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怎麼讓孩子大量看書?

人生160907699


在這裡有必要糾正家長一個觀念,如果你想培養孩子喜愛上課外閱讀,絕不能只想著讓孩子大量看書,而是琢磨怎樣讓孩子開心地讀完一本書。有句老話叫:強按牛頭不喝水,這個道理你恐怕懂吧?很多家長恰好是犯這個忌諱,給孩子買來一堆課外書,然後逼著孩子讀,結果費了半天勁,孩子也不願意。真正的閱讀興趣培養,請家長要建立正確的觀念和合理的方法,下面我介紹幾點。

首先,考驗的是家長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觀念。閱讀興趣培養需要家長養成陪伴孩子共同閱讀,或者做閱讀互動交流的好習慣,如果缺乏耐心,一年級孩子恰識字量小,拼音也讀的半生不熟,那閱讀起來根本沒有連續性,更何況孩子理解能力跟不上,幾乎不會對閱讀產生任何興趣。

其次,是家長儘可能不要用有拼音的故事書。一年級兒童對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家長不妨找來一些無拼音的童話故事書,請注意是無拼音的,沒有拼音的故事書,頁面乾淨,沒有視覺干擾,家長可以先領讀,讓孩子坐在你的身邊,或者懷裡安靜下來聽。當故事開了頭後,你觀察孩子是否進入故事情境了?只要進入了,請繼續。

再次,是家長要引導孩子大聲朗讀。昨天我還給親戚家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做過這個練習,家長總說他孩子坐不住,根本不喜歡課外閱讀,結果孩子的表現讓他們知道錯了。我帶領孩子進入故事情境之後,問他想不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孩子說想,我又問,你特別特別想嗎?孩子說特別想。我說,你可以跟著我大聲朗讀,你可以邊聽邊理解,還可以記住,以後好講給別人聽啊,那大家都會說你真厲害,能講那麼多故事呢。

最後,把閱讀休息的時候融入識字詞的練習。一年級兒童往往對故事中一句話,缺少辯詞的意識,在領讀之後,家長不如用鉛筆和孩子一起,把詞劃出來。只要領讀一兩遍,讓孩子自己看著書上的一句話自己讀,用手指或筆尖指著這行字慢慢移動,你看孩子就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專注看和讀上面了,這個過程是孩子認識生字和詞的過程。每天堅持陪伴閱讀,哪怕每天只認識幾個字,或幾個詞,那天天積累,一個月下來,半年下來得有多少啊,數量很可觀吧?

最後我要重點強調的是,家長要繞開拼音的糾結,孩子只要認識了大量的字,又學了拼音,給認識的字注音本身不是問題。如果你想借助拼音識字,那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專注,效果絕對沒有單純認識一個沒有注音的字或詞好。


韓國成老師


感覺我必須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家就是有個不愛看書的一年級孩子,然而我們學校要求一年級最少完成50本書的閱讀量。

首先我家孩子只是不愛看書,但識字量還是可以的,入學的時候學校做了個2500個常用字前測,他的識字量大概在2000左右。我問他怎麼認識的這麼多字?孩子回答:我們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讀繪本,讓我們小手跟著在字上點。

不是說孩子多聰明,只能說他的關注點不一樣,可能別的孩子在欣賞故事、欣賞圖片,而我兒子的關注點在字上面。

有這個基礎,他這一個多月的小學階段其實非常輕鬆,這個時期的語文和數學,基本上看得懂題意都可以做。所以這個階段我只需要引導他閱讀、盯好他的書寫習慣就可以了。

但是哪怕有這樣的識字基礎,引導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看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首先我按他的喜好,在他房間裡佈置了圖書角。 其次,就是選擇他喜歡的、最想讀的書。

知道我家孩子選擇的第一本書是什麼嗎?《三國演義》。因為暑假的時候他看了老版三國電視劇,喜歡趙雲。我沒有想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適不適合讀這本書,一切以他的需求為主,他想讀,那麼就讀這本,他讀不懂,我陪著讀。我們一開始的讀書方式是:他先讀一章,然後我帶著讀一遍,然後他說給我聽,不足的地方等他講完我再補充。 然後我每天給他做讀書筆記,並填寫閱讀存摺。 大概半個月吧,基本上他讀完可以自己講述,不需要我帶著讀一遍了。

再沒有讀完《三國》的時候,他中途想去看別的書,我也是支持的,他喜歡的各種火車類的書、小繪本,都可以,開卷有益嘛。 如果他一週內閱讀表現好,可以兌換獎勵哦,一般獎品是帶去書城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期間有一陣子喜歡上姐姐書架上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想看《水滸傳》。。。。

