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重塑對公業務“中央廚房”

——訪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許紅輝

科技賦能重塑對公業務“中央廚房”

2018年,一場公司業務變革在平安銀行內部悄然發生,原有的網絡金融、貿易金融和離岸金融三大事業部被合併,全新的“交易銀行事業部”宣告成立。

論部門成立時間,這家銀行的動作並不算快,早在2014年,“交易銀行”這一概念就已引得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眾說紛紜,各自探路。而作為後起之秀的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更像是這家銀行在深思熟慮後邁出的一大步,其部門架構和發展方向也備受關注。

上述三個事業部的業務都已沉澱多年。在平安銀行與深圳發展銀行合併前,貿易金融就是令後者揚名多年的一張名片;平安銀行的網絡金融業務也以具有互聯網精神和完備的產品體系而著稱;而在離岸金融方面,平安銀行還是國內四家有離岸牌照的銀行之一,且存款規模、中收等核心指標目前在四家銀行裡位列第一。

但全新的交易銀行事業部並不僅止於合併傳統優勢業務,從架構上看,這個部門堪稱五臟俱全,既有風險、科技等團隊的派駐,又有運營團隊對整個業務流程的緊密內嵌,它既是一個整合所有對公業務的部門,也是一個體系完備的創新產品研發和營銷中心。

“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大的架構,這是我們跟別的銀行不一樣的地方”,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許紅輝說,“如果把整個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比作一家大型品牌連鎖餐飲企業,那麼我們交易銀行部就像一箇中央廚房,承擔著食材的生產、製造、配送和精準投放”。

這個部門從搭建架構開始,就奔著敏捷高效而來。在部門藍圖中,它將在傳統交易銀行業務的基礎上,依託於平安集團綜合金融與科技能力,立足於房、車、智慧城市等五大生態,以及醫療健康、房地產、電子信息等十大行業,通過建立跨條線、跨部門的內引機制和對接集團子公司及外部渠道的外聯機制,藉助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營銷,深入交易場景中,利用現金管理、互聯網支付結算、電子政務、KYB、SAS、跨境E等優勢產品和業務,提供智能化綜合金融服務。

許紅輝用他鏗鏘而穩健的語調,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幅充滿科技感的銀行服務圖景:

各個機構和部門間的數據通道十分通達便利,以往的現場審核已經轉變為機器審核,計算機自動識別票據和證件、調取關鍵詞;

通過人臉識別,客戶不用親臨櫃檯,在手機上就能辦理貸款申請,“機器人”會給他們發放貸款;

“機器人”通過數據“讀懂”了客戶經理,會為他們提出具體的營銷建議……

這不是願景,而是平安銀行已經實現的智能化服務,這家銀行為對公業務描繪的藍圖是“智能化精品公司銀行”,而交易銀行事業部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抓手。

《銀行家》:平安銀行成立交易銀行部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許紅輝:這些年,許多銀行都提出了交易銀行這個概念,在業內已經有不少實踐的背景下,我們成立交易銀行事業部確實經過了深思熟慮,而且力度很大。我們把服務企業客戶所需要的職能都放到了一塊兒,既整合了過去的網絡金融、貿易金融和離岸金融事業部,又內嵌了運營團隊,還派駐了科技和風險等團隊,設計了一個比較大的架構,這是我們跟別的銀行不一樣的地方。

一方面,我們主要想改變過去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服務同一客戶和客群時缺乏統籌協調的局面,深度整合對公產品和服務,通過資源和考核體系的重構,讓我們可以從整體上設計管理體系、制定業務規劃,佈局基於集團綜合金融優勢的客群和生態圈的產品開發戰略,為不同的客戶、客群、行業和生態提供能滿足各種需求的綜合金融服務。

就拿車生態來說,過去我們的車生產、車交易、車服務等不同業務分屬不同部門,力量也是分散的,但現在我們立足於交易銀行,可以從整個行業生態的角度來進行統一規劃,把賬戶、支付、融資等業務嵌入到不同環節的各種交易場景中。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科技、市場和客戶需求急速變化的時代,在產品開發和迭代等方面反應迅速,才是未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不光要提供產品,還要考慮運營和執行層面的銜接。所以,在交易銀行部的架構中,我們又內嵌了運營,派駐了科技和風險等團隊。負責產品、風險、運營、科技的同事在一起辦公,客戶一有新需求,大家就組成敏捷小組,快速響應。

《銀行家》:交易銀行事業部在整個平安銀行中的定位是什麼?能不能給我們描繪一下它未來的發展方向?

許紅輝:如果把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比作一家大型品牌連鎖餐飲企業,那麼我們可以把交易銀行部理解為一個“中央廚房”,它承擔了食材的生產、製造、配送和最終的精準投放。

我們未來的方向跟平安銀行公司業務的戰略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智能化的精品公司銀行”。精品公司銀行在選擇客戶時一定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我們的重點客群主要集中在平安集團的房、車、智慧城市等五大生態,以及醫療健康、電子信息、綠色環保等十大行業中。

這些都是客戶資源豐富、風險相對可控、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不那麼大的領域,其中的客戶和客群資源,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太大了。未來我們一定會跟集團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讓銀行的產品和服務跟集團的戰略能夠高度協同。

而“智能化”包括在管理、營銷、運營、開發、風控和客服等環節全面實現智能化,它的基礎是基於場景和服務的科技研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技賦能”。

