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彈能夠被攔截嗎?

皮尺部第一尺


秒殺韓國首都的朝鮮遠程火箭炮,又是個大忽悠?

朝鮮一再宣佈,可以用新式遠程火箭炮炸平韓國首都?究竟可不可能呢?聽薩沙說一說!朝鮮的新式遠程火箭炮,沒什麼了不起!

朝鮮遠程火箭炮的優勢在於:

第一, 價格低廉

相比導彈,火箭彈的價格低很多倍,窮國也可以大量使用。

以可以攔截火箭彈的以色列鐵穹系統為例,攔截導彈已經非常廉價,但也要2到3萬美元。火箭彈的價格遠遠低於攔截彈,即便被攔截了也很合算。

第二, 不好攔截

鐵穹可以攔截射程100公里內的火箭彈,但朝鮮遠程火箭炮射程在150公里左右,鐵穹是攔截不了的。

目前可以攔截遠程火箭炮的,主要是以色列的大衛投石器防禦系統。

即便有了大衛投石器系統,如果火箭炮採用飽和方式一次發射幾百發,顯然也難以全部攔截。

第三, 機動靈活

遠程火箭炮都是依靠卡車作為載體,公路行駛速度可以達到60公里/小時,可以做到機動發射,打了就跑。而且發射前準備時間短,很適合偷襲。

第四, 頗有威力

火箭炮的威力自然遠遠不如導彈,不過威力也還不錯。

以俄軍的龍捲風BM30火箭炮為例, 1門火箭炮1次齊射可拋出864枚子彈藥,可消滅1個摩托化步兵連。

不過,目前朝鮮的333毫米遠程火箭炮比較原始,威力有限。

朝鮮早在1981年就生產了12管的240毫米火箭炮,幾年後又改進出了22管的新式240毫米火箭炮,射程可以達到70公里,可以覆蓋韓國首都。

總體來說,朝鮮的240毫米火箭炮性能還算不錯,不明顯落後於同時代其他火箭炮。

不過,2015年朝鮮公開的333毫米火箭炮,除了射程比較遠以外,其他性能卻很差。

根據火箭炮的外形可以斷定,333毫米火箭炮不是源自於蘇聯先進的300毫米龍捲風BM30火箭炮,而是對現有240毫米火箭炮的改進,技術仍然是80年代水平。

關鍵問題在於,遠程火箭炮同射程幾十公里的火箭炮有很大不同。

由於射程遠,火箭彈不可避免出現精度差的問題,就要通過新技術控制精度。

長距離飛行和制導,對於火箭炮的設計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不是那麼容易搞定的。

根據2015年閱兵公佈的333毫米火箭炮來看,各方面均和龍捲風BM30有很大區別,同朝鮮的老式240毫米火箭炮倒是非常類似。

現在333毫米火箭炮的主要問題是兩個,精度和威力。

就精度上,333毫米火箭炮進步較大。朝鮮通過秘密渠道,從俄國進口了先進的制導技術。

333毫米火箭炮發射以後,火箭彈就採用簡易慣性制導,同時採用姿態控制和單體旋轉穩定和自動修正技術。俄國人認為該系統,可以使該炮獲得比傳統火箭炮密集得多的彈著點,彈著點密集度提高一倍,射擊精度提高兩倍,只需較少的火箭彈就可以發揮較高的殺傷概率。

這些技術都源自於龍捲風BM30,可以大大提高火箭彈的精度!

可惜,如果333毫米火箭炮射程同BM30一樣只有幾十公里,它會非常準確,預計偏差只會有100到300米。但333毫米火箭炮的射程卻為150公里以上,就完全不同。

龍捲風BM30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射程只有70公里。這並非俄國人開發不出射程更遠的火箭彈,而是無法使用廉價技術控制精度。

龍捲風BM30曾經研發三個新技術:以激光陀螺取代了以往的機械式陀螺儀;無線電中段指令制導,可在火箭彈飛行中途由指揮系統的車載彈道雷達進行監控,發現誤差超過允許值馬上發送指令糾偏;GPS系統導航。

這樣一來,火箭彈射程可以增加到近100公里,精度也不會太大下降。

但火箭彈的造價就會翻幾倍,最終俄國人放棄這個計劃。

我軍的PHL03式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為了提高火箭炮的精度,採用了俄國怕貴沒有使用的高端制導技術,諸如雙波段熱成像末敏火箭彈等技術。

雖PHL03式可以保證150公里上較高的打擊精度,代價是火箭彈價格非常高,單發火箭彈要上百萬人民幣。PHL03式為12管,也就是單門一次齊射就打掉1000多萬,一個營12門齊射一次1個多億就沒了,等於打飛了一架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制造的梟龍戰鬥機。

這堪稱吞金獸,遠非第三世界國家可以承受!

