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女教師甘南藏地“故鄉情”:孩子們需要我

中新社蘭州11月11日電 題:加拿大女教師甘南藏地“故鄉情”:孩子們需要我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54歲的加拿大人塞克威爾德·內蒂瓊(英文名Nettie)來甘南藏區已經第六年了。清晨,她從學校對面的小賣鋪買一杯酸奶喝,課後去校門口的餐館吃“蓋澆飯”。晚上,常有學生在她家聊天辦“英語角”,她給學生做巧克力香蕉麵包,還有學生喚她“乾媽”,這讓她覺得很幸福。

Nettie是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的外教。2018年10月,Nettie被甘肅省政府授予外國專家“敦煌獎”,贊其在高原上無私奉獻培養民族國際人才。

“我聽說甘南條件艱苦,那裡很缺外教老師,我覺得相比於天津、西寧這樣的大城市,甘南的孩子們更需要我。”近日,她開車來蘭州辦事間隙,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回憶說,2013年5月,她在蘭州下飛機後,坐著大巴車去學校所在地甘南合作市面試,那時還不通高速,坐車需5個多小時。

來中國前,Nettie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縣諾里奇鄉的一所學校任教,2002年第一次來中國。“過去,我們對中國瞭解不多,只是覺得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很好奇。中國改革開放後,西方人逐漸開始瞭解它,當我真正來過這裡後,就一直很想定居中國生活。”她說,很喜歡中國文化和美食,也喜歡和中國人做朋友。

2008年,Nettie重返中國,先後在天津學習漢語、在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直到2013年9月開學前一週,她決定定居甘南。“這裡的孩子樸素、善良,搬家時很多學生來幫我搬東西,他們害羞又很幽默。”說起她的學生,Nettie總是仰著頭,臉上帶著微笑,似乎有說不完的趣事和記憶。

甘南合作市海拔近3000米,高寒缺氧,Nettie卻很享受。“我們的學校很大,環境很美,我每天走路去上課,下課再走回來,約2公里路程,人也不多,很舒服。”放假時,Nettie也會去碌曲、瑪曲等草原深處家訪,夏天和牧民一起坐在帳篷裡喝奶茶。“學生家長很熱情,他們對我太好了。”她說,藏族民眾就像甘南的天空一樣“乾淨、明亮”,使她覺得這裡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的生源絕大多數來自甘肅農牧區,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現行教材常常無法滿足教學需求。Nettie便把班級分成8個小組,每週邀請1組來家裡辦“英語角”,用英語和學生聊天。申請留學的學生,Nettie便在家裡提前免費培訓英語簽證面試、國外生活基本常識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她總是像個母親一樣叮囑即將遠行的孩子們。

2017年4月,她從個人薪資中拿出部分資金設立了“顧艾佳個人助學金”,資助在校貧困大學生,每學期資助10名。“我有兩個資助要求,貧窮+努力。”她說,錢不是很多,但是她的心意,希望能貼補孩子們生活費。顧艾佳是Nettie學漢語時,老師給她起的中文名。

談及被甘肅省政府授予外國專家“敦煌獎”,Nettie說,“我希望把這件事(獲獎)忘掉,因為愧不敢當。我只是做了該做的,我熱愛甘南,熱愛我的學生,我在這裡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