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媒:“上港不做國腳搬運工,要做國腳生產者。”大家對此做何評價?

偷回憶的豬


首先要肯定上港有沉心搞青訓的決心!自從2002年後中國足球一直無緣世界盃,就是因為後續的接班力量沒有及時跟上,更是由於假賭黑的盛行導致中國足球的水平一落千丈。所以,

本人的主張是,誰真心搞青訓,本人就真心支持,不管是恆大,還是上港甚至魯能等球隊

但是該媒提出的這句“不做國腳的搬運工,做國腳的生產者”看似很有道理,其實似是而非!如果你仔細品味後就會覺得提出這話的人似乎並不懂得什麼是職業足球,如果他說的是足球的真諦的話,那恐怕這上百年來的職業足球體系就要崩潰。

為何要這麼說?大家都懂得一個道理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足球人才的流動就是應了這個道理。我們往往發現在職業足球中,一名球員在某一個俱樂部默默無聞但他換了一家球隊後卻突然爆發。這是因為他站在更好的平臺上,或者他找到了一個更適合他發展的平臺。

轉會市場的出現,就是這個作用,它讓球員能夠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讓自己更稱心的俱樂部。有好的平臺才能發揮出球員的潛力,適合自己的體系中球員的作用更大。沒有球員天生就是國腳,有的人或許要跳了N個俱樂部之後才成為國腳(如泰達的買提江),也有在青訓俱樂部一路成長成為國腳(如何超)

我們再說到國家隊,放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隊,都有大量國腳是非現役俱樂部所青訓培養(滬媒所謂的搬運國腳)。像梅西這種多年不變一支呆在同一支球隊的球員少之又少。國家隊要的是什麼?是成績是勝利,即便你23人的大名單中都是搬運國腳,只要能踢到世界盃,就沒人關心這些國腳的出處!

有句俗話說得好:“英雄不問出處”。在當今世界足壇,提倡的是百花齊放,你做“國腳生產者”也罷,你做“國腳搬運工”也罷,只要你的國腳能為國出力,為國爭光,你又何必問人家的出處。C羅不是曼聯青訓,但也並不妨礙他在效力曼聯期間成為葡萄牙國腳,也不妨礙C羅感恩曼聯

反倒是一味強調“國腳生產者”而刻意擯棄“國腳搬運工”,似乎在標榜自我的正確而忽視另一種國腳的培養模式。要知道,國腳的培養方式並非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足球世界才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最後說到恆大和上港。恆大隊中的國腳也並非所有人都是成為國腳後才加入恆大,上港隊中的國腳也並非都是上港“生產”出來(如於海,石柯)。確切地說,武磊這批球隊都是上港從上海東亞買過來的,你說東亞是“國腳生產者”沒人有異議,但你說上港是“國腳生產者”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上港的起步比恆大還晚幾年,真是自己培養出來的青訓球員,恐怕比恆大還要遲幾年。但你買了上海東亞的“殼”卻說成自己是“國腳生產者”就不對了。其實,我們要放寬自己的眼界,不管是“國腳生產者”,還是“國腳搬運工”,只要能對中國足球有幫助,我們都要支持,而不是抬高自己而貶低對手。況且,你也沒有資格卻貶低別人


平地一聲雷


每個地方媒體都會護犢子,都會為自己所在地的球隊辯護,但是對於滬媒護犢子的程度,都快趕上不分青紅皂白的京媒了,中國有一句老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近幾個賽季上港球場內外的表現再到奪冠之後發表各自言論,都直接說明了這點。(這裡不一一例舉)

上海上港能夠完成對廣州恆大的中超冠軍壟斷當然是一件好事,而且也十分有利其他俱樂部投資人對於,足球投資的熱情,這樣有了更多人參與到中國足球這個事業中來,是相當利好的事情。

上港是成功的奪得了中超冠軍,那沒有必要自命不凡把自己碰上天,上港現在還有幾個國腳除了這些年紀30的邊緣國腳,下面還有多少青訓人才嘛,可以說沒有,怎麼叫要做國腳生產者,怎麼給國家隊提供國腳。(現在連足球場大連足球都沒落了更何況其他地方)

所以說滬媒或許更應該低調點,認真做事對此後人自有評判,一味的夠拿耗子只會惹得一身騷。

其實歸根結底中國足球的發展狀態並沒有因為聯賽的吸引度和關注度而得到有多大的變化,無論是廣州恆大的7冠王2亞冠,還是上港上港的舉起打破壟斷,中國足球依舊是那個讓人無可奈何的球隊,中國足協以及更高層依舊有層出不窮的政策,U23新政、國家集訓隊、國家隊打中超,這一件件都是完完全全的本末倒置。

你覺得這樣的當政者能夠給中國足球帶來希望嘛,小尋個人覺得完全不可能,可以說這些人不全部下臺放權到真正懂球的人手裡中國足球不會有希望。


尋緣體育


“不做國腳搬運工,要做國腳生產者。”這話很明顯是在針對廣州恆大。

因為廣州恆大的理念就是:儘可能多的把國內所有國腳級別的球員招至隊中,方法就是拿錢砸。這樣的話,不僅讓恆大的國內球員水平高,也限制其他球隊的國內球員水平。尤其是在恆大崛起的前幾年,基本上就是靠著買來了鄭智、郜林、馮瀟霆、張琳芃等一批國腳,才迅速成長為國內豪門。


反觀上海上港,雖然他們的崛起和砸錢買高水平外援也密不可分,但他們在國內球員培養模式上和恆大卻不一樣。縱觀上港的國內主力球員:武磊、顏駿凌、王燊超、蔡慧康、呂文君等,都是以前的“東亞系”球員,也就是上港前身上海東亞俱樂部自己培養的。