那麼,且不談朝鮮能夠承受這種價格,即便它有錢也根本就沒有這種技術。

現在火箭彈射程為150公里甚至更多,可以預計偏差有多大。而333毫米火箭炮只有8管,火力並不強大,即便一個連齊射,這麼差的精度也難以打擊什麼戰術目標。

再說威力,為了將射程提高到龍捲風BM30的2倍以上,333毫米火箭彈要重的多,也大得多。不過,為了突出射程,戰鬥部只能大為縮減。韓國方面認為,相比BM30高達250公斤的戰鬥部(解放軍PHL03式也是250公斤),333毫米火箭炮僅有約80公斤。

這點威力,大大不如朝鮮自己的240毫米火箭炮。

威力有限,又有很大的偏差,朝鮮333毫米火箭炮的實戰效果是非常差的。

我們可以這麼說,目前朝鮮333毫米火箭炮,只能作為谷山大炮這種威懾武器使用,對韓國大城市進行恐嚇,根本就不能執行什麼有效的戰術任務。

它的精度和威力不足以對韓軍造成威脅,只能用於打擊民用設施的威懾。

所以,早在幾年前就知道朝鮮實驗333毫米火箭炮成功,韓國方面卻絲毫不著急。他們並沒有向以色列購買大衛投石器系統,甚至連對購買鐵穹也不起勁。

總而言之,韓國人認為333毫米火箭炮並沒有實際的威脅。

所謂333毫米火箭炮炸平韓國首都,只是一個不切合實際的夢想而已。

話還是這麼說,朝鮮主動襲擊韓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朝韓的空軍海軍裝甲兵都有極大差距,朝鮮不可能自尋死路主動進攻。那麼這種用於戰略威懾的遠程火箭炮,實戰意義就不大。

而韓國如果主動進攻朝鮮,肯定會提前疏散民眾,撤空大城市,那麼朝鮮333毫米火箭炮就更沒有實際作用。

退一萬步說,即便朝鮮的遠程火箭炮有著極大威力,又如何能夠逃脫韓國空軍的快速獵殺?更別說韓國也有天舞遠程火箭炮。

單靠一兩件武器,是無法贏得一場戰爭的。


薩沙




當然可以攔截,首先我們說攔截的原理是一樣的。而且導彈還要比火箭彈的複雜,因為導彈在發射後,還帶有一定的動力,也正是因為有這段動力,導彈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適時調整飛行的節奏。這當然也成為導彈不好攔截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而火箭彈則不同,火箭彈發射以後,完全是靠之前的推力前進。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可以攔截,但是攔截所需要花費的成本還是比較巨大的。據說以色列的導彈防禦系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地方,它有一套鐵穹系統,這套鐵穹系統可就是專門針對火箭彈而研發的。雖然它特別先進,能攔截各種火箭彈,但是它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雖然說火箭彈可以攔截,但是其攔截的困難程度較高。因為火箭彈射程短,速度快,而導彈防禦系統首先要對來襲的導彈進行一個跟蹤探測,而火箭彈射程短,則相應的飛行時間也比較短,因而則給導彈防禦系統的探測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從系統探測到火箭彈到導彈命中火箭彈還有一個飛行時間,這本身就給實際的命中效果帶來很大的困難。


阿爾法軍事


有網友問:火箭彈能夠被攔截嗎?火箭炮的成本高還是攔截彈的成本高?現在中國的遠程火箭炮都可以當中程的巡航導彈用了,甚至有人說對付某個省,一輪火箭炮齊射就全部結束了。

其實火箭炮沒有這樣的威力,別說一個火箭炮齊射,如果沒有其他軍兵種配合,就是打100個齊射也沒有用處。單純的火箭炮無法贏得一場戰役。

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已經多次證明,其可以有效攔截各種程度的火箭炮襲擊。鐵穹系統的攔截成功率在90%以上。鐵穹系統可以在多雲、下雨、塵暴、霧霾、夜間等條件下有效攔截火箭彈和155毫米榴彈炮炮彈。

以色列大衛彈弓系統,則可以攔截射程300公里的遠程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另外,如果沒有其他軍兵種配合,火箭炮部隊發射一輪,自己就會全軍覆沒,根本不會有發射第2輪的機會。

