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聲期被喊“假妹兒” 他躲到操場做“啞巴”

綽號往事

變聲期被喊“假妹兒” 他躲到操場做“啞巴”

周扒皮、武大郎……小時候,你被人取過難聽的綽號嗎?今後,別再隨隨便便給同學起綽號了!13日,一條新聞在網上熱傳。依據廣東省教育廳最新出臺的校園欺凌治理方案,給別人起侮辱性的綽號屬於校園欺凌,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綽號成為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你遭遇過難聽的綽號嗎?昨日,記者採訪了多位有著“綽號”陰影的人物,回憶他們的“綽號”往事。

如今的陳勤,練得一身肌肉,身材魁梧,充滿陽剛之氣。

“以前我可不是現在這樣,那時身材瘦小,常常被班裡的男孩欺負,連強悍點的女生都能把我打倒。”今年32歲的陳勤是我市某中醫院醫生。陳勤說,小時候最崩潰的倒不是個子瘦小,而是自己的聲音。由小學到初中,班裡的男孩有的聲音漸漸發生了轉變。而他也不知怎的,說話的聲音不看樣子,跟女孩兒差不多。“無論是老師點名回答問題,還是跟人理論,只要我張口說話,他們都會捧腹大笑。很尷尬”,陳勤也記不起,“娘娘腔”“假妹兒”這樣的綽號是什麼時候叫響的。

“聲帶是我的痛,假妹兒這樣的叫法,也格外刺耳。”陳勤說,為了逃避綽號帶給他的灰色記憶,他寧願做一個不語的“啞巴”,操場便成了他最愛的場所,每晚開始瘋狂的跑步。“由於長期鍛鍊,練了點肌肉,體格也不再瘦小,高中到新學校後,才擺脫了那個綽號。”

他說:後來雖說沒人再叫那個綽號,但卻成了揮之不去的記憶,甚至影響著自己的性格。直到現在,我還是一個沉默的人。

按輩分取名為“發春”

中學竟成為同學笑料

家住南岸區四公里溯源閣小區的張發春,如今是一名銷售經理,員工們都尊稱他“春哥”或者“發哥”。

小時候,張發春沒覺得自己的名字有何問題。誰知上了中學,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有次老師在課堂上叫出他的名字時,同學中有的竟開始噗嗤笑了起來。課下,聽到同學們“意味深長”的呼叫“發春”二字,小張臉通紅,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

小張最擔心被點名回答問題,僅僅是點到這個名字,不管問題答得如何,都會讓他再次成為笑料。為了躲避老師的點名,課上他總是埋下腦袋,不敢與老師進行眼神交流;課下,他則躲開同學,獨自去呆在某個角落,直到上課鈴響,才回到教室座位上。

“我那時很氣,父母為啥給我取這個名字。不過,漸漸懂事了,想來父母也無辜,他們按照輩分取名,也壓根兒沒想到這個名字有什麼不妥。”

他說:兒子出生後,我取名簡單明瞭。不過今後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誰知道會不會有其他新梗出來呢。

高個女孩被叫武大郎

害怕班裡任何人關注

趙建武,看似男孩的名字,其實是個女孩。標註性別的花名冊,每次點名,她都高頻“中獎”。“武大郎”的這個綽號,從小學一直伴隨到大學。

“那時候,我幾乎是班裡女生最高的。”建武是來自山東的妹子,170cm的個頭,8年前大學畢業後在重慶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工作。她說,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何大家會調皮地給她取名“武大郎”,有的直呼“武大”。“或許是因為名字有武,再加上名字很男性化,個子又這麼突出。”建武說,那時候,只要別人贊她高,她都覺得是“侮辱”,很不開心。

大學期間,其他女孩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她從不敢穿高跟鞋子,更不要說買化妝品打扮。“只想默默的做班裡的一員,誰也不要來關注我。”大四那年實習找工作,建武開始學著室友捯飭自己,引來不少回頭率,人也漸漸自信起來。“雖然已經170cm了,我尤其愛上高跟,10cm也不嫌高。”

她說:對於學生時代的綽號,早已釋然。

老師觀點

同學之間,甚至師生之間取綽號,在中小學校園,是較為普遍的現場。那麼,遇到這種現象,老師們一般如何應對呢?

禮儀課上會引導學生

在29中,有19年班主任經歷的謝琪七並不認為取綽號是件事兒,當然,侮辱性綽號例外。同學之間,大多數綽號,比如“狗兒”“毛毛蟲”等,叫起來親密。當然,也難免偶爾會有綽號會傷到當事人。

哪些綽號能取,哪些綽號不能取?當學生從小學進入29中,最多一個月後,謝琪七便會給學生上《行為禮儀》這門課,課中提到的50個素質,其中有條便是——不給同學、師長取侮辱性綽號。“髒話、揭人短的綽號,比如明明別人個子很矮,卻直接叫‘短腿’‘矮子’等傷及自尊的綽號是不能取的。”

綽號要別人樂於接受

取綽號的現象,在小學生中很普遍。比如,某學生名字叫某圓圓。小夥伴們會叫他“湯圓”。雖然看似沒什麼貶義的綽號,但小女孩並不高興。

“有的綽號,聽上去沒惡意,本是拉近同學距離,讓彼此更親密。但同時也要讓對方樂於接受。”南開小學老師呂麗告訴記者,有時候,小朋友會找到她,表示對某個綽號不開心,不想讓大家那麼叫。“其實女孩兒也並不胖。湯圓這個名字聽上去很可愛,取這個綽號的同學也並沒有惡意。”呂麗說,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便會在班課或者早會上提出來,形成一個話題,在小朋友們的討論中進行引導。

分寸感、是非觀很重要

學生之間有綽號,有的學生還會給老師取綽號。

育才中學化學老師趙鐳,體型微胖,學生們給他取的綽號有點多:“豬精”“胖鐳”等。性格外向大方的趙鐳並不生氣,也喜歡這些綽號,“親暱,說明咱們師生沒有距離感。”

“學生年齡大點,會比較懂事,能掌握分寸。喊一次就能從對方眼神、表情中讀出對方是否喜歡,這個綽號會不會傷害到他們等信息。”趙鐳說,善意的親密的綽號,能增進感情;不過也有的綽號無意間會傷害感情,甚至成了學生們的童年陰影。取綽號,要把握分寸感,要讓學生有明晰的是否觀,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的的引導顯得格外重要。

網友聲音

你對取綽號這事怎麼看?

@番茄燉豆腐h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語言是利器,嘴下留情。

@河南錦鯉本人

有時候語言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木小二

我開始叫小娃,後來叫小不點,後來叫小二,再後來叫三兒,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我是凡人24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所謂“玩笑”,會給別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無形的傷害,比暴力更可怕。

記者 周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