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愛下廚的,蘇泊爾鍋是常見的炊具品牌產品。從去年業績排比來看,2017年度,蘇泊爾的營收為141.87億元,淨利13.07億元,相當於廚電行業中2個九陽,約等於4.6個愛仕達。

今年是蘇泊爾24週歲,以鍋具、炊具稱雄市場,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炊具研發製造商和中國小家電領先品牌,可謂風光無限。在7年前,它卻被創始人遺棄,徹底淪陷被外資法國SEB控股。準確來說,蘇泊爾已不再是“純粹”國貨;那麼,蘇泊爾的創始人家族為何要“賣鍋”出戶?且讓我來細說一段蘇泊爾的“前世”。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泊爾的“前世”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泊爾創始人、蘇泊爾集團董事長蘇增福


蘇增福,蘇泊爾創始人,現為蘇泊爾集團董事長。不過,今天的蘇增福,從股權關係上,與上市公司“蘇泊爾”幾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他65歲那年賣掉上市公司“蘇泊爾”控股權之後,其家族的持股比例已不足0.01%,至多算是一個持股數較多的大戶,純屬象徵意義罷了!

蘇增福,出生於1941年,今年77歲,祖籍浙江台州玉環陳南村。陳南村,是台州玉環市大麥嶼街道東海濱的一個小村莊,對於從村裡走出去的蘇增福和他始創的蘇泊爾品牌,村裡的人沒有不知道的。

1960年,19歲的蘇增福參軍入伍,在海軍部隊服役了8年。1968年退伍後,蘇增福回家務農,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到1974年,蘇增福進了陳嶼鎮辦社隊企業,幹了5年供銷員。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增福在部隊時的照片


蘇泊爾的前身,是浙江台州玉環縣(當時未改市)的陳嶼農機廠,1975年,蘇增福在農機廠當供銷員。35歲後,即1980年到1988年,他先後出任陳嶼農機廠、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廠長。

在20年前,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瀋陽雙喜壓力鍋廠一家工廠,堪稱當之無愧的“鍋王”, 壟斷國內壓力鍋市場達30年之久。到1989年,當時農機廠拿出300萬資金,廠長蘇增福用這筆錢投資改造一條壓力鍋的生產線,自己生產壓力鍋,由他出任玉環縣壓力鍋廠廠長。此前,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就是為瀋陽雙喜壓力鍋廠做配件加工,不過,最初玉環縣壓力鍋廠生產的產品,還是貼牌瀋陽廠的“雙喜”的商標。據說,當年按協議,玉環廠每年須向雙喜壓力鍋廠繳納300萬元的商標使用費。

蘇泊爾,創辦於1994年,屬於蘇增福與兒子蘇顯澤父子創業的成果,當年,起名“SUPOR”(超越)這樣洋氣、時尚的名稱,就是出自他兒子蘇顯澤的創意。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泊爾非獨立董事蘇顯澤


蘇顯澤,今年50歲,生於196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工專業。畢業後,父親有意讓他到廠裡幫忙,卻被他斷然拒絕。蘇顯澤後來說,玉環是犄角旮旯的海島,出入挺不方便,再說從縣城到他那大麥嶼老家,又是十多公里的盤山道,上大學之前,他就沒有走出過玉環島。

畢業後,蘇顯澤跑去廈門,在一家公司任職。因為那兒可以聽著《鼓浪嶼之波》,欣賞天風海濤鼓浪嶼的美麗風景。可結果“小蘇”終究沒有逃脫“老蘇”的“魔掌”,蘇增福不肯兒子漂流在外,悄悄託人,把兒子分配到玉環鄉鎮企業局裡上班。一年後,也就是1992年,蘇顯澤聽從父親勸說,進了壓力鍋廠。

兒子加盟後,蘇顯澤建議廠長父親,要創自己的品牌,於是,蘇增福聽從兒子建議,偷偷地在產地一欄上標註“玉環”,很快地市面上就冒出了“玉環雙喜”產的壓力鍋。到1994年,玉環雙喜的年產值達1.8億元,產量高達230萬口,比“瀋陽雙喜”多了一倍。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上世紀80年代的玉環縣壓力鍋廠


創辦蘇泊爾品牌,有二大背景: 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家開始理順生產資料價格關係,即放開了對鋁錠價格的管制,鋁錠是壓力鍋製造環節中最重要的生產原料。我國鋁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市場調控經歷了數十年變化,從價格改革上,先是國家有計劃調整,後來是雙軌制價格,再後來就是完全由市場調節。所謂“雙軌制”,即國家調撥價和市場價並存的一種價格機制。就鋁錠價格而言,國家調撥價如果是4000元/噸,市場價可能是18000元/噸,兩者價格相差四、五倍。