在以色列與真主黨和巴勒斯坦武裝的對抗當中,只要對方發射火箭彈,以軍戰機第一時間就會趕到火箭彈發射陣地。直接對火箭炮陣地進行空對地精確打擊。

因此,真主黨武裝都是零星分散,躲避在地洞裡,看準機會發射幾枚火箭彈。不敢進行大規模陣地發射。因此,要說,火箭炮的成本高還是攔截彈的成本高?主要是看哪一方的空軍實力強。

如果自己的空軍實力弱,就是擺放1000門火箭炮進行齊射,也很快就會被,對方戰機發射的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摧毀。戰爭是綜合對抗,是各個軍兵種的綜合戰力對抗,單靠一種武器是遠遠不夠的。


深度軍事


火箭炮能夠被攔截嗎,一輪齊射能夠攔截一半嗎,火箭炮的成本高還是攔截彈的成本高?

你這是一連問了三個問題,下面咱們就一個一個地來講。

第一個問題,火箭炮能夠被攔截嗎?其實,你想問的是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能夠被攔截嗎,火箭炮只是個發射裝置,真正要人命的是火箭彈。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火箭彈是能夠被攔截的。前段時間由於美國單方面宣佈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憤怒的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多枚火箭彈,但其中多數被以色列部署的“鐵穹”防禦系統攔截,這個實例就證明了火箭彈是能夠被攔截的。

第二個問題,一輪齊射能夠攔截一半嗎?理論上講完全沒有問題,只要你部署有足夠多的像“鐵穹”這樣的防禦系統,就可以做到。無非是多浪費一些攔截彈,假若需要三四枚彈才能成功攔截來襲的一枚彈的話,那一門40管火箭炮的齊射,要想攔截一半,就需要七八十枚攔截彈。

第三個問題,火箭炮的成本高還是攔截彈的成本高?不用說,肯定是攔截彈的成本高,而且高的不是一點點。首先,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一般是無制導的,現在一些新型號的火箭彈帶有簡易制導;相比之下,攔截彈必須是帶制導的,否則根本無法精確攔截。而對於一枚彈來說,制導系統的成本是最高的。所以,一個有制導,一個沒有制導或者是簡易制導,成本相差非常大。其次,攔截彈是多枚才能成功攔截一枚,這個成本也是相差了幾倍。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對重要目標或人口綢密區才部署像“鐵穹”這樣的防禦系統,無論成本有多高,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東方談武器


火箭炮以其連續多發的優勢,可對目標進行有效的打擊。由於火炮射程短,不像巡航導彈那樣,在空中飛行有攔截的可能,從低端發射在中末端攔截,如果數量較少是可以攔截的,假如是萬炮齊發,也是無法攔截的。而火炮的彈道與射程沒有攔截的弧度和機會,儘管你發射多少攔截彈也不可能打到目標,所以我認為,火箭炮是無法攔截的。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哪個國家有對火炮攔截的成功之舉。也許今後會找到抵禦火炮的剋星,但不是現在。而現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火炮發射器實施的定點清除。


穿山甲66435652


首先要糾正你的一個錯誤,現代各國對於巡航導彈的攔截還是比較重視的。最典型的,反艦導彈就都是巡航導彈,各國軍艦上不都有攔截系統嗎?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一樣也有攔截的,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提出的“新三打三防”中,就包括了打巡航導彈的科目。只不過攔截巡航導彈的難度相比彈道導彈來說小了很多,所以大家就沒有刻意去提。

說到火箭彈,各國研究攔截這個的確實不多,但不是不能攔截。從原理上說,可以認為火箭彈就是戰術導彈的極度簡化版,其彈道比較固定,也沒有什麼機動手段,至少攔截火箭彈比攔截彈道導彈要簡單得多。以色列推出的“鐵穹”系統(上圖)不但能攔截火箭彈,甚至還能攔截迫擊炮彈,並且在近年來的實戰行動中有過很多次亮眼的表現。

那麼,“鐵穹”的原理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用導彈去打火箭彈。“鐵穹”系統探測到發射的火箭彈之後,就會發射一到數枚攔截彈去攔截,攔截彈實際上就是一枚小型導彈。所以,“鐵穹”系統攔截火箭彈的成本是很高的,據估算,每攔截一枚火箭彈的成本是1-5萬美元,至少是遠高於以色列的對手生產的簡易火箭彈的。

