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雙11的高效與合規

15小時49分39秒,成交總額突破1682億元,也就是2017年雙11的全天成交總額;11月11日24時,大屏幕上的數字定格在2135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

這只是天貓一家的數字。

而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雙11期間(11.1-11.11),電商行業全網GMV首度超過4000億元。包括天貓、京東、蘇寧等頭部企業的成交額均保持增長態勢。

走過10年的雙11,從光棍節到購物狂歡節,一個人的孤單,早已成為一群人的狂歡。經歷了起伏的雙11,通過大數據打通線上線下,今天已經形成了以新零售為焦點的2018年雙11。

數據已經出爐,亮點已經呈現,大幕也已落下。以今年雙11為出發點,我們的目光也已經開始著眼未來。

亮點之外,進入以億為計量單位的物流包裹總量,對雙11依然是一個考驗。能否全部及時高效送達,還待檢驗。

未來,如何消除逢雙11就會出現的不滿與憤怒,消除雙11一些“遊戲規則”對於消費者的負面影響,進而做到合規運營,是未來雙11必須思考的話題。

新零售盛宴:數據打通線上線下

10年來,經歷了試水、探索、爆發和多元融合,購物者對於雙11是否仍然保持著剁手的衝動和熱情?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專業分析師認為,天貓雙11過去10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8年到2013年,高速爬升,每年都以倍速增長;2014到2015年放緩,保持在60%以內,算高速增長的第二階段;2016年以來跨入第三階段,增速到了30%左右,和中國電商市場的大盤狀況差不多。從極速增長到穩定增長再到緩慢增長,增長一直在變慢,因為基數越來越大,滲透率越來越高。

2016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線上線下融合這一思路被不少企業認可。如果說去年雙11是對新零售的試水,那麼今年就是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的角逐。

今年的天貓雙11涵蓋阿里巴巴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全領域,覆蓋生活全方位場景,也戰略性地提出“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這一名詞,可以說是新零售和全球化的雙11。

不只是最先進行新零售改造的阿里,京東、蘇寧也通過聯動自身商超業態及與其他品牌合作的創新門店,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一致化購物體驗,實現雙線融合。

今年以來,隨著消費降級的爭論不斷,“唱衰”雙11的聲音時而有之。

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最新的《2018年度網絡購物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於雙11持有極大的熱情,有超過九成(94%)的網購者參與過往年的電商購物節,其中18-35歲的年輕人是購物節的消費主力軍,而他們也是最容易產生購物衝動的,56%的80後和58%的90後表示“購買了計劃外的商品”。

在經歷了多次互聯網價格戰之後,很多購物者對電商平臺以價格促銷刺激消費的模式產生了“審美疲勞”,挖掘具有個性特色的“賣點”來吸引消費者,在合理讓利的基礎上比拼自有特色和售後服務或成為今後雙11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手段。

對於零售企業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一年雙11的集中大促又是大變革的序章。

新零售專家雲陽子表示,雙11一直在進化,從天貓的雙11、阿里的雙11、電商行業的雙11,最終進化到整個零售行業的雙11,也會越來越利好新零售企業,而非傳統實體零售企業。

雙11物流:當日達的協作與協同

以往的雙11物流是一大痛點,退貨率也居高不下,需要很長時間消化大促後的包裹,爆倉時有發生。一邊樂見高漲的成交額,另一邊擔憂包裹如何更快送達。

近幾年,網購成為一件很日常的事情,物流提速也愈加明顯。在去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表示中國很快會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大膽預言,未來“包裹”這個詞會被重新定義,不遠的將來,大家一定會看到每天10億個包裹在每一天發生。

而就在今年雙11當天,包裹數量大步跨過歷史性的10億大關,達到10年雙11的最高值。物流訂單從26萬起步,如今增長了3800多倍。

據菜鳥統計,截至11月11日24點,全國已經有351個城市簽收了雙11當天下單的包裹,享受到大促場景下的“當日達”物流體驗。而在已經簽收的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收貨量最多,武漢、杭州、南京、重慶和鄭州也在前10名。

11月12日,“第一個到的快遞是什麼”話題佔據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曬出照片,有人表示,上午付的尾款,下午就收到了。

不少消費者表示,明顯感到今年收到包裹的速度快於以往,下單後包裹不再杳無音信。甚至有人調侃:“發貨這麼快,是擔心我退款嗎?”

