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不舒服該怎麼辦?

幸福就好257050279


人們對著電腦伏案工作,低頭看手機,長時間會患上頸椎病。本期我們請專家談談如何預防治療頸椎病。

不良姿勢是頸椎病最危險的因素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疾病, 它是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繼發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變現的相應症狀和體徵。好發於長期伏案工作者、司機和老年人,常有頸部、肩部痠痛不適、手指麻木等症狀,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都有很大影響。

一、頸椎病列入“全球十大頑症”

據瞭解,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名列其中。在我國該病患病率約為17%,全國有上億名患者,每年用於頸椎病治療的費用高達5億多元。而在過去,頸椎病一向都只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是近年來40歲以下頸椎病患的發病率已經逼近50歲以上年齡群體。國內一項對2000名頸椎病患者展開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和上班族患頸椎病的人數陡增,30歲以下患者所佔的人數比例比30歲~50歲的患者高出了22%。近20年來,頸椎病的高發年齡從55歲,一路跌至39歲,頸椎病越來越低齡化。在頸椎病高發職業中,IT從業人員以44.1%的比例佔據榜首,其次流水作業人員以15.9%居第二位,汽車駕駛員佔15.4%,教師佔12.3%,財務人員佔9.4%。

我們看看哪些因素容易患上頸椎病:
1不良姿勢
2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
3先天性疾病或外傷
4年齡因素

長期的姿勢不良是引起頸部脊柱病的主要原因。如長時間低頭工作,低頭玩手機,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枕頭過高、過低、過硬,駝背,伏案書寫,側身歪斜看書,趴在桌子上睡覺,用脖子夾電話,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地旋轉頸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這些都屬於不良姿勢,會使頸部肌肉處於長期疲勞狀態,容易發生損傷。據調查,這類頸椎病是辦公室裡的多發病。全國長期伏案者頸椎病發病率是非伏案者的4倍~6倍。 頸部肌肉、韌帶損傷,可以引起出血水腫,發生炎症改變,並在病變的部位形成骨質增生,進而壓迫神經導致頸部疼痛。這類頸椎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 發育性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各種頸椎先天性畸形,都易於誘發頸椎病。外傷主要有頸椎骨折脫位、脊髓損傷等。 人猶如一臺機器,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各部件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髮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作用。

二、有頸肩部不適要小心了

頸肩部不適是頸椎病的最早期症狀,是頸肩部肌肉、韌帶長期一個姿勢勞損所致,這一階段主要自覺症狀為頸後部肌肉僵、酸、沉、涼、痛等不適感。這一階段的頸椎病通過保守治療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在臨床上稱為功能性頸椎病或頸型頸椎病。

如果您在頸椎病初期沒有重視,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此以往,則會導致頸椎曲度變直,椎體退變;椎動脈屈曲、疊壓、扭轉;椎間盤突出,神經根或脊髓受壓從而形成器質性頸椎病。

器質性頸椎病根據不同的臨床特徵,可以有輕重各異的表現

1神經根受壓症狀

主要表現為在頸型症狀基礎上,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的麻木或疼痛,並有針刺或過電樣放射感。也有些患者僅表現為腋下或肩臂部疼痛。若病久不愈,可出現上肢肌肉萎縮,握力下降,出現摸物易碰倒,持物易墜落等具體表現。

2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具體表現為在頸型症狀基礎之上,出現頭重昏蒙似未睡醒,嗜睡,嚴重時出現頭痛、眩暈、視物糊模、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出現短暫性失語、偏盲或偏癱甚至猝然昏倒等一過性腦缺血癥狀。

3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

在頸型症狀基礎之上,出現胸悶氣短、心悸心慌,噁心嘔吐,並多伴有煩躁易怒、烘熱盜汗,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等。

4脊髓受壓症狀

在頸型症狀基礎之上,出現胸腹部有束帶狀感,下肢僵硬、發涼、乏力、走路不穩,腳落地時有踏棉花感,不能走直線等。嚴重時可出現排尿困難,有尿不盡感,以及陽痿、癱瘓等。

5食管會咽受壓症狀

主要表現為在頸型症狀基礎之上,出現咽乾、咽癢,說話聲音嘶啞(會厭型)。或出現吞嚥“彆扭”或困難(食管壓迫型)。系陽性反應物刺激壓迫食管及影響會厭運動與刺激迷走神經而引起,臨床較少見,多需手術治療。

身體發出哪些信號要去醫院就診,除外頸椎病?

1.反覆發作的頭暈、頭痛或偏頭痛。

2.頭皮發麻,四肢麻木及無力,或有奇怪的感覺,如針扎感、火燒感等。

3.反覆發作的頸肩部痠痛、僵硬。

4.不明原因的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

5.非耳部原因的持續耳鳴或聽力下降。

6.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齊、心口痛的症狀。

7.長期的低血壓或“莫名其妙”的高血壓。

8.長期不明原因反酸、呃逆、噁心、嘔吐。

9.睡覺時反覆“落枕”,長期打呼嚕。

10.扣扣子、繫鞋帶、捏筆寫字這樣的動作不太協調。

那麼頸椎病需要通過哪些主要檢查能夠確診呢?

