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林「陝西」散文

李華林「陝西」散文/我願是一棵樹

我願是一棵樹

大自然中,與人類關係最密切、最和諧的就是樹了。樹木不僅為我們提供果實、奉獻綠蔭,還為我們充當風景、調節空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樹林是一種幸福的意象,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的命運,都與樹的遭際有關。所以說,無論作為物質意義上的簡單生態現象,還是作為精神上的深情寄予,樹早已通過大地深處與人類的生命根息相連,緊緊地融合為一體了。

在缺少玩具的童年,樹就是我的玩伴、我的樂園。它們在我淺亮的童心世界裡留下了美麗的印記。在我打小生活的安塞區沿河灣鎮李家灣村,最常見的是柳樹、槐樹、棗樹,少些的有杏樹、桑樹、桃樹、蘋果樹。每臨夏秋時節,整個村子枝葉繁茂、綠影蔭窯、無限清涼,在樹下乘涼閒坐,再毒的日頭也曬不透。

李華林「陝西」散文/我願是一棵樹

記得我家老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高大的洋槐樹,格外招風,每當夏日裡有風吹過,樹葉總會沙沙作響,像極了雨聲。一棵是杏樹,那是父親在我蹣跚學步時栽下的,等我背上書包上學時,它已長成兩三層樓房高的大樹,每年都會收穫一樹黃燦燦的杏兒。尤其是春天開花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望到在陽光下一片粉白的花浮動著濛濛的水汽。在村子前的棗園灘,還有大片大片的棗樹林,因而到了夏天這一帶是綠茵茵的,是孩子們放羊割草的好去處,當然也可在樹蔭下的草地裡翻跟頭、捉螞蚱,無拘無束地玩耍。

世間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夠像一棵棵樹那樣完美無缺、光彩照人,它們用枝葉擁抱藍天,享天地之風氣,得日月之精華。可是,隨著城市的不斷向外蔓延、輻射,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人們觸目所及、收入眼底的盡是那些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影影憧憧的建築群落,巍峨深暗的龐大建築之下,那些蒼綠的身影竟顯得日漸稀少了。


李華林「陝西」散文/我願是一棵樹

所以,一有時間,我便到山上的樹林裡去看樹,這幾乎成了我的一種需要。我崇敬大地上的每一棵樹,不論它們是群居還是獨處,也不論它們是高大還是矮小。這世上沒有一棵我不喜歡的樹,面對他們,我的敬意總會油然而生。我喜歡閉著眼睛,任樹木清澈、潔淨的氣息清洗我,每每這時,我的身心似乎便向廣闊的天地舒展著,一種平靜沒有任何雜質的快樂會順著毛孔流入體內,我感到自己變得美麗起來,就像一株剛剛沐浴過雨水的花朵,正滴落著新鮮的露珠。


李華林「陝西」散文/我願是一棵樹


每一棵樹都是神聖的,它們是偉大、高貴、智慧的化身,總在表達著一種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機緣和生命力,看見樹抽出嫩葉、吐出花蕊,看見鳥落在樹枝上,不停地蹦啊、跳啊、叫啊,人們的心情總會忽地高興起來。而當我們仔細地觀察那些在陽光雨露下快樂展開葉子的植物,感受它們的精神和呼吸,便有一種情感如春潮般漲滿心房,讓人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詳。

樹,寄託著人類一個永恆而真實的夢境,作為生命,我想我們和樹兒是平等的。若干年後,當我化為塵土後,我希望自己長成一棵樹,也許它偉岸,也許它弱小,但它一定會快樂地生長著,坦然地面對春夏秋冬,靜靜地享受著永恆之樂。

李華林「陝西」散文/我願是一棵樹

作者簡介:李華林,筆名周濤,網名警營雅士,二級警督,陝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政工室民警。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曾先後在《人民公安報》、《政治思想工作》、《陝西日報》、《安徽文學》、《延安文學》、《黃河文學》、《中國散文網》《中國警察網》《新浪網》等各類媒體發表散文等文學作品一百餘萬字。共獲各類獎項三十餘次。有十餘篇文學作品被選入各類文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