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常山農村文化禮堂“富腦袋”又“富口袋”

2018-11-13 07:2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祝旖波 縣委報道組 胡江平 錢李源

浙江日报丨常山农村文化礼堂“富脑袋”又“富口袋”

11月11日,在浙贛兩省交界處的常山縣白石鎮草坪村,60多位遊客來到村裡,參觀村文化禮堂和建在其中的古驛站展館。

“沒想到,現在的農村文化禮堂這麼有看頭。”70歲的退休醫生餘勇軍拿著相機邊走邊拍,在喜歡攝影的他看來,文化禮堂裡處處是景。

草坪村位於連接浙江、江西兩省的常玉古道上,前些年村裡在修建文化禮堂時,蒐集整理古道驛站文化資料,建起古驛站展館。今年,常山推出“農村文化禮堂旅遊專線”,草坪村成為村點之一,每逢節假日都有遊客進村參觀,文化遺產被激活。

“農村文化禮堂不僅是農民文化生活的活動場所,更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展示館。”常山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說,近些年常山建起125個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結合常山國際慢城的對外推介,今年提出打造“農村文化禮堂旅遊專線”,將農村文化禮堂與周邊自然及人文景觀串聯,形成可遊、可賞、可品的旅遊精品線路,既豐富旅遊內涵,又讓傳統及地方特色文化得以更好地展示和傳播。

今年7月,首批7條“農村文化禮堂旅遊專線”正式推出,常山縣通過召開推介會、與旅行社合作等方式,迅速讓農村文化禮堂成為熱門景點。至今,各旅遊專線已累計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

“文化禮堂不但可以‘富腦袋’,也可以‘富口袋’。”招賢鎮招賢村靠著常山江,宋代有不少文人經過此地並留下詩歌,村裡的文化禮堂便以宋詩為主題,是首批旅遊專線村點之一。隨著遊客湧入,村裡的發展思路也被打開:招賢村自然資源並不豐厚,如今鄉村遊正熱,何不打文化牌?這種想法很快得到縣、鎮兩級的支持,投資1500萬元在村裡建設“宋詩小鎮”。“等小鎮建成,村裡負責經營,老百姓搞配套服務,大家都能得實惠。”村支書周建平說。

專線還有傳揚地方文化的功能。“能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村的抗戰歷史,是我的心願。”招賢鎮高埂村箬溪自然村的張鴻飛喜歡研究歷史,曾自費到杭州、南京等地諮詢查檔,蒐集抗戰部隊在箬溪駐紮抗敵的史料,協助村裡在文化禮堂裡建起箬溪抗戰紀念館,卻苦於村子偏僻、展館較小,難有大的影響。隨著旅遊專線推出,眼見進村遊客增多,張鴻飛難掩興奮,他將杭州的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回村當義務講解員,已為5000餘人次解說“箬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