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阿根廷中國貨幣互換至187億美元

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阿根廷中国货币互换至187亿美元

消息稱,阿根廷央行宣佈和中國貨幣互換規模增加600億至1,300億元人民幣。有評論稱,這筆資金將顯著增強對阿根廷比索的信心,幫助阿根廷緩解經濟危機。

媒體華爾街見聞署名為廖志鴻的文章北京時間11月9日報道,繼9月下旬新獲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1億美元貸款後,阿根廷央行週四宣佈,與中國的貨幣互換規模擴大近一倍,達1,300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4美元)。

路透社報道,阿根廷央行發言人表示,該國央行行長Guido Sandleris正在中國完成協議的最終敲定,協議規模將在原先70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600億元。“協議實際上已經敲定,只是全部完成還需要一些正式的細節”,Guido Sandleris 表示。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這筆資金將顯著增強對阿根廷比索的信心,幫助阿根廷緩解經濟危機。

2009年,在阿根廷前總統Cristina Fernandez任內,阿根廷與中國首次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以補充阿根廷不斷減少的外儲。

2017年,在阿根廷現任總統Mauricio Macri任內,中阿兩國同意將這一貨幣互換計劃延長三年。

阿根廷央行現持有外儲約542.5億美元,但是巨大的償債壓力以及美聯儲引發的緊縮風險,導致2018年阿根廷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比索兌美元跌幅近50%,七天期Leliq利率均值高達67.175%以對抗47.5%的通脹率。

分析稱,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逼得阿根廷政府別無他選,只能再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請求援助。而IMF出於維護自由貿易,阻止右翼勢力上臺的考慮,在對阿根廷貸款上也頗為“慷慨”。

法國稱中國靠不透明貨幣互換提高影響力,其目的是為了掩蓋各國經濟問題。

法國財政部11月6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通過“不透明”的央行貨幣互換交易,提高了其全球金融影響力,這些交易可能掩蓋了各國潛在的經濟問題。

貨幣互換已成為國際金融架構的支柱,當各國在滿足其外匯需求遇到困難時,這些交易起到了支撐資本流動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還簽署了一系列貨幣互換安排,以便在限制資本進出該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下在國際上推廣使用人民幣。截至去年,中國央行已與33家央行簽署了人民幣互換安排,總額度達4,570億美元。

貨幣互換還可能用短期流動性掩蓋一個國家潛在的經濟問題,可能使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惡化。

Source: 華爾街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