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上的農產品“推銷員”

进博会上的农产品“推销员”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恆 張文揚首屆進博會7.2館是最受歡迎的展館之一。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農產品和食品展商,他們有剛到中國市場的探索者,也有投身中國市場10多年的“老朋友”。在逐漸進入和逐漸拓展中國市場的過程中,他們深深地體會到,這片13億消費人口的市場所具備的強大吸引力。

7.2館全稱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是參展國家數量和企業數量最多的展館。來自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的近兩千家企業湧入,展示有機、健康的“土特產”和融合現代科技的各類加工食品和農產品,7.2館也是本屆大會參與國家數量和企業數量最多的展區。

“上個季度,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34%。”11月7日,智利哈斯牛油果協會主席弗朗西斯科·貢塔爾多在進博會上說。近年來,智利牛油果,同葡萄酒、三文魚、啤酒等,成為智利食品在中國的代表。

2016年,當弗朗西斯科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時,他沒有想到的是,智利在一年後就會成為中國最大的牛油果供應商。

新西蘭PRM公司總經理Brent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為其他國家來中國開展經貿合作敞開了大門。今年五月份,PRM公司團隊跨越中國南北方,考察了大半個中國的牛羊肉市場,深刻感受到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牛羊肉的旺盛需求,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我們決定增加對中國牛羊肉出口的種類和數量。

澳大利亞coles公司現場烹飪“沒有荷爾蒙”的牛肉,牛排剛端上來,就被熱情的參觀者一搶而光。“coles的牛肉已出口到中國多年,在過去的12個月時間,出口至中國的量佔公司總出口量的比例已從上一週期的30%提升至50%。”公司商業倡議總經理基斯說。

這背後是中國進口農產品的准入不斷放寬,以牛肉為例,2010年至2017年,中國肉類進口從154萬噸、22億美元,增長到388萬噸、9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4.1%和23.2%。

從進口肉類准入國別看,2010年僅幾個國家可對中國出口肉類,目前允許進口肉類的國家(或地區)已超過30個。從肉類進口品種看,2010年僅幾種肉類產品可以對華出口,目前僅牛肉就可對華出口幾十種產品。

新西蘭PRM公司總經理Brent深有體會,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了中國日益開放的政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未來PRM公司將依託恆大農牧集團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和成熟的全球佈局優勢,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品嚐到原滋原味的新西蘭精品牛羊肉。”Brent告訴經濟觀察報。

另一個市場開放的消息是,法國牛肉終於“解禁”,回到了中國市場。“我相信法國牛肉會很暢銷。”11月6日,法國農業部長迪迪埃·紀堯姆(Didier Guillaume)對經濟觀察報說。

當日中午,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農業部長、大使、領事等法國肉類行業協會代表,在展臺附近推廣第一批出口中國的法國牛肉。排著隊領取牛肉試吃品的參展者們並不知道,他們所嚐到是最好的法國牛肉之一,一條牛腿可賣出幾千人民幣。

“我們對法國肉類在中國的發展抱有很大期待,中國的開放為我們提供了商機。我們將繼續加強與中國在牛肉和豬肉方面的合作。”法國畜牧及肉類協會會長朗格拉預計,第一年,法國對中國的牛肉銷售預計達到2萬噸,主要定位還是偏高端的市場。

現場推銷的方式被證明是有效的,首屆進博會大型供需對接會數據顯示,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2462家採購商進行了多輪現場“一對一”洽談,達成進一步實地考察意向601項、意向及簽約成交657項。

朗格拉將在進博會上待滿一週的時間。他將頻繁地見到政府、行業機構、公司方面的朋友,並將用展臺上法國大廚精心烹飪的牛肉招待所有對此感興趣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來推廣我們的產品。”朗格拉說。

這些進博會上的外商“推銷員”,不厭其煩地對每一位諮詢者講述他們的產品,他們的未來規劃。對他們來說,尋求更多的合作商,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是公司戰略極為重要的一步。

事實上,中國也為這些外商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從肉類進口關稅來看,已與中國簽訂自貿協議的智利和新西蘭肉類進口關稅已降為零,澳大利亞進口關稅也大幅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