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從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達世幣等主流加密貨幣,到最近的玩客幣、人人幣、柯達幣,一場數字遊戲席捲全球。投資人、投機者共同為區塊鏈編織了一個關於未來的幻象,但被他們所寄予厚望的區塊鏈有多少經得起推敲的邏輯在支撐?又有多少是因為個人接受度限制所造成的偏見?”

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如今,整個區塊鏈行業正走入一個怪圈,即萬物皆上鍊,上鍊必發幣,不論區塊鏈是否適合於某一應用場景就蜂擁而入。對上市公司而言,淺嘗輒止地涉足這一領域只是為了刺激股價擺脫低迷的局面,炒幣的人則抱著短期獲得最大化收益的投機心態。

各方既然都有共同的利益,那大家就共同吹大泡沫,並且都期望自己不會成為最後的接盤俠。這個因分佈式記賬、哈希加密、共識機制而聞名的技術,在很多人看來其一出生就帶有顛覆傳統互聯網、重構社會經濟的基因,因此區塊鏈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最佳的炒作題材。

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取代傳統體系? 這只是你自己編織的“理想國”

區塊鏈最初的用途是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提供底層技術支撐。很多人都在宣稱,像Visa和MasterCard這類傳統體系即將被區塊鏈所取代,可以不需要中介平臺,即沒有成本的點對點交易方式。銀行業的革命只是一個開始,政府無法再通過法令發行貨幣,單個公民也可以在任何國家體系之外自由交易。

但這個觀點或許只是狂熱的區塊鏈信徒自己給自己講得故事。不需要中介的無成本交易方式早就有了,就是現金,比特幣替代的只是貨幣而已。而各類金融交易平臺在銀行交易基礎之上,還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比如讓銀行能夠追蹤欺詐糾紛,以及核實買家和賣家的身份。

事實證明,對於使用支付產品的人來說,新支付系統的關鍵特徵是一種信心,即如果商品不像預期中的那樣,你能把錢要回來。對於接受付款的人來說,主要的特點是他們的客戶擁有它,並且願意使用它。沒有人真的想用比特幣支付,這就是比特幣還沒有流行起來的原因。

有資料顯示,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運營現有Visa系統,將需要5000個核反應堆來提供所需的電。另外,比特幣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好的支付系統,Visa每秒能處理六萬筆交易,而比特幣去區塊鏈的歷史記錄則是每秒處理7筆交易。在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之前,區塊鏈技術就無法成為支付領域的核心技術,而只能從事票據處理、跨行結算等相對邊緣的業務。

改進比特幣效率的技術正在研究中,但這種新技術的起點大約僅為現有交易系統性能的0.01%。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7筆交易來說,比特幣交易系統的能源消耗量已經達到了Visa的35倍。如果你把比特幣的交易量提升到Visa的規模,那麼它的用電量將會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一樣多。

除了交易效率和成本問題,安全性的問題也在日益突顯。2014年,比特幣交易商Mt.Gox因為安全問題損失了價值3.5億美元的比特幣;2016年,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之一Bitfinex被盜了價值超過6000萬美元的比特幣;

2017年,韓國最大、全球前五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humb因黑客襲擊,導致價值76億韓元(約4600萬元人民幣)的比特幣被盜,以及3.6萬賬號的個人信息洩露。

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雖然交易記錄在區塊鏈中,但記錄交易歷史不代表任何人有權力和能力回滾交易歷史。比特幣錢包也都是匿名的,沒有人知道你的幣轉給了誰。有別於傳統體系,區塊鏈無法用交易記錄分辨你自願的轉賬還是被竊取,所以對於竊取將會造成永久性損失。

另外,未來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任何指數級的強加密措施都無法永久對抗量子計算技術的超級解密能力。因此,區塊鏈網絡中的加密數據也是可以破解的,可能導致發生鏈上交易詐騙、憑據失竊、密鑰竊取、資產盜竊等現象。

正視區塊鏈的作用 “有條件的區塊鏈化”或是未來出路

對任何技術,我們都要抱著實用第一,技術第二的觀點。區塊鏈技術也只是針對改善傳統體系弱點的眾多技術中的一種,雖然目前已經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有些需求並不是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的,現在不能,未來也不能。

一方面,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治化的特性淡化了國家監管概念,對現行體制帶來衝擊。比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但對國家貨幣發行權構成挑戰,還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削弱央行調控經濟的能力,因此導致各國政府對數字貨幣的發展保持謹慎態度。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也缺乏充分認知和預期,法律和制度建立略顯滯後,導致與運用區塊鏈相關的經濟活動缺乏必要的制度規劃和法律保護,無形中增大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就像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一樣,區塊鏈也不會取代傳統體系,而會成為這些體系的必要補充,根據各行業的發展特性進行“有條件的區塊鏈化”或將成為區塊鏈的發展路徑。

比如2016年6月,微眾銀行基於自身業務實踐開發出國內第一個面向金融業的聯盟鏈雲服務BaaS,並在騰訊雲上發佈。

2016年10月,阿里金融雲和易誠互動聯合推出“雲優商城”,平臺基於區塊鏈的積分兌換、流轉體系連接數字資產、場景和用戶,通過接入阿里雲生態和電商生態,為銀行提供積分及分期(消費金融)場景。

去年,京東、沃爾瑪、IBM、清華大學共同成立中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進一步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合作。去年12月,360旗下公司360金融低調成立了360金融區塊鏈研究中心,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創新。

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公開表示,區塊鏈作為繼蒸汽機、電氣化、計算機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預計到2025年,全球GDP總量的10%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

吹捧不能代替現實,區塊鏈未來五年仍將在摸索中前行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也預測,2020年基於區塊鏈的業務將達到1000億美元。除金融業外,製造業和供應鏈管理行業將為區塊鏈帶來萬億美元級別的潛在市場。前途的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區塊鏈技術的成熟仍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要在市場、應用和場景中進行長期檢驗。

無論區塊鏈還是加密貨幣,都應該具有對大眾的普世價值,讓更多人去認同並形成價值觀的共識,這也是這個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原動力。而不應發展成為被一群狂熱教徒所擁躉、小圈子內的宗教和信仰,更應該警惕源於人內心深處的貪婪。區塊鏈如今的發展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相信未來它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