顯然,雙軌制價格下,與國營廠相比,民企或者鄉鎮或者社隊企業若是拿不到“調撥價”,成本就吃不消,而價格管制放開,無疑是一大“福音”。價格體制改革的推進,這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製造業民企大規模興起的一大原因。

第二個背景就是瀋陽“雙喜”單方面要求玉環廠停止使用“雙喜”商標權,時間是1994年12月25日。當時,蘇增福、蘇顯澤父子,還有廠裡的兩個副總經理趕到冰天雪地的東北與廠方交涉,可說什麼也沒用,對方斷然拒絕。回到浙江,已是年底,無奈之下,只好自己重新註冊公司,創自己的品牌。

到工商局註冊商標時,蘇顯澤原本想好的英文超越“SUPER”,被告知無法註冊,現場上,蘇顯澤靈機一動,改了個字母,變成“SUPOR”,如此看來,蘇泊爾品牌的誕生,是被逼出來的。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增福父子出席蘇泊爾上市敲鐘儀式


蘇泊爾創辦第二年,市佔率達4成,一舉超過老“鍋王”瀋陽雙喜,成為新“鍋王”, 壓力鍋的中國第一品牌。2004年8月17日,蘇泊爾登陸深交所,蘇增福父子雙方出席上市敲鐘儀式,舉杯歡飲,慶祝成功的一刻,蘇氏家族也實現了一個暴富傳奇。

蘇泊爾IPO之前的股改後,可以說已轉換為家族化特徵極為明顯的股份制企業。蘇泊爾的實際控制人蘇增福,除個人持股19.22%外,還通過集團公司間接持股25.52%比例的股權,二項合計42.86%。此外,其他四位非流通股東中,還有他兒子蘇顯澤、女兒蘇豔。

上市後,從2008年到2009年,蘇氏父子就大筆減持套現,到2016年與“新東家”——法國SEB集團下的全資子公司“SEB國際”正式完成股權轉讓後,蘇泊爾已不再姓“蘇”。其實,早於2011年7月,商務部就批覆同意上市公司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蘇泊爾集團和蘇增福向“SEB國際”的股權轉讓。若從2006年開始減持套現算起,就有蘇增福65歲“賣鍋”之說,而在11年前,蘇增福家族就將蘇泊爾的股份逐漸轉給法國SEB公司,開始“清倉式”減持。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為什麼要告別炊具大王的光環?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泊爾集團董事長蘇增福


已故經濟學家于光遠曾給蘇泊爾公司題寫一副字,頗有內涵寓意:“需要壓力,不怕壓力,戰勝壓力”。也許,于光遠這“十二個字”,也是送給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

問題出現了,45歲的蘇增福開始涉足壓力鍋,經過20多年摸爬滾打獲得巨大成功,蘇增福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炊具大王,那他作為創始人,為什麼到65歲時要拋棄、告別蘇泊爾呢?

2004年,當地政府9個億要賣格力時,掌門人董明珠跑到省裡向書記“告狀”,據理力爭。她對外資買家說:“你收購的成功就意味著我們的失敗, 你告訴我,我們中國有多少自己的品牌生存下來了?有多少好的品牌今天不存在了?因為我們的品牌基本上都賣完了,我們成了外國的加工基地,所以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候,有多少人瞭解中國?高露潔在中國生產,但是原來就是中華。當然還有無數的品牌。”格力是國企成份,董明珠是職業經理人,無家族不企業,對於自己養大的“孩子”,照理說更捨不得呀!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家族企業將公司的整個控股權出售轉讓,其成因很多:比如,實控人無力應對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的挑戰;家族成員轉行等。更多的情況還是在傳承接力層面上出問題:如蘇增福家族的台州老鄉——海翔藥業創始人羅邦鵬家族,因二代“敗家”,“辛辛苦苦四十年 ,一著不慎全敗完”, 將企業控制權拱手讓給他人。常見的傳承現象還有二代對企業缺乏興趣,在代際交棒上出現矛盾衝突,不願意繼續經營下去;此外,就是無家族企業接班人。

創業從來都是在艱辛磨難、曲曲折折中造就,家族企業更是如此。時光流逝,指縫太寬,家族企業創始人終將閃身幕後,守業的接力棒由“第二代”擎起。“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作為蘇氏家族二代,蘇顯澤既是“接二代”,也是“創二代”,事實上,他已從父親手上接掌權杖,在9年總經理基礎上,出任上市公司蘇泊爾董事長前後四年(2001年~2014年),顯然不是那種不願接班、無力接棒,家族權力交接不暢的狀況。

