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文化強縣風正勁


西峽縣:文化強縣風正勁

“政府財力畢竟有限,要繁榮文化事業,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西峽縣委、縣政府在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文化實體、資助文化項目、舉辦文化活動、提供文化產品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拓寬了西峽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基礎,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為文化強縣注入活力。

出臺優惠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文化實體

西峽縣委、縣政府積極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從項目申報、土地審批、建設規劃、水電使用、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惠,引導企業家和社會有識之士興辦文化實體。近年來,西峽社會力量興辦的文化實體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大家踴躍投身公共文化服務中,成效顯著。

酷愛唱戲的陳學文,原在西排公司上班,受政府好政策感染,毅然放棄穩定工作,籌款30餘萬元,於2006年創辦了西峽縣第一家農民曲劇團——西峽縣峽口曲劇團。幾年來,陳學文足跡遍佈南陽各個縣市區,還到洛陽、許昌等地以及陝西、湖北等省演出,每年演出300餘場次。先後承擔了鎮平縣郭莊回族鄉建鄉二十週年大型慶典文藝演出、許昌市房地產節大型文藝演出、內鄉縣赤眉鎮桃花節大型文藝演出等。

為讓劇團後繼有人,陳學文和南陽藝術學校簽訂培養協議,親自到學校選了20個學生,三年共付給藝校委培費15萬元。隨後,陳學文又籌資創辦了西峽縣峽口藝術學校,招收有戲曲愛好的青少年,培養興趣、普及曲劇。為解決資金和師資侷限,2017年陳學文藉資300餘萬元,和南陽職業學院聯合創辦了南陽職業學院藝術傳媒學院,開設戲曲、器樂等專業,為傳統戲曲藝術培養更多人才。目前,藝術學院共招錄學生100多人,相繼培養出吳雪瑩、樊書嘉、李邵晗3名“梨園春”金銀獎明星小擂主,還有多名學生未畢業即被省級劇團承諾錄用。

西峽縣工商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縣登記註冊的各類文化企業、實體達354家。這些文化企業或實體積極宣傳西峽傳統文化,為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產品,有力提升了西峽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政府購買服務——吸引社會力量廣泛深度參與

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都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支持。西峽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外包、委託經營、民辦國助等途徑,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政府出錢舉辦活動。西峽縣、鄉政府和有關部門,圍繞“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或脫貧攻堅、“傳樹爭做”等重點工作,舉辦各種文化慶祝活動,每年共200多場次,全縣數千個文藝團體和個人踴躍參加,處處體現了“百姓點單、政府買單、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理念。

政府出錢外包服務。五里橋鎮政府每年出資10萬元,將全鎮文化活動工作外包給本鎮的歡樂藝術團,藝術團現有演員30人,每年排練節目10多個,既承擔本鎮對上的各種文藝賽事活動,又經常走村串戶開展文藝演出活動,每年演出100多場次。政府省了心,劇團賺了錢,群眾得了實惠。

政府出錢扶持團體。目前全縣共有廣場舞、獅子、旱船、戲曲等各類民辦演出團體1000多個,其中民辦劇團23個。近年來,為充分發揮這些劇團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鄉鎮政府支持的同時,縣文廣新局也先後拿出30多萬元,對這些劇團補貼扶持。他們累計演出各種古裝戲、現代戲上千場次。

政府出錢委託管理。白羽街道將政府投資建設的鸛河橋頭文化廣場(戲樓)委託給轄區劉巷社區喬文華管理,喬文華除保證每週週五、週六、週日三場公益演出外,還開展一些經營性演出活動,政府只負責宏觀管控,不再繼續投資,喬文華承擔廣場戲樓的管理、維護費用。這一做法不僅實現了“社區週週有演出”的目標,也極大減輕了街道和社區的工作壓力。

同時,政府搭臺、企業贊助開展的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既減輕了政府負擔,也宣傳了企業業務,更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弘揚先進典型——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文化事業

西峽縣康潤菇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清澤,2015年投資120餘萬元,為公司所在地丁河鎮邪地村建設2000多平方米的公益文化廣場,籃球架、乒乓球檯、羽毛球網、健身器材、燈光舞臺等設施齊備,並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廣場建成後,徐清澤又累計贊助地方政府30萬元,連年舉辦春節文藝晚會、戲曲演唱會、歌舞大賽20餘場,受到各界一致好評。尤其是2017年農曆正月二十三,徐清澤聯合全鎮企業帶頭贊助18萬元,舉辦了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河高臺展演活動,吸引西峽及周邊縣區10萬名群眾觀看,壯觀場面創了西峽歷史之最。

五里橋鎮曹崗村曾莊組50多歲農民張海定,近年來靠開飯店和幫辦農村紅白喜事脫貧致富,他感謝黨的富民惠民好政策,感念家鄉父老的關心支持,投資60多萬元在老家建設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並建造了演出舞臺,配備了文化活動器材和體育健身器材等。

寨根鄉界牌村82歲退休老支書陳儒貴退休不褪色,看到村裡群眾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就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又動員子女支持,投資20餘萬元,利用自己界牌街上新建的門面樓房,建起了西峽縣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個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設置有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室、活動室、電教室,健身器材、音響等一應俱全,免費向社會開放。

退伍軍人劉黨強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鍾,籌資10萬餘元創辦了西峽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和西峽縣紅色文化展示館,收藏紅色文化展品1000多件,免費向社會開放,受到遊客和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化建設,不僅為政府分憂解愁,還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創造更優的環境條件,讓他們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縣長周華鋒的話鏗鏘有力,令人鼓舞。

通訊員 趙雙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