堅持了一個多月,每天半小時的閱讀基本上形成了習慣,我和孩子都在努力的路上,不算經驗。





阿米雅1


大家都說一年級看書不在數量,而在習慣,也不知道多少算大量。

我家孩子剛讀完一年級,我粗略算了一下,不算繪本,大概閱讀了六七十本,像《笑貓日記》《我的兒子皮卡》《小紅豆》《故宮裡的大怪獸》《米小圈上學記》等一系列的,還有《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小豬稀里呼嚕》《沒頭腦和不高興》《大象巴巴》《彼得兔》《魯西西傳》《皮皮魯傳》等單本的。

這些書她都看了好多遍。有些是帶拼音的,好多都不帶拼音,也知道她很多字不認識,但是她就是喜歡看,攔不住,我就怕把眼睛看壞了。

她閱讀速度很快,我其實也不知道看這些書對她的學習有多少幫助,只是比看電視要好吧。

一年級語文識字不算很難,只是數學居然比語文要寫的字還要難一些。語文沒學過的可以拼音代替,數學老師不讓用拼音,像前後左右,圓形,正方形什麼的,還有一些解決問題的答語都是歪歪扭扭照貓畫虎。



遙遠的重逢5


正好我的孩子也是一年級,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現在閱讀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看過一篇文章,一年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要在100萬到200萬之間。

要想讓孩子大量閱讀,首先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孩子上一年級之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時間沒有幼兒園充分。幼兒園放學比較早,而且又沒有作業。小學放的遲,還需要做半個多小時的作業。所以在幼兒園讓孩子閱讀是最好不過的,時間非常充分。


想讓孩子大量閱讀,還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完成作業之後,睡覺之前的時間就看書。每天必須抽出半個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去看書。才能達到大量閱讀的目的。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所以家長如果不忙的話,可以陪讀,為孩子答疑解惑。逐漸讓孩子查字典,孩子在下半學期就可以自主閱讀。

想讓孩子大量閱讀,需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市面上的書,琳琅滿目,數不勝數。那怎麼給孩子挑書呢?如果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可以先從繪本,漫畫開始。如果孩子已經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孩子基本是不挑書的。


總之,一年級的小孩沒有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陪讀。做好表率,不要一直拿個手機。你都不喜歡看書,怎麼要求孩子看書呢?


睿媽愛育兒


我家老大讀二年級,我來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1、不要急於求成,因為閱讀的基礎不僅僅是孩子的識字量,還有理解能力。

孩子在一年級學會了拼音,按說應該會很快進入自主閱讀的階段,但實際上他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了閱讀,有的孩子理解能力還跟不上,一下子跟到他們一些文字很多的書,他們消化不了。所以,我們要對孩子閱讀這件事有個正確的預期。

2、我們來做橋樑,幫助他們實現自主閱讀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實現閱讀的銜接,我做了幾件事:1、買了專門的橋樑書,有的是有拼音的,有的沒有。橋樑書的特點是:文字相對繪本來說會更多一些,情節不會太複雜但又比較有趣。(推薦我愛閱讀叢書系列);2、和孩子共讀,她讀幾頁,我讀幾頁,讀完一個故事交流一下,以確認她是否理解了故事類書籍的情節。

3、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吸引她們閱讀

每個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隨時都會變。有段時間我家丫頭因《父與子》《奇先生妙小姐》喜歡上了漫畫,我就讓她從同學那裡借閱《大中華尋寶記》,買了《林漢達漫畫歷史》等,滿足她的閱讀興趣;後來她覺得自己喜歡探險類的,於是我們就開始閱讀《神奇樹屋》《老鼠記者》等讀物,在閱讀的同時,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4、引導孩子合理地安排時間,利用好時間

其實低年級真的是閱讀的最佳時期,越到高年級可能真的需要擠時間來閱讀了,所以,我們最好提前培養起孩子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愛上閱讀,學會利用閱讀來學習。

總之呢,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需要我們家長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


溫蒂小屋


為什麼專家總是提倡孩子在一年級要重點培養閱讀習慣?主要原因是5—7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將會是他一生的好習慣,而閱讀幾乎對所有學科的學習都有幫助。那麼,如何來判斷孩子是否進入到了閱讀敏感期呢?

看一下你家孩子是不是符合這些特徵;

第一;無論什麼書,能不能看懂,都要翻一翻。

第二:看到有書的地方,比如圖書館,書店等,都要去看一看,翻一翻。

第三:愛聽故事,也愛給大人講故事,想象力很豐富,就是需要表達能力差點兒。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特徵,那麼,它就是進入到了閱讀敏感期,這個時候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是非常有效的。

具體如何來培養?老師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閱讀老師

閱讀興趣不是靠學校培養的,主要任務在家長,家庭中閱讀興趣濃厚,那麼,孩子自然會喜歡上閱讀,中國有句古話: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家長適時的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是必要的。

二:選擇孩子適合的書籍

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書的類型喜愛層度也是不同的。一年級的孩子幻想類的童話,繪本都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書籍。

三:要重視閱讀後的效果

孩子閱讀後,最好再讓他把故事講給親人聽,講給身邊的人聽一聽,鍛鍊他的需要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他的表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

總之,無論是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都是有效的,但是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看家長堅持如何。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到了高年級,會大不同。

我們小學語文課堂為小學生提供大量免費語數英試題資料哦!都是經典試題,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們並轉發!


