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好處,為國家作出了哪些貢獻?

霧悟人生851


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好處,為國家作出了哪些貢獻?

農村農民萬歲作為一介草民,實事求是的說,從1982年開始就是一種到退,在我們那裡,農業己經機械化了,每個大隊都有一臺大型拖拉機犁耙土地,每個生產隊都有一部手扶小拖拉機播種,並且有十幾頭配合犁耙播種,在當時一個生產隊在當時就是一個大家庭。


土地包產到戶後,這些鐵牛成了廢鐵,一個大家庭的成員為了掙地邊搶地頭,每年都有打鬥現相發生。隨說農民溫保解決了,到如今農民無法發家致富,農民背井離鄉靠打工唯持生計,村裡老的老小的小,成了空心村,大多農村土地閒值無人耕種,我以為包產到戶是一種倒退。


回想起來,大集體人民公社哪個年代農村窮就窮在,把產出的糧食都上交給國家了,要是在那個年代,農村農民每年的糧食不是支援國家建設,在毛主席領下的農民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農民。

現在看來農民是自由了,也不上交公糧啦,農民產出的糧食賣不上價錢,都是專家提倡進口外國糧食造成的,充分打消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使農村土地大量流失。

農村土地包產到戶,只是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而三農的根本出路,必須走集體化道路,土地種植統一管理,統一調撥農資,才能富國強民。


農村農民萬歲


實踐證明,在毛澤東時代反對包產到戶的路線是非常正確的 ,在集體化的時候糧食產量就提出了,達綱要,過黃河,誇長江的產量,基本上解決了人民的溫飽,那時候沒有進口糧食,轉基因大豆,吃的都是綠色食品,農村的機誡化程度已經很好,包產到戶以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基本上被破壞的蕩然無存了,土地變成了小塊,根本不利於大型機誡化操作,糧食價錢越來越低,農民的利益受到了傷害,中國農民老百姓的出路在哪裡?只有走集體化道路


懂你93022756


嚴重地破壞了農業體系,使土地拋荒,水利廢棄,從眼前看農民打工賺了些錢,但,給農村的流守兒童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缺失,擴大了城鄉的差距。給國家帶來新的扶貧,脫貧諸多困難,和矛盾。


梁銀14


我認為包產到戶走了彎路,大片農田荒無,大批勞力外流,無組織無記律,農業振興勞力外流,還怎脫貧,怎改造農村,父母留村不管,還生上法讓政府包辦,應走集體化道路。


王和平98235


人私心重了,土地貧荒了,村霸黑社會多了。


用戶1336414376590


我們村在士地承包前,大隊有鏈軌車拖拉機二部及其它耕地機械多臺,有大型機灌站三個,在一九七六年,我隊買碳銨二噸,那年小麥畝是歷史最高的產量5O0斤,人分135斤的標準。分田到戶後,一九八五年統計我隊340畝士地買碳銨35噸,畝產小麥600斤,我們確實高興的很,家家戶戶全年能吃到白麵饃了,到了一九九三年,九四年,遇到了自然災害,:小麥畝產4O0斤,低的300斤左右,玉米畝產5O斤一1O0斤,連交公糧都不夠,靠返銷,及買糧生活,因為集體設施全被破壞,現在我村投入化肥35噸左右,畝產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畝產小麥,玉米,各1000斤左右,但糧價低,投資高,沒有多少收入。我認為:分田單幹一時解決了吃飯問題,但總的來說:得到的少,失去的多,農業的根本出路還是得機械化,集體經營好處多。


李國龍288


包產到戶不是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要走毛主席的治國之策,走集體化道路,才能富國富民,壯大集體經濟。


手機用戶13933799615


農村實行包產到戶是億萬農民,吃飽了飯。包產到戶激發了全體農民的熱情。使糧食產量成倍增加。改變了農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打破了,保守落後僵化的農村社會體制。從包產到戶到改革開放農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給農民帶來的活力帶來的富裕,為國家增加了財富,為社會貢獻了豐富的產品。反映了市場活躍了經濟農村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後走向先進。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從包產到戶之前的每年糧食產量2億噸到3億噸。增加到現在的6億噸。農夫產品異常豐富。這是大集體是做不到的。農村從百分之百的農民從事這點兒土地,到現在用10%的人口,在農村務農。務農的人減少了90%,糧食產量卻連年增加。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農民從以前的吃不飽,變成了現在的吃的飽,吃的好。從以前的土房變成了磚瓦房,現在多數都住進了樓房。從以前的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現在很多家庭有了小汽車。農業從以前的牛馬耕地人工吐槽到現在的集體化大型收割機。我們東北黑龍江農村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節省了大批人力師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都能進入城市打工為自己創造財富,為國家貢獻力量。為城市建起了座座高樓。為國家貢獻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是國家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是包產到戶的成就。更是改革開放的貢獻。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人民越來越富裕,社會越來越先進。作為農民,感謝包產到戶給農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感謝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後走向先進。是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


1379656096


分田單幹,只適合少數自私自利,嚴重的地區。這些人的表徵是,為集體,為他人付出時,極不情願,會表現出冷漠拒接,反感,反對,或消極對待。當為自己時,會不遺餘力付出。屬於道德底下範疇。這樣的人,當國難當頭,需要挺身而出時,基本上不會衝在前面,或者是旁觀者。


真誠555888


各地情況不一樣吧,我們這包產到戶後許多人反而沒飯吃了,幾乎整個八十年代都是靠吃國家統銷糧走過來的!

生產隊保證了對每個人口糧的供應,成年人每年500多斤,其它按年齡,剛出生的也能領到100多斤。這只是田裡的,還有地裡的紅薯、玉米、小麥這些雜糧,再就是每家都種有幾分自留地的,這些加起來也基本上是夠吃的。

分田到戶的八十年代,農民為了增加產量,大量使用化肥,用量逐年增多,種田的成本成倍增加。許多原來種紅薯、小麥的地只得用來種辣椒、油菜這些經濟作物,賣了買化肥、農藥、種子,不種經濟作物賣錢,沒錢買化肥、農藥、種子更加餓肚子。隨著人口增加、孩子年齡長大,整個八十年代越來越多的人都是缺吃的。

有人說,包產到戶後產量立馬就翻了幾翻,說這話的人要麼是沒種過田的,要麼就不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雜交水稻在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每畝800一一1000斤這樣,和常規稻沒有多大差別的。至於一直到現在,產量越來越高,當然有種子的功勞,更多的是化肥喂出來的。

進入九十年代,農民陸續進城務工,留在村裡的農民有了更多田種,一些在外打工的子女把打工的錢匯回家,買化肥、種子、農藥,農民才徹底地有了飯吃。

包產到戶唯一的好處,就是對農民來說相對自由了,人口流動則要歸功於改革開放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