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時間的思考之三:人存在的意義

人與時間的思考之三:人存在的意義


人存在的意義,有兩種:

一是,自然賦予的存在意義,即天然自賦予,存在本身就是意義。

二是,人為賦予的存在意義,意義是賦予存在的社會的意義。


Ⅰ.天賦人權——存在即意義

人,就我們現在認識,是屬於一種生命的存在。生命,是將無序的、混亂的自然,通過做功,形成有序和自我管理的存在。生命,實際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演化的簡單複雜之分。演化的第一推動力,是宇宙的力量,宇宙隨機的一個變量,導致了生命的產生。

生命是一個意外,是宇宙演化的一個隨機變量而已。生命的隨機性,卻產生了一系列不可預測的效果。特別是,當生命體,足夠複雜後,產生了意識。簡單生命,沒有意識,整體上,按複雜生命體的觀察,又彷彿是有意識的。生命的序列性,沿著序列性,保持序列性穩定的同時,一直在不停地演化,進而不管在簡單層面,還是複雜層面,都向著更加有序、更加擁有適應性演變。

人,作為複雜的生命體,擁有意識。現在的研究,對意識的神秘並沒有解開謎團。比喻,如果人作為一面鏡子,就像天空、大海等這些能反射、承載自然物質、信息的體量存在,人的意識一是接收外在的這些自然的、生命的屬性,另外產生了對這些屬性的識別、加工,成為相同複雜生命能理解,可以相對輸出控制自然、簡單生命的信息時,意識就產生了。意識是生命足夠複雜的內在,有序加工的對世界的合理反射、衍生和信息集合。

繼續生命的有序性。當生命演化出有序性後,就既屬於自然,又影響自然,並進一步有徵服、控制自然的天然屬性。可以說,當生命產生後,這個宇宙就被納入生命的一個序列。生命天然具有佔領和侵吞自然的本能。生命的目的就是將無序,毫無節制地歸屬至有序,直到自然無法承載有序而崩塌。

人作為生命體,同所有生命一樣,都在世界的混沌、混亂,本能地將簡單的生命、無機物攝入有序的體制內,將混沌無序利用自然的規律,製成有序。只要人活著,就在不停地同無序鬥爭,這是生命賦予的目的屬性和存在屬性。就像一臺被指令控制的計算機,只要開始執行指令,就會一直沿著指令運算,只要沒有按下暫停鍵和器件本身損壞;人體,就像一臺計算機。

在漫長演化之後,人,成了一臺會移動的,擁有許多自然適應力的,可以協作高效處理外在,合理處理內需的生命體。只要是存在的人,就無時無刻不在跟無序糾纏、作鬥爭,跟自己的同類作鬥爭。這就是人,這種生命體存在於大自然、宇宙序列的天然屬性,意義就在於個體間的相對、絕對的獨立性、無序性,和整體間的目的性、盲目性。

個體的人,在整體中,是無足輕重的,又是整體的必不可少。相對整體,每個人都是大同小異的存在,放長時間看,既是一個隨機偶然,又是一個分支試驗。

每個人都被自然和生命裹挾著,像一條不知流往哪裡去的河流,在橫衝直撞。每個人,又在整體中,擁有整體的特性,為整體的存在而演化。在一條河裡,我們認識的每滴水,都是河流,每滴水都是組成河流的必不可少的,每滴水卻不是河流,滴水不分大小,不分貴賤,不分男女,平等存在於河流。滴水不能無限分割,滴水也不能無限聚集。

個體受自然的束縛,即受時間、空間的束縛。個體會消失,就像河面的水會蒸發、河底的水會滲漏,河裡的水會被生物汲取。個體的存在,表達整體存在的證據,組成整體,沒有個體就沒有整體。個體不放入整體的背景板,就像一個點,我們無法確定它真正的位置;大量的個體組成背景板。個體的單一變化、變異,對整體影響甚微,當變化、變異達到某個臨界點,將改變整體。

個體的任務,是在整體的組成下,探討獨立個體的可變化性,為整體的存續,尋找新的方向和可能性。個體在整體的陰影下,是渺小的,在演化上,又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可能是影響深遠的。

總之,生命的個體,在宏大的無序的存在,在整體生命的有序演化,是組成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沒有個體的整體,也沒有隻有整體的個體。每個人,都是表達整體的存在的意義,存在即意義。


Ⅱ.社會意義——生命的豢養

在所有存在的整體中,個體之間的關係,個體相對於整體的演變關係的紐帶,因為意識的產生,在整體的存在,個體被人為地賦予了不同的地位、關係時,個體的宏大上的存在,被人為地消解了、重構了。人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個體,人成了社會學意義上的被自然和社會雙重束縛的個體、集體而存在。這就是人,在意識的領域,被天然和人為地進行了割裂和對立。