所以,題主問到,能不能從齊射的火箭彈裡攔下一半來?理論上說,多部署幾套“鐵穹”,完全可以,但成本就高到不能忍受了。而且,如果對手發射的火箭彈多到一定程度,比如說一個BM-21火箭炮營齊射,那就是960枚火箭彈,這將讓“鐵穹”系統根本無法分辨和跟蹤具體的單枚火箭彈,自然也就無法攔截了。

(火箭炮齊射的畫面,感受一下“鐵穹”的絕望)

這也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只有以色列對於攔截火箭彈如此熱心,也只有以色列裝備了實用的火箭彈攔截系統的原因。因為以色列面對的無論是真主黨還是哈馬斯,其製造和發射的火箭都是比較簡易的,數量也很有限,一天發射幾十枚就是了不得的大動作了,“鐵穹”系統對付這樣的目標剛好合用。而在正規戰爭中,雙方動不動就是幾百枚火箭彈飛來飛去,還外帶成百上千枚其他炮彈和導彈飛來飛去,反火箭彈系統完全沒用。有那錢浪費,還不如多造幾門火箭炮反擊呢。


聯合防務


理論上是可以的!首先巡航導彈的攔截早就有了!自從馬島戰爭飛魚一戰成名,讓世人見識了反艦導彈的威力!(補充下,飛魚是巡航導彈)後續的造艦中怎麼防禦反艦導彈都是各國海軍裝備的研究的重中之重,各大強國都發展了多管的速射炮用彈幕來攔截來襲的導彈!我海軍最新的大型艦艇都裝備了,火力驚人!從近幾十年的戰爭中,我軍也在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革新打法和戰法,我軍很早就提出了:“打隱形飛機、巡航導彈、武裝直升機”的作戰要求!這些都是美軍最近歷次戰爭中的殺手鐧!防空部隊早就裝備了自行式的多管速射炮,已經在多次演習中公開過,原理也是用彈幕覆蓋來攔截來襲的“戰斧”類似的巡航導彈!描述中還有一處有誤:“現在我國的遠程火箭炮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替短程的彈道導彈的,而不是你所說的中程巡航導彈”!以色列由於特殊的國情和所處的環境已經研究裝備並實戰使用了“鐵穹”系統,主要用來攔截游擊隊武裝發射的火箭彈(火箭炮發射的,只不過沒有我們的遠程火箭炮口徑大,威力大)和迫擊炮彈、榴彈炮等短程低速目標!攔截成功率還可以(畢竟這類彈,飛行軌跡固定無變軌能力,飛行速度慢,技術上不難實現)但是確保成功也需要發射兩三枚甚至更多的攔截彈去攔截一枚發射過來的火箭彈或者迫擊炮彈的!它的指揮系統也不是說只要是游擊隊發射來的火箭彈或者迫擊炮彈都攔截的,根據雷達計算機彈道,如果沒有威脅到重要的目標,也不攔截的主要保護重要的高價值目標!攔截的成本是很高的,至少兩枚換一枚制導的高機動性導彈,一枚攔截導彈的成本換成人民幣就有20多萬了,一枚火箭彈、迫擊炮彈才多少錢,何況還不是百分之百的攔截率,從經濟效益考慮攔截的肯定吃虧!當然了,能打到灣灣的火箭炮是大口徑的火箭彈,300毫米的一枚彈大概人民幣75萬左右,12管的一次齊射

900萬就沒了,至於你問的能不能攔截一半,這要看灣灣有沒有裝備類似鐵穹的攔截系統,部署了多少,有多少攔截彈!大規模實戰中用鐵穹真的鐵定窮死的!這邊發射100枚過去,你那邊攔截至少保守估計得400枚攔截彈,那場面很壯觀也很嚇人!火箭炮俗稱“座標清理器”,兩岸畢竟同宗同祖的血脈關係,還不至於那麼血腥殘暴!


