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腰斬、M2觸底,央行或加快降息緩解“融資難”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4日電 (趙競凡)10月社融增量超季節性回落,居民中長期貸款乏力,企業貸款仍以票據為主,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房地產銷售增速和房價或將承壓,當前信用擴張仍面臨困境。機構預測,央行或將加快降息節奏。

今年以來,央行不斷向民營和小微企業定向釋放流動性:四次降準釋放資金約2.3萬億元、增加再貸款及再貼現額度3000億元、前三季度累開展MLF操作40740億元。此外,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合格擔保品擴容等政策手段也相繼出臺。

社融腰斬、M2觸底,央行或加快降息緩解“融資難”

中國人民銀行 中新經緯 王潮 攝

“水”已放出,政策也給力,但實體經濟融資之渴是否得到緩解?央行10月金融數據顯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6970億元人民幣,前值 13800億元,環比“腰斬”;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7288億元人民幣,前值 22054億元,為27個月以來新低,不及上月的1/3;10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8.0%,再次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新增信貸環比“腰斬”,房市量價或承壓

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6970億元人民幣,前值 13800億元,環比“腰斬”。

新增信貸為何跌幅兇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受季節因素影響,10月份信貸增量環比大幅回落在情理之中。從往年數據來看,每逢10月,信貸增量一般會出現下滑。

以過去三年為例,10月新增信貸分別為5136億元、6513億元和6632億元,分別較上月下降51%、47%和48%。但刨除季節因素,將今年10月6970億元的信貸增量與去年同期的6635億元相比,增長力度仍稍顯疲軟。

而從貸款數據來看,除總量不及預期外,貸款分項的下滑也引發關注。央行數據顯示,10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50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13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42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064億元。

對於上述數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蔡浩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1503億的數字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低,中長期貸款1429億元這一水平也為2009年以來次低,這顯示出在10月市場動盪和信心不足的情形下,企業生產動力出現明顯下降。”

從住戶部門來看,與去年相比,其信貸增量主要來自短期貸款。據央行數據,10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636億元,同比增加1135億元,但在上述增量中,短期貸款佔到1116億元,而與購房相關的中長期貸款則不足20億元。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這顯示出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或意味著未來房地產銷售增速和房價將會承壓。

易居研究院嚴躍進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貸款數據增長乏力會削弱購房信貸能力,並影響後續房地產市場交易。若商業銀行稍稍降低購房借貸門檻,則年底中長期貸款數據和房屋銷售數據或將企穩回升。

綜合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貸款數據來看,連平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居民貸款佔總新增信貸的80%以上,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在地方債置換髮行減速的情況下佔比反而下降,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依然較為謹慎,也表明當前實體經濟運行的壓力依然不小。

但連平同時指出,市場不宜因此過於悲觀,隨著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未來一段時間可以預期企業貸款將逐漸出現改善的跡象。

社融增量斷崖式下滑,M2增速再觸底

社融腰斬、M2觸底,央行或加快降息緩解“融資難”

人民幣 中新經緯 張義華 攝

央行公佈的10月社融增量大幅下滑,市場為之一驚。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288億元人民幣,前值 22054億元,跌至27個月以來新低。社融增量下滑背後,原因何在?

蔡浩分析稱,影子銀行持續萎縮仍舊是社融斷崖式下滑的主因,而新增貸款不及預期、地方債發行高峰期已過及10月股市動盪引發股票融資大幅下降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央行統計顯示,10月份,委託貸款減少949億元,同比多減992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273億元,同比多減229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453億元,同比多減46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委託、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合計多減3737億元。

在貸款數據和社融數據雙雙不及預期的影響下,廣義貨幣(M2)增速再度降至歷史最低點,同比增速僅為8%。蔡浩認為,“這再次暴露了當前融資環境偏緊的問題”。

蔡浩進一步提出,從上述數據表現來看,“寬信用”的政策導向仍不明顯,這與多重因素有關。“銀行體系出於防風險考慮,信貸投放較為謹慎,同時,因其受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的限制,貸款能力也頗為受限。”

花長春則表示,當前微觀傳導機制不暢、貨幣無法向信用演變的核心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市場預期不穩定、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融資渠道收窄,部分民營企業陷入“債務違約—信貸融資難度加大”的負向循環,進而企業財務狀況惡化與融資環境變化相互強化。

展望後續,花長春認為,一方面央行或加快降息節奏以解決“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他預計央行將通過宏觀審慎評估、多種工具和機制創新,紓解“融資難”問題,打破民企“債務違約—信貸融資難度加大—財務狀況惡化”的負向循環。

連平則指出,“未來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步落地,企業部門的整體融資局面將逐步改善,對於現階段暫時的企業融資困難不宜過於悲觀”。(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