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枯木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松江》

【宋】司马光

吴山黯黯江水清,

欲雨未雨伤交情。

扁舟荡漾泊何处,

红蓼白蘋相映生。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诗词大意:吴淞江水清澈,远处山色黯黯,天空阴霾,风雨欲来,令人伤感,近处岸边,娇艳的红蓼迎风摇曳,水中绿色的浮萍盛开着洁白的花朵,红蓼白萍相互辉映,分外妖娆,一叶扁舟,随波荡漾,(看到如此美景,令人陶醉。)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对中华文化历史的贡献,丰功伟绩,名垂千古。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年少聪慧,“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19岁进士及第,仕途如意,并且最终官拜宰相,可谓人臣之极。然而值得称道的是,司马光温良恭俭让,言辞有度,举止合理,谦谦君子,品德高尚,曾被封为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三圣之一,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在政治上,为人所熟知的是和王安石斗法的“元祐党争”,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一个被称为“拗相公”,一个自称“迂叟”,两党相互倾轧排挤,因人易政,反复变更,;沦为纯意气和仇恨之争,使得宋朝内部分裂,官员和老百姓无所适从,对北宋的政治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就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来说,同具经天纬地之才,二者惺惺相惜,本为好友,奈何政见不合,终成参商,二人都是比较倔强的性格,空具有治理国家的才气,然而都缺乏宰相运筹帷幄的胸怀,可是在私人评价上,都很公正公允,司马光评价“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则归同”,王安石也承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和王安石还有一个值得钦佩的是,生活俭朴,不喜奢华,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二人贵为宰相,坚决不纳妾,不好声色,难能可贵。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还有让人唏嘘的是,为官四十年,位极人臣,然而在妻子去世后,竟然要典地葬妻,每读至此,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试问古往今来,世界之大,几人能够?!再看如今小小科员,竟然家私数亿,极尽奢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贪官污吏不胜枚举。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本文是以红蓼为题目,在众多诗词里面挑选,自古以来,关于红蓼的诗词何止千首,写的精彩的也不乏优美之词,比如北宋“红杏尚书”宋祁的《红蓼》:“花穗迎秋结晚红,园林清淡更西风;纤条尽日差差影,时落钓璜溪水中。”

,意境和词句都堪称佳品,然而,笔者还是选了司马光的《松江》,主要是因为司马光的人品和格调。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松江》诗词以笔者推断,大概写于宝元二年(1039年),司马光刚进士及第,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官,改任苏州判官,看到吴江山水,不由得诗兴大发,因此赋诗一首。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吴山黯黯江水清,欲雨未雨伤交情。”,该诗分为两段,上段描写秋天吴淞江的远处风光,秋风萧瑟,天空阴霾,山雨欲来,黑黢黢的吴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容易让人产生悲秋的情绪。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扁舟荡漾泊何处,红蓼白蘋相映生。”,下段则一改抑郁的风格,粉红色的红蓼,白色的浮萍花,相互辉映,一叶扁舟,随波荡漾,闲淡明快,而给人一种振奋的心情,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司马光创作《松江》时,正是胸怀远大抱负,决心致君尧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激荡不已,因此,即便是看到阴郁的秋天,灰蒙蒙的天空,内心依然清澈明亮,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能够发现到红蓼和白萍的野花野草的风采,独辟蹊径,正所谓“此处风光无限好”也。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2018/10/26榆木斋


一日一花一诗:红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