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四川新設72個省級開發區,廣安有5個!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官方權威發佈平臺

今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發佈新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四川116家省級開發區被納入,這一數字較2006年國家公佈的首個目錄新增了72家,呈井噴式增長,新增量排全國第三,各類開發區總數排在全國第五。

這一次新增省級開發區,是國務院2003年下發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後,首度對省級開發區開閘

截至10月底,已經有超過60個開發區走完公示程序,下一步,待省政府常務會審批通過,即可正式掛牌。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圖為都江堰經濟開發區就業創業基地。劉陳平 攝(資料圖片)

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四川部分)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一個市級開發區的升級之路

11月的第一天,持續幾天的陰雨過後,青神縣迎來一抹燦爛的冬陽。

“頭髮掉一半,白一半,人都老了。”站在青神工業發展區內的創業路上,說起往事,園區的首批建設者之一、49歲的王志學動了感情。2006年,園區掛牌。12年來,園區的道路從幾百米修到了近10公里,企業數量從10多家增長到70多家。

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幾個月,青神工業發展區將迎來重要蛻變:從一個市級開發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青神工業發展區內的創業路。王麗 攝

“篳路藍縷”——說起青神工業發展區的成長道路,王志學認為,沒有比這個詞語更準確的了。

他還記得,2006年,青神縣剛剛籌備設立工業發展區的時候,園區只有創業路一條道路,雖說是個工業園區,但裡面到處是農田,到園區必須要穿筒靴。

前期發展尤其艱難,到2011年,園區的唯一主幹道才從幾百米變成1公里,企業不到20家。發展緩慢,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層級低,關注度不夠。

青神地處成都平原南沿,是一個只有20多萬人的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資源不多。建設開發區,更多要靠招商引資。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排在他們前面的有眾多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由於市級開發區屬於“地方糧票”,沒有納入國家目錄,說不準遇到特殊情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部分地方設立的開發區會被降級,甚至成為清理整頓的對象。

青神工業發展區有升級的願望,但多年來一直沒有實現。為什麼?

我國自1984年設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各類開發區發展迅速,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對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前期,有些地方也出現了不顧實際條件,盲目設立和擴建名目繁多的各類開發區,整體呈現數量過多、佈局不合理、低水平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在此背景下,2003年,國務院下發緊急通知,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其中,國家級開發區確需擴建的,須報國務院審批,省級開發區由省級審批,但必須報國家備案。

一停10多年。國家在開發區設立上,一直閘門緊閉,除了2008年以後,針對地震重災區破例一次。直到2016年,地方發展工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條件也日趨成熟,部分開發區較少的地方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新建了一批開發區,同時,2006年版《目錄》中的部分開發區,進行了擴區、調區、升級或轉型。在此背景下,國家有關部委開展了新版《目錄》修訂工作,以適應發展新形勢,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

新版《目錄》修訂過程中,對現有開發區的面積和主導產業等進行了嚴格審核。和上一版《目錄》先經省政府審核,後報國家備案的程序相比,本輪修訂截然相反。先由國家六部委發出通知,按照10個標準進行初步篩選,符合標準的納入《目錄》,後交省政府後續審核通過。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地方借國家政策開閘的契機,濫辦開發區,重蹈覆轍。同時保護地方發展積極性,實現管與放的統一。經過近兩年的申報等待,今年2月,青神工業發展區出現在新版《目錄》中。

準省級經開區如何迎接挑戰?

以工業為抓手,推動地方經濟的跨越發展,這是很多地方的心聲。然而,缺乏土地空間,缺乏優質企業,對於準省級開發區來說,擺在面前的挑戰還遠不止這些。

怎麼做?

一是要做“減法”。把不符合主導產業規劃的企業調整出去,實現騰籠換鳥。以青神工業發展區為例,園區的主導產業是機械和日用化工。目前園區裡還有少量的白酒企業,未來將逐步把這些企業進行調整搬遷,讓產業更加聚焦聚集。

二是要做好“加法”。引導重點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投入,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最近兩年,青神工業發展區的德恩精工與瀋陽機床集團合作,通過“機器換人”,完成了100個生產單元的智能化改造,加速打造數字化工廠。企業產值上去了,人工數量還減少了。

三是要做好“除法”。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搶佔細分領域,提升附加值,實現“大而全”向“精而深”的轉變。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周茂看來,這是未來省級開發區發展的必由之路,其要義是不單純追求規模和大而全、小而全,而是始終堅持小而美的原則,依託當地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聚焦兩三個主導產業,做精做優。新形勢下,開發區設立的政策重心已由最初的吸引外資、促進經濟增長等逐步向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目標傾斜。經濟開發區可通過明確主導產業去蕪存菁,對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除了聚焦主導產業,加大科技創新,周茂認為,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尤其重要。在他看來,對於四川的開發區而言,由於點多面廣,發展水平不同,有些需要進一步做大規模,有些則需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更多的是雙重任務,既要做大總量,又要提升質量。破解難題首要路徑在於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不斷提升園區的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園區轉型升級的需要。

棒!四川新设72个省级开发区,广安有5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