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時失速,會導致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嗎?

全時失速,會導致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嗎?

資本埋下的種子,最終卻還是要讓實體企業來培育孵化。

“部分門店出現了缺貨現象,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公司尋求出售的事情還真沒聽說。”針對近日傳出的全時便利或將出讓部分股權給蘇寧或物美的消息,全時便利方面相關人員如此對龍商網&超市週刊表示,但對於傳言並沒有明確否認。

看來全時尋求出售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但顯然其母公司復華集團也並不甘心拋棄在零售板塊已耕耘七載的這個“孩子”,而最終是否出售、全盤出售還是部分轉讓、引入哪一家股權合作方,我們唯有拭目以待。

但並不受影響的是,關於全時以及北京便利店,是否可以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全時便利的價值有多大?

全時便利有什麼?這個問題,不光需要復華集團理性看待,對於任何接盤俠來講,也需要客觀地進行審視評估。

如果說幾年前、尤其是張雲根任職總經理時,全時便利店還有一些理想主義創新情懷的話,那麼,後張雲跟時代的全時便利店更像是一頭處於某種強勢資本驅趕下的停不下來的犀牛,簡單粗暴的狂奔是其最大特點,直到最近的兩個多月前遭遇資金鍊危機。至於原因,據“華爾街早餐”報道,是因為其母公司復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由於“未按要求提供法律意見書”而被列為“異常機構”。

無論何種原因,似乎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全時便利這個處於成長期的可憐“孩子”應該何去何從?

從規模上看,全時便利貌似北京便利店市場上的老大,2011年2月開出第一家便利店、7年多時間的全時已經擁有約800家門店,其中北京市場400多家,其他分佈在南京、天津、長沙、成都、重慶、杭州、蘇州、武漢、廊坊等城市。

但從專業經營能力、門店銷售規模、單店盈利能力、門店商圈競爭力以及品牌市場認可度等方面來看,全時便利的市場含金量又有多大?可以說,便利店業態貌似門檻低、但更是一個需要專業性很強的高經營水平、持續投入、高風險但不一定有高利潤的業態。

實際上,與同樣被資本遺棄的北京鄰家便利、131便利店一樣,全時便利後期這種不問盈利只問數量的短期強勢市場進入行為,註定其本身的網點資源是沒有多大商業價值的。

2、蘇寧或物美接盤的可能性有多大?

按照公開報道的說法,全時便利有意尋求出售部分股權,也就是說,全時便利母公司復華集團不會拋棄全時便利,而以目前全時便利在10多個城市的市場佈局,要整體尋求接盤者的可能性也不大。

具體到北京市場,先看其與蘇寧小店合作的可能性。

全時便利是類似於7-11便利店風格的業態,其全國快速佈局的發展戰略走的是讓人很難看懂的燒錢而看不到未來的道路,可以說現在全時便利能夠提供給接盤者的主要價值就是物業租賃權與設備資產,且不論這些物業是否優質、是否適合接盤者的口味。

而蘇寧小店在蘇寧的戰略定位是其切入社區生鮮市場的入口,其圍繞生鮮的供應鏈體系基礎設施正在建設改善中,尤其針對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大力拓展門店一定是蘇寧小店所迫切需要的,但問題是全時便利是否願意徹底退出,從蘇寧角度來看,與全時合作運營的可能性很小,雖然蘇寧小店自身經營水平也尚在待考中。

再看物美接盤全時便利的可能性有多大。

從業態以及物美的運營能力來看,全時便利與物美便利店的定位更為相似,即使接盤全時400多家便利店對物美也不會有多大的挑戰。但依然會有問題出現,一是物美在戰略上的規劃,在京大量運營直營便利店符不符合物美的當前需求;二是在全時是否會全身而退上,依物美的經營風格,雙方合作運營的可能性也不大。

無論是蘇寧還是物美,兩者與全時合作運營的意願都不會很強烈,因為雙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供應鏈資源,在這一點上,全時的供應鏈對它們來講並沒有什麼價值。但對全時來講,焦點也正是糾結在這裡。

3、全時便利的變數會否引發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

從規模上來講,全時便利店的市場佔有率並不一定會與其門店數第一的位置相對等。從市場地位來看,全時便利只能算個行業新兵,其迅猛開店主要得益於母公司的資本推動,其本身並沒有形成成熟、獨立的自我造血成長機制,所以,雖然門店數最多,但只是表象、內力單薄。

違背企業成長規律的野蠻生長之後,一定需要一定時期的補課,而野蠻生長的程度以及之後補課的能力,才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否在市場上持續存在下去的關鍵。便利店也不會例外,任何一家接手全時的企業也不會例外,即使能夠吃下400多家便利店,取精去糟、消化吸收也會需要相當的時間與精力。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在北京便利店市場上,雖然沒有哪家企業一家獨大,但是經營穩健、實力雄厚的便利店巨頭一點也不少,哪一家都具備快速擴張開店的能力,但為什麼並沒有一家企業這樣做呢?企業的單店盈利能力,持續、健康的發展以及對市場的理性判斷,恐怕才是導致北京便利店市場當今格局現狀的答案。

而越像鄰家、131以及當前的全時這樣快速拓展的企業,也一定伴隨著相應高的市場風險,可惜的是便利店市場不是賭場,資本可以在賭局中爽一下就撤,但生下來的企業卻要承擔在市場歷練中生存還是毀滅的痛苦抉擇。

洗牌經常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上,卻很少會發生在行業中,無論在影響力還是市場佔有率方面,全時即使完全易手一方,對北京的便利店市場格局也不會有實質性影響,洗牌更是談不上。(文/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