從國家隊的利益出發,當然是上海上港的這種模式更好,他們是國腳的生產者,不是搬運工。

當然就目前情況而言,在國家隊中,還是以恆大系球員為主,上港系球員真正能坐穩主力的只有武磊一人,其他球員大多是同位置上恆大球員的替補。畢竟,自己培養球員需要時間,徐根寶也是十年磨一劍,才培養出了這麼幾名國腳級別的球員。



希望上海上港能夠將這種模式進行下去,雖然現在徐根寶和上港俱樂部的關係不大了,但是希望上港自己的青訓系統能夠把徐根寶的理念傳承下去,真正成為國腳的生產者。

當然,近些年來恆大在這方面也在努力,他們自己培養的小將也很有競爭力,只是還需要時間的證明。

在這裡不批評誰也不誇讚誰,希望國內俱樂部都能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培養人才上,而不是挖牆腳上,這才是真正為中國足球做貢獻。


綠茵如風


"幸福過了頭是會留淚的"!上海上港首捧火神杯打破廣州恆大七連冠壟斷的確值得自豪,可是媒體一味盲目自吹自擂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得不嘗失啊!現在滬媒拿恆大國腳說事,這與"奪冠靠精神信仰,金元足球走不遠"一樣的笑話談資啊!

“不做國腳搬運工,要做國腳生產者",無非又在影射恆大而已!上港奪冠是徐根寶青訓加強力外援的勝利,另一方面標誌著中國足球鄭智、馮瀟霆、郜林他們巔峰時代的結束,中超進入諸強爭霸!上港奪冠武磊、呂文君、顏駿凌、蔡惠康、王燊超都是根寶崇明青訓出品,這一點值得稱讚!

不過同是金元足球的產物沒必要過多的張揚,而且恆大班底兩奪亞冠是實在的輝煌榮耀!

當前中國足球最大的任務還是晉級世界盃,恆大模式重金邀請國內頂尖球員打造主力班底,清一色砸出來的國腳。問題是中國足球水不平不高,只有齊集班霸才能在亞冠與日韓一拼,而且揚名世俱杯過招拜仁巴薩!所以至今球迷還是難以忘懷,畢竟這一中國足球唯一的榮耀!


上港奪冠無疑中國足球的嘗試,可是國家隊于于海拼搏至重傷是榜樣,可王燊超屢次上演無視責任和紀律,所以也不值得大書特寫,同是金元足球同是敷衍踢球都有責任!真正的作法是低調向根寶老爺子致敬,搞好青訓!向於海學習拿出冠軍球隊擔當,承擔國足勝利重任!最重要的是大度的向恆大兩奪亞冠看齊,而不是“信念更純粹,國足生產者"等貽笑大方的言論!


寒山夜雨738


上港的奪冠給了滬媒足夠“得瑟”的資本,或許是看到了根寶模式的成功,讓滬媒覺得,上港隊可以自己培養出更多的國腳,為中國足球盡一份力。

不可否認,上港隊奪冠的基石便是根寶足球基地培養出來的武磊、顏駿凌和蔡慧康們,正是他們構成了上港隊最基本的框架。而經歷了幾個賽季的磨礪之後,這些球員們也都成長為了國腳。目前國家隊最新一期的名單裡,上港隊已經成為繼恆大之後又一大球員輸出俱樂部。


更讓滬媒底氣十足的是,上港隊的這些隊員們全都處於當打之年,相比於人員日漸老化,後備力量又跟不上的恆大,上港隊成為國腳第一大戶只是時間問題了。

不過滬媒也要清醒的意識到,目前的中國足球,各支俱樂部都在大力抓青訓,培養自己的後備力量,但是效果都不明顯。上港隊能否多培養出幾隻國腳目前也是未知數,他的成功主要是因為根寶基地,而不是自己培養的。不過還是希望這次奪冠可以成為俱樂部大力發展青訓的源動力,在未來真如滬媒所說,不只做國腳的搬運工。


胖星侃球


首先,上港肯定沒有搬運國腳~建立四年時間轉入的國內球員不過於海、石柯二人,還是建隊時買的,都抵不上恆大一年的採購量……

其次,當初上港接手的根寶子弟兵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在一線隊裡了。在上港一線隊5個,預備隊有幾個,租借、轉會其他中超、中甲隊的一大把,這些人裡邊國腳不少。

再次,如今預備隊裡的U23、U19青超冠軍隊、U17冠軍隊已經和徐根寶基本沒關係了,可以算是上港自身青訓成果,這些人裡邊未來必定少不了國腳。

再再次,更低年齡段的青訓隊,上港在全國佈局了40多個青訓基地、合作青訓基地。這些就是遠期生產國腳的底氣。

最後,我倒是希望上港發現有合適自己的國腳級球員就要買,不必完全拘泥於自產自銷,適量的購買球員對自己的實力還是有好處的……


zjnge


很好!沒毛病,向青訓梯隊明確表達,第一:上港的一線隊位置永遠為你們年輕的梯隊留著,不用擔心前途!第二:這個平臺是最好的平臺,可以為國家隊輸出人才!你們要做的就是安心努力的踢球!


KING953


有生產,也得要有流通才行啊!不流通的國腳不值錢。如果從市場經濟來說,並不能說生產者就牛x,流通者就不行


傑32221896


上港奪冠說明了一個道理,當球隊外援水平差不多的時候,多一個本土射手王的重要性,你看看武磊進球的比賽,他一個人砍了多少比賽積分,哈哈。外援永遠是服務於國內球員的,不是靠外援去稱霸中超聯賽!不然不叫中超,靠外援贏得比賽叫外援超!哈哈!


天神147381812


內鬥的始作俑者,外戰的失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