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最近幾天網貸行業不太平靜,各地陸續傳出監管收緊的消息。杭州傳出分批清退1億以下和5億以下平臺的消息,也有小道消息稱,其他地區也將採取類似一刀切政策,在合規基礎上,按照規模大小確定誰先出局。

另外,互金商業評論也獲悉,北上廣深浙四地區均已進入行政核查階段。在這一階段,平臺規模或整體實力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是否能熬過寒冬,獲得備案資質。為此,商評君統計了一下北京地區在運營平臺的存量規模情況,供行業人士和投資人參考。

去年下半年,北京地區監管部門曾通報稱,累計向400多家網貸機構下發整改通知書。但實際上,經過近一年的合規整改後,北京地區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今年6月份行業暴雷潮前,北京地區活躍平臺數量已經低於200家。而在過去的5個多月裡,北京地區又有至少幾十家平臺倒閉。

據商評君統計,截止到11月14日,北京地區目前仍保持活躍的平臺已下降至130家左右。其中,待收規模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平臺有73家,待收規模在5000萬—1億的平臺有15家;待收不足5000萬的有15家;此外,還有13家平臺未披露待收數據。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前73家平臺中,仍有4家平臺未上線銀行存管,分別是信和大金融、百泉貸、微車融和天財寶,除了信和大金融待收達85億外,其餘幾家存量都不超過2億。

在交易量方面,北京地區的成交資金已向一線平臺高度集中。統計顯示,73家待收超1億的平臺總規模達3864.89億,其中38家待收餘額10億以上的平臺總規模達3745.23億,佔比高達96.9%。而與上述大體量平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5家待收在5000萬至1億的平臺總待收規模僅有10.57億;15家待收低於5000萬的平臺總規模只有3.6億。

這或許意味著,未來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出發點將著重於規範和監督規模較大的一線平臺,體量較小、競爭力較弱的平臺只有兩條路,要麼被要求良性退出,要麼主動停止運營。明年6月份備案前,大批無交易量的殼平臺擠進備案跑道的情景肯定是不會出現了。

附:北京地區待收規模排名

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待收規模大於1億的平臺

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待收規模大於5000萬小於1億的平臺

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待收規模低於5000萬的平臺

在未披露數據的平臺裡,商評君發現不少都在官網上表示,正在積極爭取合規備案。有一家叫“好利58”的平臺還跟監管玩起了貓鼠遊戲,打開平臺官網後,跳出來一個用戶登陸窗口,非用戶在網站上看不到任何信息;還有一家叫“來投”的平臺,直接披露待收數據為0,這是宣佈已經完成良性退出、足額兌付的意思麼?如果不是,不願披露待收數據的原因是什麼?單從信披角度看,這些平臺應該都不具備申請備案資格。

獨家披露:北京僅存73家待收超1億平臺

注:本文統計數據均來自於平臺官網或中國互金協會信披平臺數據,可能有所疏漏,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