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漲價,美消費者很無奈?零售商:明年1月價格更高!

摘要:繼豆農之後,美國零售商也爭著“囤貨”?消費者:趁現在多買點


【一牛財經】訊:今年,美國農民算是率先嚐到了失去中國市場的苦果。近期,美國部分零售商店和消費者也面臨著巨大壓力。

面對超市裡蹭蹭往上漲的中國貨,消費者非常無奈。不過,美國的零售商卻勸消費者趁現在多買點?

90%的“中國產品”需要加價

“中國產品”漲價,美消費者很無奈?零售商:明年1月價格更高!

大華超市


市場研究公司IBISWorld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美國價值6620億美元的食品雜貨市場上,大約有6%的超市,販賣特色產品。

不過,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升級的關(稅)舉措,很多原產自中國的海鮮、蘑菇、蔬菜等常見商品都被加 徵了關(稅)。這種情況下,零售商們只能通過提高價格保住利潤。

據瞭解,一家位於華盛頓郊區蓋瑟斯堡市、名為“大華”的連鎖超市,就有多達90%的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需要加價。

該店副經理鄭東(音譯)表示,店裡有大約50種商品將被貼上更高的價格標籤。

與此同時,馬里蘭州羅克維爾市的長城超市也感受到了衝擊。該店經理表示,從9月24日起,供應商就開始提高成本,店裡幹調味料、零食、料酒和醋等都上漲了40-50美分。

美零售商競相進口更多中國貨

“中國產品”漲價,美消費者很無奈?零售商:明年1月價格更高!

超市的產品加價後,最先受影響必然就是消費者。很多消費者表示對價格上漲十分無奈,但因為很多被加價的都是食品,所以他們只能忍受。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2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篇文章上,一些美國零售商卻對消費者說:有需要的消費者最好現在就買,因為1月份價格可能更高。

據瞭解,近幾周來,許多美國企業已調整贏利預期,因為他們正競相通過進口更多中國貨,用來降低未來的進貨成本。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副會長喬納森·高德表示,每年這個時節,進口通常大幅下滑,但如今你仍能看到那些創紀錄的進口數字。

該聯合會等機構對美國各港口的月度估測發現,今年10月集裝箱同比上升4.6%,達187萬標準箱。

美農民:希望中國市場能儘快回來

“中國產品”漲價,美消費者很無奈?零售商:明年1月價格更高!

美國農民囤大豆


與零售商的想法截然相反,美國農民寄希望於經 貿紛爭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得到緩解,大豆能再度進入中國市場。

據彭博社報道,過去的一週,美國一蒲式耳大豆價格僅為8.87美元,而明年7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價格約為9.27美元,這似乎預示著延期銷售確實可能帶來更多收入

因此,美國農民們不再寄希望於盡快出手,而是選擇了囤大豆。美國農業部預計,到2018年年底,美國大豆庫存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9.55億蒲式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大豆不同於玉米,儲藏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處理不當結果可能是“全部泡湯”。

總的來說,無論是美國零售商的“瘋狂”進口,還是農民的“押注式”囤豆,都是一種試圖在經 貿紛爭中減少損失的一種掙扎。

畢竟,用美國一零售商的話來說,面對特朗普的“決 策”,他們都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