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梅枚

26日凌晨,嘉豐瑞德董事長薛李鵬突發《致客戶書》,公然“跑路”,引發業內震動(公開信詳情參見今日財富雜誌報道《突發|嘉豐瑞德老闆“跑路”,600億資產恐難兌付》)。次日,信中牽涉者“宜盛寶”(宜盛寶是上海宜盛集團簡稱“宜盛財富”旗下平臺)法人潘章雲也發佈《告客戶書》進行回應。薛李鵬和潘章雲究竟誰騙了誰?除了宜盛寶,嘉豐瑞德的投資項目還有哪些?公司的運作是否合規?蒙受損失的受害者又該如何維權?為此,《今日財富》雜誌記者進行了後續調查。

嘉豐瑞德與宜盛寶孰是孰非?

薛李鵬在公開信中聲稱錯信潘章雲代銷了宜盛寶產品從而導致了嘉豐瑞德的危機,還指出潘並未將客戶資金用於企業正常業務經營。對於薛的指控,潘章雲則認為目前宜盛寶的兌付危機恰是因為錢被嘉豐瑞德挪用。

到底誰是因誰是果?有消息指出宜盛寶平臺在7月就已經無法兌付,但為何嘉豐瑞德的理財師在7-9月間仍建議投資人投宜盛寶,宜盛財富又為何直至今日都沒有制定兌付方案?當下宜盛的解決措施是什麼,產品何時可以兌付?如果最終資金依然無法補齊,宜盛會怎樣處理?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致電宜盛財富客服,對方表示不接受媒體採訪。隨後記者聯繫潘章雲本人,電話通暢但無人接聽。記者將採訪提綱以短信形式發送給潘,截止發稿,並未收到對方回覆。

早在2017年4月,就有媒體報道宜盛寶在資金存管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公開資料顯示,宜盛寶母公司宜盛財富在2016年7月7日,因未公示2015年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不過在同月27日即補報年告被移出名單。

因聯繫薛李鵬和潘章雲未果,《今日財富》雜誌對於二者的合作內幕以及投資人的資金去向不得而知。但有爆料信息顯示,薛和潘的生活都很奢侈。有網友搜到了薛李鵬愛人的微博,很多是全球各地旅遊的照片。另有信息顯示,潘給自己兒子在香港買了3000萬的保險。

公開信中,潘章雲表示雖然出現了兌付困難但“絕不跑路,絕不失聯,對客戶負責,做好後續處置工作”,其本人也通過微信群的方式跟客戶溝通,進行安撫。但投資人似乎並不買賬,認為“目前的安撫只停留在口頭階段,沒有給出具體行動計劃”。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潘章雲告客戶書》全文


據上海投資人反饋,潘章雲下午也在黃浦區公安局現場,其回應內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希望穩定投資人情緒;二是收回以前的債權;三是會進行償還。但並沒有給出具體措施。

告客戶書中潘章雲表示,宜盛財富“正在加緊項目款催收以及追回逃廢債,亦在多方籌集資金共度難關。公司已經著手成立處置小組,抓緊時間制定處置方案,預計10月中下旬將方案制定出來並向廣大客戶予以公佈”。

公司運營是真規範還是偽合規?

在與投資人的溝通中,記者瞭解到,除了宜盛寶之外,嘉豐瑞德還銷售了其他穩利產品,數目不小。維權群群主林某表示,他手上彙總的受損總額已經超過3.5億元,這是近200位投資人的血汗錢,此外還有至少300人投了嘉豐瑞德的產品,但投資金額並未統計。2015年就成為嘉豐瑞德客戶的江蘇投資者丁某表示,自己總共被套資金150萬,只有15萬是在諾亞方舟NPA項目裡,其他都是穩利產品,共買了三期。

另外一位投資人柯某表示,自己被套資金141萬元,共14筆,分別為線上和線下產品。線上金額較少6萬元,其餘是嘉豐瑞德的穩利產品和諾亞方舟NPA產品,共計135萬元。在這135萬元產品中,104萬元是今年到期產品展期和新增加,並且多為宜盛寶產品出現兌付困難後的5月至8月期間購買。該投資人表示,這期間嘉豐瑞德的活動特別頻繁,到期利率也有所提高。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投資人選擇嘉豐瑞德的出發點是覺得其運作正規,大多投資者看中了其“港資背景,百度宣傳和官網都做得不錯,他們的業務人員服務態度也很好”。投資者還表示,他們的每一筆投資都簽了正規合同,每個月都能收到產品運作情況報告。投資者每個月會收到公司寄來的刊物,也會經常收到公司推送的投資者教育方面的文章。

嘉豐瑞德的運作真的規範嗎?出事後,有投資者發現,自己與其簽訂的合同上,對方並非嘉豐瑞德。林某指出,他了解到絕大部分投資者合同上的公司都不是嘉豐瑞德。有消息指,薛李鵬用公司員工的身份辦理了大量的殼公司,以此來跟投資者簽署合同。從法律角度,違約當事人成了這些殼公司的股東和法人。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投資人與嘉豐瑞德簽訂的合同截圖


嘉豐瑞德的員工在銷售產品時也存在違規行為。投資人丁某在前期投入100萬資金流向為信託的產品後,被理財師勸說追加了零散的10—15萬資金(注:投資每期100萬的信託產品是不允許追加零散資金的)。當投資人質疑是否合規時,理財師表示“這是可以操作的”。

此外,據知情人透露,嘉豐瑞德的高層在知道公司有問題的前提下秘而不宣,“提前理清自己”。其私人財富管理中心上海第二公司管理層的程某,在年初的時候申請降職,在8月31日主動離職。“財務經理汪某在案發前,曾找到公司副總裁及人力資源總監成某,向其表示老闆在轉移資產,但成某一直壓著,而汪某也並未報案”。此外,有相關員工透露,成某已經提前兩個月辦理了退休。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上海第二公司管理層程某降職通知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嘉豐瑞德程某離職證明


眾多投資者該何去何從?

林某介紹,各地投資人已經向當地公安機關提交了材料,部分上海投資者也已向黃浦區公安局、寶山分局報案,投資者的訴求是拿回本金。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黃浦區公安局致報案人公告


深度|“嘉豐瑞德案”產品或多為虛假標 宜盛財富深陷其中

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案件接報回執單


據瞭解,目前公安機關對大多數P2P網貸、第三方理財平臺的公司賬戶,都有監控措施。一旦出現平臺實控人捲款出逃的情況,公安機關可第一時間將其賬戶資金凍結,禁止平臺劃轉資金。

有投資者表示嘉豐瑞德是“金融詐騙”,認為此案已成為刑事案件。對此,《今日財富》雜誌記者採訪了北京安博(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程金海律師。程律師表示,“如果薛李鵬涉嫌詐騙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會受到法律的追究,但案件性質有待警方調查後認定”。

對於類似案件的法律流程,程律師表示,報案後警方會審查是否涉嫌犯罪,如果有初步證據則會立案,隨後偵查,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審理。至於當下投資人應該怎麼做,他表示,“除了尋求公權力救濟,投資人當下能做的不多”。

投資人丁某在受訪時表示,“感覺自己很無力”,希望監管部門、司法機關能夠儘快調查此案,幫助投資人追回本金,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注:除薛李鵬、潘章雲外,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