小學語文課堂


舉一個生活中 真實例子啊。

我在課外帶的一位一年級的小姑娘,一年級下半年學校開始寫看圖寫話,別的孩子每次寫了兩三行乾巴巴的字就不知道寫什麼了,她卻總是一寫一頁多,學校老師每次都給她五顆星,然後給她的評語是:你真會寫作文啊!因為她那些文字裡用到,全是你想象不到的可愛、動人的語句。

後來,孩子媽跟我聊天,說女兒生下來半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孩子爸出了些問題,孩子媽整個人就感覺崩潰了,整天不知道幹什麼好,於是就每天拿著本書讀給孩子聽,並以此打發自己的時光,在麻木中釋放痛苦。沒想到這一舉動吸引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跟著她一起愛上了讀書,三歲的時候孩子就能獨立讀書了。到孩子上一年級之前,她已經讀了三百多本書。所以在同一個培訓班,別的孩子躁得很,只有她一閒下來就能安靜地讀書,她的書包裡永遠都裝著課外書。

回到題主所說的問題,這個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就是因為從小她媽媽培養出了她愛讀書的習慣,當讀書成為一種愛好時,就不用別人說,便會認認真真地讀下去,而且效果甚好。

我也看過一些小學低年級的所謂的好學生,學校老師要求他們每天讀半小時的書,於是他們就拿著老師的讀書卡,讀到半小時後就讓家長簽字,以表示自己已經完成任務,這樣的讀書不叫讀書,讀了效果也不好。那些從骨子裡發出的喜歡讀書的孩子,他們才叫真正的讀書,而且這樣的習慣也才會有永久性,不會在將來因為課業加重作業增多而徹底放棄,因為那種愛好是長在骨子裡的。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家長急切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不贊成在一年級就要求孩子大量看書。

我們常說要博覽群書。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或者是一個成人,沒問題,我們一定要讓他們多讀書。讀書的好處這裡就不贅述了,相信您已經看過太多。今天我們著重考慮的適量讀書的問題以及如何適量讀書。


我建議一年級的孩子不是要大量讀書而且要適量讀書。

什麼是適量讀書呢?適量讀書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流域選擇適合他們,並且在他們認知範圍內的書進行來讀。

1.要選擇適當的書籍。

|生字所佔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七。如果生字太多,造成閱讀障礙,孩子沒有興趣進行連續閱讀,甚至還會失去閱讀興趣。閱讀中遇到的生字,建議不要在閱讀的同時查字典,而是在閱讀完成以後把生字專門記錄在一個生字本上用詞典查出讀音和釋義。也可以選擇帶有拼音的讀物來讀。但是建議家長選擇有拼音的讀物和沒有拼的讀物。因為如果書上都是拼音的話,勢必會造成孩子把重點放在學習發音生字上,而如果沒有拼音,孩子可能更把閱讀的重點放在故事情節和理解上。



|領域範圍

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建議讀一些繪本,科學常識,世界名著選讀。一些童話故事以及適合爸爸媽媽講給孩子們聽的書。我國的教育部已經對一年級的孩子有一整套的推薦閱讀範圍,家長可以參考(如果找不到可以私信我,我會把所有的範圍以及相對應的書發給您。)


|長度

一年級的孩子的讀書不易過厚。我們認為一本書完成的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個星期。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閱讀速度,選擇合適厚度的書本。書本太短,內容可能會對孩子來說稍微容易,我們選書的標準是在孩子認知範圍內,稍微偏難一點的書籍。

2.讀書的環境

孩子可以選擇去圖書館讀書,也可以選擇在家裡讀書。建議孩子和家長每週去圖書館一次,養成借書還書的習慣,這樣對孩子來說,讀書會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促使他們抓緊時間讀書。而且圖書館讀書的氛圍良好,也會遇到一些同齡的小朋友,大家可以就個人所讀的書籍進行交流。如果在家讀書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的閱讀角落或者是書房,乾淨舒適,在孩子閱讀的同時,建立家裡人不要打擾。大人可以進行一些安靜的活動,不要看手機電視。

3.讀書的時間

孩子最好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建議一年級的孩子每天晚上有20分鐘到45分鐘讀書時間。週末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讀書其實不僅包括孩子個人獨立讀書還包括親子閱讀。對於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領域,比如有的一年級小孩子喜歡恐龍系列,生物系列,但是遇到的生字專有名詞又比較多,所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讀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4.讀書的輸出

