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枯木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松江》

【宋】司馬光

吳山黯黯江水清,

欲雨未雨傷交情。

扁舟盪漾泊何處,

紅蓼白蘋相映生。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詩詞大意:吳淞江水清澈,遠處山色黯黯,天空陰霾,風雨欲來,令人傷感,近處岸邊,嬌豔的紅蓼迎風搖曳,水中綠色的浮萍盛開著潔白的花朵,紅蓼白萍相互輝映,分外妖嬈,一葉扁舟,隨波盪漾,(看到如此美景,令人陶醉。)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宋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貢獻,豐功偉績,名垂千古。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年少聰慧,“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婦孺皆知,19歲進士及第,仕途如意,並且最終官拜宰相,可謂人臣之極。然而值得稱道的是,司馬光溫良恭儉讓,言辭有度,舉止合理,謙謙君子,品德高尚,曾被封為孔子孟子之後的儒家三聖之一,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在政治上,為人所熟知的是和王安石鬥法的“元祐黨爭”,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一個被稱為“拗相公”,一個自稱“迂叟”,兩黨相互傾軋排擠,因人易政,反覆變更,;淪為純意氣和仇恨之爭,使得宋朝內部分裂,官員和老百姓無所適從,對北宋的政治經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就司馬光和王安石二人來說,同具經天緯地之才,二者惺惺相惜,本為好友,奈何政見不合,終成參商,二人都是比較倔強的性格,空具有治理國家的才氣,然而都缺乏宰相運籌帷幄的胸懷,可是在私人評價上,都很公正公允,司馬光評價“光與介甫,趣向雖殊,大則歸同”,王安石也承認“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有一個值得欽佩的是,生活儉樸,不喜奢華,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尚,二人貴為宰相,堅決不納妾,不好聲色,難能可貴。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還有讓人唏噓的是,為官四十年,位極人臣,然而在妻子去世後,竟然要典地葬妻,每讀至此,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試問古往今來,世界之大,幾人能夠?!再看如今小小科員,竟然傢俬數億,極盡奢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貪官汙吏不勝枚舉。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本文是以紅蓼為題目,在眾多詩詞裡面挑選,自古以來,關於紅蓼的詩詞何止千首,寫的精彩的也不乏優美之詞,比如北宋“紅杏尚書”宋祁的《紅蓼》:“花穗迎秋結晚紅,園林清淡更西風;纖條盡日差差影,時落釣璜溪水中。”

,意境和詞句都堪稱佳品,然而,筆者還是選了司馬光的《松江》,主要是因為司馬光的人品和格調。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松江》詩詞以筆者推斷,大概寫於寶元二年(1039年),司馬光剛進士及第,因父親調往杭州任職,司馬光辭掉華州判官,改任蘇州判官,看到吳江山水,不由得詩興大發,因此賦詩一首。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吳山黯黯江水清,欲雨未雨傷交情。”,該詩分為兩段,上段描寫秋天吳淞江的遠處風光,秋風蕭瑟,天空陰霾,山雨欲來,黑黢黢的吳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容易讓人產生悲秋的情緒。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扁舟盪漾泊何處,紅蓼白蘋相映生。”,下段則一改抑鬱的風格,粉紅色的紅蓼,白色的浮萍花,相互輝映,一葉扁舟,隨波盪漾,閒淡明快,而給人一種振奮的心情,頗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司馬光創作《松江》時,正是胸懷遠大抱負,決心致君堯舜,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激盪不已,因此,即便是看到陰鬱的秋天,灰濛濛的天空,內心依然清澈明亮,充滿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能夠發現到紅蓼和白萍的野花野草的風采,獨闢蹊徑,正所謂“此處風光無限好”也。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2018/10/26榆木齋


一日一花一詩:紅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