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两特产:一是竹子二是杆

洛宁两特产:一是竹子二是杆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薄西山,豫西洛宁一带的土匪杆子已是数不胜数,有打蹚将旗号的,有喊刀客牌子的,但凡大一些的山寨,都经常有脚穿鞋码、腰扎红色枪穗的杆子喽啰。这些绿林人物并非都是屙门尿户、十恶不赦的家伙,他们大多本是附近村寨的百姓,拉扯起来,好多村民与他们都有着亲戚关系,因而彼此相处倒也和谐,往往路上碰面还会相互打个招呼,问候一声。就连衙门里的巡防营兵丁,见到背上插刀、肩上扛枪的喽啰也是看见假装没看见,并不作过多追究。因而,百姓们编了顺口溜:洛宁两特产,一是竹子二是杆。

山民们因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导致生活拮据,在无人接济的情况下,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男人,很有可能就会铤而走险,或明或暗加入到杆子里。这些人平时早就对那些为富不仁者恨之入骨,入了杆胆子陡然增大,吃大户、抢掠村寨倒是见怪不怪。一时之间,在伊川、洛宁一带的深山褶皱里,以是否“在杆”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本事的标准,不少青壮更是以蹚了绿林而炫耀,似乎哪家不出一个蹚将,其弟兄们会被以死鳖圪垯而遭白眼,绿林行里没人撑腰,小门小户之家倍感失落,富门大户则感到心里没有着落,整日也会惶恐不安,富得没有尊严。

洛宁两特产:一是竹子二是杆

当入杆成为一种趋势,大小杆子滚雪球般壮大之时,一杆新拉的人马迅速崛起,脱颖而出,备受各杆注目,那就是嵩县鸣皋里曾湾村的王天纵杆。早在几个月前,王天纵还在鸣皋镇给人家当护院家丁,他拉起杆子后,短时间内人数就成倍的翻番,还拥有大量的洋枪洋炮,成为和丁同升齐名的杆首,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摆在那里,由不得你不相信。王天纵年纪不大,在熊耳山一带的绿林行里威信却像早起的日头越来越高,甚至还被尊称为“中州大侠”。

两杆相比,丁同升的实力虽然略胜一筹,人枪算得上第一,可名气倒是有些差距。究竟谁能够一统崤山、熊耳山的大小杆子,丁同升和王天纵暗暗较起了劲儿。

两人虽然未曾谋过面,但彼此也是英雄惜英雄,从没有发话说让手下弟兄抢地盘、争“票子”,但蹚将杆子满山窜,到处“飞叶子”(给富户送信威吓)、“辇条子”、“拉票子”,谁能管得了谁?磕磕绊绊的事儿时有发生,这些生性倔、犟、硬、碰的家伙言语之间总是充斥着火药味,加之有刀有枪有人壮胆,还有什么怕的呢?因而,大事小事多用武力解决,免不了挥拳脚、动刀枪,“挂彩”甚至于“带彩”的事也就在所难免。丁同升倒也不去计较,同在这条道上,铲子能不碰到锅?王天纵肚量也不小,说是吃饭牙还会和舌头打架,弟兄们走到一块,枪走火打伤自个儿人也是常有的事,莫说他人啦。两个总驾杆都给对方留足了面子,但心里却是老大的不高兴。(潘运明)

洛宁两特产:一是竹子二是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