出售股權時,蘇顯澤曾如此說:“一個選擇是自己握住控股權不放,看有機會自己發展;另一個選擇是放棄控股權,聯手SEB,把企業做大,縮短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他還說:“這就如同在小溪裡游泳和在大海里游泳的區別。”也就是說,他更願意選擇“大海里游泳”,從老闆轉換為職業經理人,給老外打工。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顯澤,現為瑞楓股權投資管理執行事務合夥人


控股權出手並完成正式交接後,法國SEB顯然不是阿里巴巴大股東孫正義,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對蘇泊爾進行股權投資,換句話說,能否給老外打工,決定權已不在蘇氏家族。

2017年,上市公司蘇泊爾改組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SEB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Thierry de La Tour d’Artaise,總裁是蘇明瑞,與蘇顯澤同齡,來自臺灣,此前曾服務檯灣頂新的魏氏家族企業,還擔任過永和大王餐飲集團總裁、樂購超市(中國)執行副總裁等。

告別炊具大王的光環,套現出售上市公司蘇泊爾,是否另有其他原因呢?綜合2011年《投資者報》、《北京青年報》等報道,蘇泊爾收購案曾經是反對聲中獲批,當時商務部還啟動了反壟斷聽證程序,這也是商務部針對外資併購活動啟動反壟斷審查聽證會的第一個案例。

當時,媒體歸結蘇氏家族減持、套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

“靠補貼收入上市”, 公司還未上市,業績就出現大幅下滑走勢;蘇泊爾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幅度達30%,成為當時8年以來第一隻套牢全部一級市場認購者的股票。更令人稱奇的是,興業證券作為其上市保薦機構,上市當日就“割肉”拋 售33萬股。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媒體報道“郭京毅案”的配圖


第二,擔心牽涉“郭京毅案”。據新華網消息,“被黃光裕案牽扯出來的原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正局級巡視員郭京毅,除了涉案國美外,其實還接受過另外一家家電業上市公司蘇泊爾的行賄。”而蘇泊爾向郭京毅行賄的原因,源於2006年8月曝出的“SEB併購案”。彼時媒體披露,“蘇顯澤130萬元買來企業‘被收購’”。

第三,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捨棄控股權,是蘇氏家族“居安思危”的戰略決策。隨著飛利浦等外資強勢不斷進入,擔心生存空間的威脅越來越大,與其等到做不好了讓別人來收購,還不如找個好賣點主動出售。對於這一說法,蘇增福也許是認可的,後來他也說自己賣了好價。

據最新蘇泊爾財報資料,創始人蘇增福已無持股,二代蘇顯澤尚結存1536432股,現為上市公司蘇泊爾非獨立董事。看到與行業巨頭之間的差距,主動退出,轉向其他領域,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過,與于光遠那副“需要壓力,不怕壓力,戰勝壓力”,恐怕是不相稱的。

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蘇增福轉行不鏽鋼衛浴產業


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一代創業者”, 蘇增福身上始終有一股創業的拼勁,“賣鍋”後,蘇氏家族仍在財富路上拼搏。如今,由蘇增福擔任董事長的蘇泊爾集團,旗下產業板塊涉及五金衛浴、陶瓷潔具、多肽醫藥、港口物流、旅遊、炊具廚電、房產、金融、文化創意等領域,多次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省百強企業。

“閒著不就是在等死嗎?”將蘇泊爾主營業務“炊具”交給兒子蘇顯澤後,蘇增福一度帶著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一批副總們,退回了蘇泊爾集團。據蘇增福說,把炊具公司剝離之後,蘇泊爾集團的資產只有5億元,直到“賣鍋”給SEB,家底才豐厚起來。

從2013年起,本該頤養天年72歲的蘇增福卻“再出發”,開始二次創業。告別炊具大王光環的他,開始賣起了蘇泊爾水龍頭。也在這一年,他獲得“風雲浙商特別獎”。 74歲的褚時健二次創業,成就了“褚橙”王國,蘇增福72歲二次創業,一頭撲在水龍頭上面,聲稱要再造“百億”事業,也是帶有堅毅、不服輸、永不止步的企業家精神,值得欽佩和敬重!

48歲“造鍋”,65歲“賣鍋”,72歲又賣起水龍頭,歷經風雨、履險為夷,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不平淡的創業人生,猶如褚時健果園裡的“褚橙”一樣,甜中帶著一絲絲酸,也許這才是人生中至真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