我們說任何沒有輸出的輸入都是無效的。孩子在每讀完一本書,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讀書以後,家長和孩子可以就某一書的內容進行探討,或者讓孩子寫讀後感。或者做讀書剪報粘貼在牆上,以增加孩子讀書的成就感。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讀書,我們要秉承適量適度的原則,切不可一味追求量大而造成孩子對讀書失去了興趣。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J媽學堂


一年級的孩子,閱讀量要求比較高,可以選擇從繪本開始。

婷婷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有要求,每個星期讀五本繪本,還要畫出思維導圖,並且在班級群相冊,上傳思維導圖打卡。說實話,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家長必須全程監督。好在還是堅持完成了。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已經養成了一個閱讀的習慣。就算家長不提醒自己也會主動的開始閱讀了。


(繪本:我喜歡書)

所以,閱讀啟蒙,選擇合適的書,在第一位;

其次給孩子提供一個閱讀的環境,孩子看書的時候,家長儘量也在看書,而不是刷手機或者看電腦;

此外方法也很重要的,一邊看書,一邊要求他用畫把書的內容歸納出來,引起孩子的思考。

前期的閱讀對於後面孩子的語文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看圖寫話,寫作文等等。

都來陪孩子一起閱讀吧!

我是婷媽,歡迎關注我,一起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婷媽聊正面管教


家有書蟲一枚,剛好今年也上一年級,在幼兒園三年我們一起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上小學了仍然每天在讀。這個問題剛好可以回答一下,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我覺得您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怎麼讓孩子大量看書,而應該是問怎麼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因為在孩子閱讀這件事兒上,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讓他積極主動的想要去閱讀,想要去看書。養成閱讀的習慣。有了這些,數量只是時間問題。而如果沒有熱情和興趣,沒有養成習慣,大量閱讀根本就無從談起,就像空中樓閣。


所以,我要分享給您的是:如何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養成閱讀的習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孩子喜歡的書,這是前提,非常重要

若想吸引孩子去堅持一件事兒,去主動的做一件事兒,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就是他喜歡。比如說玩玩具,孩子就特主動,你根本不用說,他自己天天就知道玩。閱讀也一樣,要想讓孩子拿起書去讀,那就得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尊重孩子的意見,邀請孩子參與選擇。而不是我們覺得什麼好,什麼有用,什麼是經典就選擇什麼。這些都得是在孩子喜歡的前提下考慮。畢竟品味也是在長期的閱讀中培養出來的。


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家庭環境

歡迎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閱讀的三大動機之一,就是模仿身邊長期閱讀的人。所以,讓想孩子想成一個閱讀的習慣,在學習之餘大量的去閱讀,但身為父母同樣,在工作之餘不要去只顧著追劇,玩遊戲,而是去閱讀。讓孩子在家中看到的不是一天開到晚的電視,而是爸爸媽媽讀書的身影。



我自己在工作之外也喜歡閱讀,這個習慣一直都有。記得我兒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在看書,他很好奇問我好看嗎,我說很好看啊,他就跑去書房拿了一本書,學著我的樣子坐在我的對面認真的看起來,居然堅持了好一會兒。我問他好看嗎,他點點頭說好看。其實書都拿反了,而且拿的是他爹的一本機械設計方面的專業書。他就是在模仿。現在也喜歡和我一起看書。榜樣的力量至關重要。終身閱讀的道路上需要陪伴者。


不要把閱讀扔給孩子,以為認識字了就可以閱讀了

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的誤區,特別是孩子上小學的家長們,總覺得孩子認識字了,就可以自己閱讀了。就不再讀給孩子聽了。事實上,上小學後仍然需要我們的朗讀,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更是如此。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兩點:

其一:自己讀和聽別人讀的樂趣完全是不一樣的。據研究表示孩子的聽力能力和閱讀能力不是同步發展的,孩子可以聽懂他看不懂的複雜故事。能理解的聽和不理解的讀,樂趣自然不同,閱讀對孩子的吸引力也不同。而且我們讀稍微複雜的故事給孩子聽,有助於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其二:我們給孩子讀故事就像是在為閱讀的樂趣打廣告,每多讀一次,就多點吸引,多一點熱情,可以激發孩子拿起書自己去閱讀,長期去閱讀,大量的閱讀。剛上小學的孩子有了學習的壓力,作業的壓力,很容易把課堂閱讀的不愉快的體驗與書連接起來,閱讀的熱情很有可能因此而消減,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的閱讀來讓他保持熱情。


閱讀非常重要,不用多說,但是怎麼才能給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堅持閱讀,大量閱讀這是我們要做好的。閱讀是一盞燈,點亮了可以照亮孩子未來的路,而我們就要做好那個點燈的人。想方設法去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引領孩子進入奇妙的閱讀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