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今天,我们荔波登上了

《贵州日报》的头版头条

报中用了一个头版头条+一个整版

报道了一个发生在荔波的故事

你也会感动…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内容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贵州日报》五版整版报道内容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好了

聊聊这个故事

荔波有个村

叫洪江村

洪江是国家级贫困县荔波的一类贫困村(极贫村)。两年前是个“空心村”,产业几乎为零。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洪江村的老人

洪江村来了个“第一书记”

叫马丽华

马丽华,是贵州省教育厅同步小康2016至2018工作组中的一员,她也是小组中唯一的女性。

2016年4月,她来到荔波洪江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待就两年,两年的时间里,她在村里住了500多天。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向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

汇报金线莲种殖情况

村民口中的

4种书记

洪江的土地,山水,当然,更有人,只要你问,马丽华就能娓娓道来。语速不徐不疾,语音不高不低,面容始终微笑。

两年时间里,诚恳的马丽华就这样召集来了几十个艺术家,让洪江村“凭空”生长为一个“国际艺术村”。

更重要的是,她也赢得了洪江村民的信任。

在村民口中,马丽华是:

“老师”书记

“舍不得”书记

“狗不理”书记

“跨界”书记

为什么村民们会这样称呼马丽华呢

“老师”书记——马丽华

因为马丽华是从贵州省教育厅到洪江村的,所以村民们更喜欢把马丽华称呼为“马老师”。

在这里,还有个好玩的小插曲。在对驻村队员的“知晓率”(村民认不认识为准)一项考核中,马丽华仅得到76%的知晓。原来,洪江人只百分百认得“马老师”,有三成人不知“马书记”。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在给艺术家介绍老房历史

“舍不得”书记——马丽华

两年的扶贫生活,村民用三个字形容他们和马丽华的感情,那就是——“舍不得”。

再过一个月,马丽华就要“收队”回到贵阳了。为了挽留马书记,村民写下了挽留书,还加盖了手印,递交给了省县两级组织。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村民们的挽留书

从去年12月起,这样写满了密密麻麻名字,还加上手印的申请书已经成了三封信,每封信上,有村民10至20人不等。

村民们都说:“她(马丽华)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洪江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舍不得她”。

“狗不理”书记——马丽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丽华说,所谓精准扶贫,所谓贫困识别,其实就是摸清“家底”,建档立案,分析原因,找到对策。

所以,马丽华刚到洪江就开始积极到村民家中走访。不过,马丽华有点怕狗,每次她走访遇到村里的狗时,她都忍不住发悚。

但是,随着马丽华走访次数越来越多。狗也熟悉她了,见她来,或摇尾,或自顾自玩耍,当“自己人”看待了。“狗不理”书记由此而来。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到贫困户家慰问走访

“跨界”书记——马丽华

马丽华履历简单。本科学的会计,硕士学的金融,曾经在软件公司工作了两年。然后又是考到了教育厅。

学经济的人,思考时讲究个逻辑,特别是市场逻辑。马丽华说,洪江发展完全没有头绪的时候,她想的是,“市场需求分析”。即什么人会来?来了会带动什么?而不管带动什么,都要让乡亲们得到实惠。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给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汇报洪江发展想法

两年时间,马丽华与村支两委一起努力,抓产业落地、实施,帮助产业发展壮大,以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让每一个精准贫困户都有产业覆盖,每一个人都有产业收益。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如今的洪江村

画家来了

诗人来了

剧作家来了

……

有贵州情节、拍过贵州题材电影导演刘小宁来了。

宝马中国首席代表、瑞士人孔安德来了,还认养了三栋老宅。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导演刘小宁(左五)在认养的老房前合影

去年一年,村里快要倒塌的老房出租或转让97栋。之前每年外来不足百人的洪江,去年实现游客停留1506人,在各个体验式驻地停留时间加消费累计,可帮助当地村民20人脱贫。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各界艺术家在洪江和孩子互动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联系的东莞大学志愿者暑假为孩子们上课

如今的洪江村也有了很多产业项目。

生猪养殖项目。投资近60万元,覆盖贫困户54户214人。

金线莲种植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预计年总产值137万,收入68万元,覆盖贫困户30户125人,今年即可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大棚香菇种植项目。投资81万元,预计年产值136万元,收入66万元。覆盖贫困户26户96人。

有机蔬菜种植项目预计产值251万元,纯收入100万元,覆盖贫困户50户198人,使参与者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第一期已实施100亩,第二期300亩正在做土地流转。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在洪江山体采金线莲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改造后的洪江老房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马丽华

两年的洪江经历,有时感觉就像是做梦一样。这个梦境很美,帮助别人的感觉很美,其实帮助了别人,也就成全了自己。

未完·待续

当然,马丽华的感人故事,不是小编这样三言两语就能全部讲完的。如果你还想听下去,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贵州日报》为您带来的详细报道。

往期精彩回顾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今天,《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荔波!内容看完让人感动……

监制:全媒体中心 蒙 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