而在快速收貨的背後,少不了技術賦能。

今年雙11菜鳥與中通、圓通、申通、德邦等快遞企業一道,正式接入基於物流IoT的智能系統,這意味著全國各類物流場站內的百萬個攝像頭,將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設施,升級為智能感知設備,實現對場站的智能管理,用視頻雲監控系統提升全國快遞中轉和網點配送效率。

而京東物流充分發揮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的優勢,從11月1日大促開始,截至11日零點,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訂單超過90%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同時,機器人倉群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達到50多個,還有無人車、無人機、智能打包機、外骨骼機器人、智能運籌系統等不同“黑科技”助力海量訂單增長。

在全行業大協作與智慧大協同,全力保障數十億個包裹的正常運行,不只是雙11面對的年度大考,也是整個物流業需上交的答卷。

一線城市及江浙一些發貨地派送速度較快,對於平臺及物流企業來說,如何將供應鏈下沉,將包裹更快地送到三四線消費者手中也是新一輪的考驗。

正如順豐創始人、總裁王衛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未來快遞業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Google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毫無疑問,科技在物流業的佔比會越來越重。

合規的未來:被動與主動間的抉擇

刷單、刪差評、預付費不可退、先提價再降價等問題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作為《電子商務法》實施前最後一個雙11後,以往懸而未決、難以解決的問題能否得到遏制?“舊習難改,問題依舊。”雙11結束後,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對《中國消費者報》如是說。

眾所周知,隨著網購的發展,“刷單炒信”也成為引申出的新行業,甚至網傳著各種由此“發家致富”的故事。

對於網購來說,買家評論成為消費者是否購買的一大要素。《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而實際又如何呢?

王鋒住在上海嘉定臨近服裝批發市場的地方,這個市場主要面向網店店主,進貨時買家秀及推廣圖文,店家都會提供。

趕上雙11對於不少商家都是一個機會,但讓王鋒懊惱的是,網店10月才開,短短一個月時間,銷量、好評率等都上不去。為了能快速提升銷量,搜索排名靠前,選擇了“刷單”來吸引人氣。

對於即將實施的《電子商務法》他並不瞭解,也不想了解。“只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刷單’不會被平臺發現。”

很明顯,這些行為已然成為商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董毅智認為,這種規模的小商家不會去太多關注《電子商務法》。法規的順利實施,仍有賴於平臺對商戶的管控。

每年的預熱都讓不少人躍躍欲試,想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熱鬧過後,複雜的滿減規則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雙11當天趙潔發朋友圈稱:“忽然發現買的所有東西都沒有領券,全是原價買的!”

關於“退款退貨”的爭論也伴隨著雙11的落幕席捲起新一輪的話題。11月12日,“淘寶退款系統崩潰”登上百度搜索熱詞,對此天貓方面表示:“為繼續確保購買體驗的順利,我們12日0點對退款流程進行了10分鐘內的限流措施,消費者的售後權益不會因此受到任何損害。”

部分網友表示理解,但也有網友對此並不買單,跟帖評論稱:“11號當天不能修改下單地址,想退款重新拍系統也不允許,這算不算霸王條款?”“不論是平臺還是商家仍然抱著僥倖心理,除非法律這把劍落下來。”董毅智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現在“人造節日”層出不窮,電商平臺歸根到底是流通渠道的平臺,但不要忽略國家對電子商務行業監管的決心和能力,這在技術上不是什麼問題。整個行業要想好好發展還需要面對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