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枯木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秋思二首》

【唐】马戴

其一

万木秋霖后,

孤山夕照余。

田园无岁计,

寒近忆樵渔。

其二

亭树霜霰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马戴(799—869),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武宗会昌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马戴早年困顿,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斯年已46岁。马戴工诗属文,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为晚唐诗词成就较高的诗人,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有《灞上秋居》、《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等。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秋思二首》是马戴的名作之一,以秋景入手,寓情于景,明朗清奇,率性纯真,蕴藉深婉,秀朗自然,颇有古风之韵。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第一首,“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余。”

,“秋霖”指秋日的淫雨;在淫雨霏霏,连日不开之后,夕阳晚辉从突兀的山后斜射过来,把我的影子拉长了。此句渲染秋天的寂寞和孤寂,让人心生凄凉之意,本来秋雨霏霏,就让人思绪万千,愁结满腹;阳光出来后,本来是光芒万丈,可是诗人偏偏描述夕阳、孤山,《礼·曲礼》“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穷民之一曰孤”,用孤山、夕阳,再加上孤单穷困的“我”,构成了一幅寂寥的图画。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诗人自嘲说,秋天将去,然而自己并没有很好的筹划和储备,寒冬临近,才想起需要准备打柴和捕鱼等生活必需品。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第一首诗,秋风瑟瑟,万木萧索,夕阳西照,顿生寂寥,再加上诗人不善田园耕作,以至于都没有过冬的筹划,看着寒冬到来,到时候只好进山砍柴和钓鱼度日了。这首诗突出寂寥、落寞的画面,然而在诗人心里,不以为意,淳朴自然,率真洒脱,苦中作乐,大有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意。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第二首,“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霰”(xiàn):雪粒,又称雪丸或软雹;“凫”指水鸭。大意是:晚秋时分,早上起来,庭院树木叶片上白霜一片,在田野水塘里,有很多的野鸭水鸟啄食。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国人历来以兰、蕙誉君子,气若兰兮终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自芳”(《孔子家语》),常用“蕙心兰质”比喻君子的志向高洁、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楚老”:引用的典故是关于汉朝著名忠臣龚胜的典故。《汉书·两龚传》载:王莽篡汉,龚胜耻事二姓,坚不应莽征,绝食死,“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此老父隐居彭城,后因称之“楚老”,列为八贤之一,常引为典。此句大意是:人活着就要像兰蕙一样,志向不改,品质高洁,要像龚胜一样不事二姓,不改初衷,不阿谀奉承,攀援富贵。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第二首借用秋天的景象,其实是内心的郁闷愁结和表明自己志向的宣言。晚唐藩镇割据,各地叛乱加剧,唐王朝逐渐没落,皇权形同虚设,诗人命运多舛,一生不得志,又因为直言得罪权贵,一直得不到重用,因此有感而发。首句用秋天的“霜、霰”、野池塘的“凫、鸟”形容那些攀附权贵的蝇营狗苟的小人,充斥着朝廷,第二句用兰蕙和龚胜来表明自己的心迹,那就是决不趋炎附势,不改初心,像幽兰一样,坚贞不渝,独善其身。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秋思二首》风格寂寥空旷,蕴藉深婉,透露出一股硬折不弯的坚贞之气和洒脱豪迈之相,令人回味无穷,钦佩不已。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2018/10/13榆木斋


马戴《秋思二首》诗词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