在簡單的生命時,個體和生命整體,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相同重要的。比如一團細菌,是不可能分出哪一個是重要的,哪一個是不重要的,也不能分出哪一團是重要的,哪一團是不重要的。一團細菌,是以一個整體存在,每個個體,只有位置的不同,和相對演化的不同,就整體而言,都重要又都不重要。

當生命複雜的,足夠有一定意識存在時,生命的演化,向著更有智能性、複雜性和整體相對強壯性而個體脆弱性演化。意識對生命進行一系列干涉、干擾和指揮,生命不再是僅跟隨自然的變化而相應變化,生命在序列中增加了一個控制閥——意識,對生命進行相對有計劃性、試探性的演化。

人,就是這種意識相對計劃性、試驗性的結果。人,在享受這種計劃性的結果,同時也承擔這種試驗性的脆弱性。個體的人,是相當脆弱的,這已經有太多對比表明這一點,無需多言。整體上,人形成了大規模的協作,這在相同自然條件下,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個演化的奇蹟。這種奇蹟,實際是人的一種幻象,相對於宇宙的長,人這種擁有意識的生命體,不過是宇宙的一個小火星都算不上。宏大的渺小性,和整體上的貌似強大性,在意識上分裂了人,多數的茫然性,和個體的偶爾的覺醒,形成巨大的鴻溝。

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生存能力及其脆弱,意識上又相對發達。這使得人,一方面在整體上,享受整體的榮光,另一方面,體會到在整體面前的恐懼。意識,經常是盯著整體,偶爾注意到個體。在整體上,人是認為自己完整的,在個體上,實際是殘缺的。在完整和殘缺之間,又多了一道溝壑。

為了加強、彌補整體與個體的差異,意識會尋找一個替代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賦予人意義。這個意義,是整體與個人的紐帶,不管是哲學文化宗教,還是時間空間宇宙,意識將意義帶入宏大之中,將存在換成意義,意義成為有序存在的代言人。

意識,將無序的信息進行有序的加工、改造和賦能,定義成意義。意義反過來,將事實、世界等,分隔、分割和割裂,進行組合、排列,與自然規律相對應,形成定義、定理、範式和一定的合理解釋。意義是意識的加工品,是擺弄、扭曲和架構自然的魔鏡。

社會的意義存在,是生命討論的一種方式和演化的觸角的延伸。意義脫離於自然,成了獨立的存在,事實上,意義成了一種霧狀的、扭曲的、嚎叫的生命的衝突。生命既想通過社會的意義,加快演化的進程,同時,意義卻綁住了整體複雜生命的變異性。生命的變異,才是生命演化的本質。生命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各種演化的可能性。

意義,在整體的相對穩定性上,在一定的、特定的演化範圍內,如果意義有利於人類整體的存在延續,那這個意義就是相對合理,順應生命本能的,我們可以稱之為進步。如果,意義在整體上,為了保持穩定性,而放棄生命演化的本質,這個意義就是枷鎖,就是鎖鏈,就是魔鬼的詛咒。

宇宙裡,生命的演化,追求的就是在合理空間的合理的生存的最大化。如果,沒有這個最大化,生命的消逝,不過是在宇宙中旅行的一粒光,轉瞬即逝。意義,在生命的天然賦予上,才是真實的,在意識的賦予上,是臨時的。

就個人而言,我們既是生命的獨立的個體,又是生命本身。在宏觀上,我們是自由的,同時也是不自由的。我們受制於這個宇宙,受制於時間和空間的有限性,同時享有無限的演化權利,這是天然的權利。生命的權利,就是突破所有的限制,向無限演化挑戰。但,意識到這個權利的人,少之又少,就像忙忙碌碌的像螞蟻一樣辛勤勞動的人,不光錯過早上升起的太陽,夜晚也同樣錯過星光。

在社會中,人,已經基本忘記生命這件事,首先是自己的事,其他都是次要,卻轉而融入到社會,從社會關係中,尋找個人的位置。我們關心的是,收入多少,生在什麼家庭,大家關係如何,國家怎麼樣。我們跟社會的意義對接、對話,卻不跟自己說話,更忘了跟自然說話。我們制定一大堆哲學、文化、宗教的法律、法規,把人們像羊一樣圈在圈裡,大家都按照既定的規範行事。洋洋得意於百萬年的微末成就,俯瞰大地,以為自己是創造的上帝,而宇宙根本就不關心這些,宇宙關心的是,只要停止變化的,停止挑戰既有限制的,就是要消滅的。社會的意義,在廣義上,就是精神鴉片。

本文到這就結束了,引用一段話,結束全篇:“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這句話,必須整體理解,分割即弓 雖女 幹。

2018.9.9.10:38.南山.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