以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為核心的新領導班子過來之後,提出了“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改革十二字方針,你可以看到,“科技”被放在最前面。我們這家銀行在科技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平安集團每年都拿出營收的1%來投入科研,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目前我們銀行的很多產品和服務中都有呈現,而且後勁十足。

未來我們服務客戶的能力會變得更強、更快、更便宜,因為技術正在推動我們服務的遠程化、線上化、智能化和集中化,可以解決傳統銀行經營模式下,銀行服務成本高、產品覆蓋能力有限等問題,讓大、中、小、微型企業,包括一些過去金融服務無法觸達的長尾客戶,都能享受一樣的“VIP服務”。

過去經過很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積澱深厚的重點板塊和優質業務,比如現金管理、互聯網支付結算、電子政務、貿易融資等等,我們其實不缺客戶資源,也不缺新的技術,現在只是需要把這些技術運用到具體的場景裡。因此,我們未來會基於一個個真實的交易場景來嵌入金融服務。

《銀行家》:“中央廚房”這個比喻很形象,可不可以這麼理解:交易銀行部是我們對公業務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一個公司產品創新中心?

許紅輝:沒錯。比如我們在中國的任何一家肯德基、麥當勞門店,食物的味道和品質都一樣,因為有“中央廚房”的整體配送。而我們這個“中央廚房”,也是要確保不同的公司客戶在平安銀行都能享受一樣的VIP金融服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微企業,無論是從國家的號召來看,還是從平安銀行自身的定位來說,未來我們都會更多在這部分企業中發揮服務優勢。技術降低了銀行的管理和運營成本,也提高了我們的風險控制能力,通過業務的遠程化、線上化、智能化和集中化,我們可以把產品和服務覆蓋到過去的“長尾”客戶。

一個通過技術降低服務門檻的例子,就是我們的中小企業徵信數據貸“KYB”,它甚至可以做到為農村單戶安裝太陽能屋頂提供5萬元貸款,這對傳統的城市商業銀行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之所以能做這樣利潤微薄的業務,正是因為全線上化的審批流程極大減少了運營成本,而基於風控模型和真實交易場景的授信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而另一個例子是我們的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SAS”,它通過區塊鏈技術確認交易的真實性,從而給核心企業上游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目前我們已經將核心企業從原有的主體評級AA+及以上企業,擴大到主體評級在BBB及以上的優質中小型核心企業,更多企業有機會獲得融資。

這不僅是產品的創新,也是服務方式的變革。現在我們每個客戶經理的有效管客數可能也就幾十個,未來我們希望可以把它提升十倍甚至百倍,這樣他們的工作性質也會發生很大變化。

《銀行家》:我們都知道,客戶得到的服務體驗越好,其實銀行在後臺的管理難度會越大,在建立對內和對外的溝通協調機制方面,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

許紅輝:我非常贊同您的這個觀點,外部界面越簡單便捷,內部要做的準備工作越多,所以我們通過大量的技術研發,實現了內部管理、營銷和外部運營的“一鍵”化。

比如一鍵管理,我們通過打通底層數據、實現數據的標籤化、提高數據的顆粒度,讓過去辛苦做報表的“表哥”“表姐”們可以一鍵查報表、看數據、閱讀統計結果。我們對內推出了“贏家”APP,通過大數據和算法,把不同的營銷建議推送給不同的客戶經理,告訴他們客戶和產品應該怎麼匹配,這就是一鍵營銷。

我們還針對公司客戶上線了“口袋財務”APP,把適合他們業務的產品推送到手機上,他們可以在線一鍵辦理業務。

另外,這個“中央廚房”還必須與其他部門銜接,所以我們提出了“內引+外聯”。內引就是在內部跟財務、風險、法律合規等相關部門和條線建立高效的溝通機制,外聯就是跟集團子公司和外部渠道合作。

這些外部渠道也包括徵信、評級、第三方數據等機構,以及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我們KYB的徵信數據就是來自這些部門和機構,客戶不用提交任務紙質資料,只需要授權我們查看這些數據,而系統會自動運算這個客戶能否授信,能的話要給多少額度。

我們算了一下,現在我們的審批系統最快可以在26秒內完成整個審批流程,沒有內引和外聯的話,這是沒法實現的。

《銀行家》:在您看來,我們交易銀行事業部能為整個行業提供怎樣的探索經驗?

許紅輝:未來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一定會緊密圍繞中小企業和長尾客戶等客群的需要。過去,中小微企業的徵信難和融資難是世界性的難題,但我們通過幾年來的不斷摸索,已經看到了一線曙光,那就是運用科技手段,提供場景化的服務。

我們對風險控制有著很樸素的原則:優選行業,優選客戶,基於真實場景、不過度授信,現在我們的風控系統已經做到了按天判斷企業經營狀況的程度,而我們的授信融資也會伴隨著企業的全生命週期來遞增或遞減。

今年,KYB已經在線發放了70億元貸款,不良率只有0.03%,我們的風控模型明顯優於同業,而這些不良樣本反過來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改善這個模型,讓它的判斷越來越精準,使我們對於市場風險擁有前瞻性的考量。

我們相信,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我們可以在響應國家服務中小企業的號召的同時,也滿足自己在盈利和風控等方面的需要,跟客戶建立起共贏、共生、長期的關係,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