中國人民很行1


火箭彈能被攔截,並且攔截成本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攔截率並不關鍵,關鍵的是重要目標的安全保障率。

不久前,敘利亞向以色列發射20枚火箭彈,被以色列攔截了4枚。看起來攔截率“不高”,“只有”20%的攔截率,但是餘下的16枚不是沒飛進以佔區,就是掉在了曠野裡。被攔截的4枚導彈才是真的飛向重要目標的。

也就是說,在攔截前,以色列軍就知道有哪些火箭彈是要打偏的。這樣,以色列人只用了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有效防禦。

你方100枚、1000枚火箭彈,真正飛向目標的太少的話,我還是隻攔截真正有威脅的就好。很多人想著一對一的攔截成本太高。其實火箭發射的準確率才是攔截成本的關鍵因素-打空的我就不理它了。


大貓貓17


理論上是可以被攔截的,因為一枚火箭彈的飛行速度並沒有超出現有攔截導彈的速度,而且它的軌跡是固定不變的,這就讓攔截武器可以預判它的飛行彈道,從而計算提前量進行攔截。

但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火箭炮存在的意義就是對敵進行大範圍的火力覆蓋,每次開火打出去的火箭彈都有幾十上百枚,說白了這就是飽和攻擊了!

咱們用我國的PHL-03式自行火箭炮來舉例,這款火箭炮擁有12根發射管,也就是說一輛發射車可以一次發射12枚火箭彈。而03式的一個作戰單元就包含了4到6輛發射車,那麼一次齊射最多可以發射72枚火箭彈!這樣的規模基本可以用“鋪天蓋地”這給詞來形容!

那麼這種規模的炮彈來襲怎樣攔截呢?答案是攔截不了!一般來說地面部隊的防空火力只能夠應對來襲的戰機以及低空飛行器,面對這種速度又快而且數量巨大的來襲目標,防空火力即便能夠攔截,那麼也只能攔截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是會砸到地面部隊頭上!

所以,面對這種火力,正面防禦肯定不可取,只有採取靈活的戰術,儘可能地讓部隊進行規避,然後利用多種偵察打擊手段直接端掉火箭炮陣地才是上策!


復興軍事



鐵穹的雷達系統

然而,在現實中的實際戰場上,勢力相差不大的雙方几乎是不可能去攔截火箭彈的。原因很簡單:攔截成功率低,若對方以飽和式方式打擊,你怎麼防也是白搭。且哈馬斯與以色列相比,就好比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拿著把鏽刀與另一個擁有各種槍炮且經過訓練的成年人相比,毫無可比性。哈馬斯連個重型的裝甲車都沒有,上哪去弄多管火箭炮?哈馬斯用的是單兵肩扛式火箭發射筒,數量上還不多。就這樣,以色列尚未全攔住,可見攔截有多難。


鐵穹導彈升空攔截,看軌跡,至少4枚

再簡單點說,若是哈馬斯擁有24輛40管火箭炮,一次齊射,你讓以色列攔截試試,若是能攔住1/3的彈頭,那以色列可比美國都厲害了。所以說,理論上、現實中確實可以攔截,那是有前提限制的。如我國出口白俄羅斯的A300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射程290公里,在飛行過程中可根據指令“拐彎”,怎麼攔?嗯A300是世界上同類武器中最優秀的,擁有制導能力,性能堪比戰術導彈,費用嗎?卻便宜得多了。那就看A200多管火箭發射系統,這個性能與A300差不太多,同屬最新一代火箭發射系統。“鐵穹”,得被打成“篩子”。前幾天剛答了A300火箭發射系統的性能,所以就拿出來用了。


我國的A300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在它面前,鐵穹也得被打成篩子

對於所有的攔截系統:分為遠、中、近程防禦系統。近程多采用彈炮合一方式,精確制導導彈+高速射炮。根據來襲武器類型,來決定採取防禦的方式。

我國A300

而攔截火箭彈、迫擊炮彈的武器系統,只有以色列的鐵穹:天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其它各國為何沒有研製的,原因只有一個:沒什麼用。以色列不同:面對巴勒斯坦每段時間就發射那麼一、兩枚的簡易火箭彈,總得防一下,這就是“鐵穹”。你讓巴方一下子發射一百枚,巴方手中的火箭彈全加起來也未必有這麼多。

所以說,這種攔截不同於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攔截。這只是“過家家”,以色列曾大力推銷“鐵穹”,只可惜沒人感興趣——沒用的東西要來何用?至今也沒見其賣出過一套。

第二個問題前面已講過:1/3都不可能攔住,更別說是一多半。運氣好的話,系統不會冒煙——一下子來這麼多,怎麼跟蹤、定位?攔哪個?第三個問題當然是攔截的費用更高了,生產難度也要大得多。且每次都得以數倍於來襲火箭彈數量的攔截彈去攔,且攔截彈是導彈,擁有精確的制導方式。簡單說:一枚攔截彈能造一大堆火箭彈,若是按巴方的火箭彈費用,估計得造出一卡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