸合巳酉醜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為貪狼木,俱屬二字合為一宮,故名之雙山五行;玄空五行。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玄為神明變化,空為無所倚著。立穴定向,全憑虛靈之水法,水性玄空。有訣雲:丙丁乙酉原屬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醜未土為真,子寅辰巽辛兼巳,申與壬方是水神。此外,還有向上五行、納音五行、星度五行、渾天五行、河圖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勝枚舉。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其實,傳統風水學對於五行的運用一直是比較混亂的,原因就在於門派的多樣化以及各自秉持的觀點有諸多不同。不過,歷來的風水師都認為,五行是陰陽之綱領,造化之權衡。拔砂、納水、辨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不僅是地形取決於五行,風水術中的所有理論都要以五行為指導。正如《管氏地理指蒙》所言:“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仰佑善之五音。”此書又說:“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獸,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為什麼風水要如此重視五行?《管氏地理指蒙》的結論是:“葬者乃五行之反本還元,歸根覆命,而教化之達變也。嗣續因之,而盛衰消長。”子孫的禍福,取決於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孫長;五行衰,子孫消。“雖然此書是站在古代社會的立場而提出的風水主張,具有一定的社會狹隘性和人文侷限性,但其對於五行的本質性主張卻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因而,對於今天愛好風水和潛心風水學的人們來講,我們學風水、識風水、調風水,五行之學絕不可荒廢和懈怠。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聲明:本作品屬今日頭條《玄易堂風水》專欄汪子堯先生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如有侵權,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特別提醒:《玄易堂風水》專欄與汪子堯和玄易堂易經工作室是捆綁一體的,其他各地所謂的玄易、玄易堂、玄易堂風水、玄易堂工作室等均與本專欄及汪子堯先生無任何關係!


五行的奧妙:大千世界,生剋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