X線:可以瞭解頸椎的曲度,椎間高度,關節是否增生,椎間孔有無增大。

CT:顯示頸椎骨性結構最出色,判斷是否存在椎管狹窄等,但對於神經及脊髓則顯影不清。

MRI:核磁檢查最有診斷意義,可以直接觀察頸椎間盤對神經、脊髓的壓迫並查看脊髓的損傷情況。

別讓非專業人員按摩推拿

確診頸椎病後該如何治療?臨床上主要有以下方法:

慎用牽引療法

頸椎病初期可保守治療,如休息,保護頸部(如頸託);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B1、維生素B12,對症狀緩解有一定的效果。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用藥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牽引治療對脊髓型頸椎病以外頸椎病有一定效果。“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3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按摩推拿可以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但是許多頸椎病病人伴有頸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不當的推拿手法有時可能加重椎間盤突出、頸神經壓迫症狀加重。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因此,有頸椎不適的患者切不可未經檢查而盲目找非專業人員直接進行推拿按摩,最好到專業正規的醫院診所,或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病情。

4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溫熱敷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還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非手術治療無效,反覆發作或頸椎病症狀進行性加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可選擇手術治療。

1手術方式:

1.前路手術:如前路人工間盤置換,椎間盤摘除融合手術等。

2.後路手術:如椎管擴大成形手術,去椎板減壓固定。

2頸椎間盤射頻消融術:

是一種微創、經皮的手術方式,特別適用於頸性眩暈的患者。這種手術優點是創傷小,基本沒有切口,手術時間短,以熱能消融椎間盤髓核,達到解除壓迫的目的。

3頸椎前路椎體間融合固定: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採用前路頸椎椎體間融合術,是以小切口的方式,切除病患切斷椎間盤,並予以植骨融合固定。這種手術的優點在於減壓徹底,對於神經功能的恢復好,手術後3~5天即可下地行走。

4頸椎人工間盤置換:

是使用人工頸椎間盤,替換原有退變、破裂的椎間盤。這種手術的優點在於微創、仿生程度高,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節段的活動度。而且對於上下頸椎關節不存在應力增加的影響。

5頸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

目前該手術僅在某些大醫院開展,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優點在於能徹底進行神經根管的減壓,而且創傷小,對椎間關節的活動性不影響。

預防頸椎病 吃喝住行有一套

食用含鈣類豐富的食品

頸椎病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點什麼?應食用含鈣類豐富的食品及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食品,如牛奶、新鮮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是修補骨骼、肌肉、韌帶等組織必不可少的食品。只有加強各種營養才能有利於頸椎病的康復和維持身體健康。

頸椎病飲食調理原則:

1.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2.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飢飽失常。

3.應戒菸酒。

4.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5.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6.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7.對症進食:由於頸椎病是椎體骨質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C和E的飲食為主。

打羽毛球可以鍛鍊頸椎

運動療法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醫學界以及廣大患者的關注。運動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促進頸椎病的康復和防止復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適合頸椎病患者在家進行自我保健治療。運動療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針對頸椎病的病變特點,通過患者自主進行符合生理特點的局部和全身性運動,對脊柱、肩、肘、腕等多關節、多肌群進行復合性運動鍛鍊,以達到促進頸椎及其周圍組織功能康復的目的。

有很多運動項目都可以鍛鍊頸椎,尤其是涉及抬頭低頭等動作,例如打羽毛球、打籃球、游泳、戶外登山遠眺及放風箏等,辦公學習之餘,選擇體育項目適當運動,是保證健康的最好辦法。

注意頸部的保暖

冬天氣溫比較低,最好戴著圍巾或者用熱水袋保證頸部的溫度。因為溫度低,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加重症狀。所以,頸椎病預防應該從頸部的保暖開始。

另外,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使全身肌肉鬆弛,輕鬆緩解疲勞。根據這一良好體位的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鬆。患者最好不要趴著睡覺,因為俯臥位睡覺時,不利於頸椎肌肉的放鬆,同時還會壓迫胸腔。

選擇枕頭有講究

要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枕頭以9釐米~10釐米為合適,肩寬體胖者枕頭可略高一些,瘦小的人則可稍低些。習慣仰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為宜;習慣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寬高度一致為宜。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枕頭是最理想的。枕頭應該選擇稍微柔軟些,但又不失一定硬度的類型,一方面可以減少枕頭和頭皮之間的壓強,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不均勻的壓強,使血液可從壓力較小的地方通過。枕頭也不要彈性過大,否則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保持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站姿、走姿、坐姿對預防頸椎病很重要。

正確的站姿

站立時全身從腳心開始微微上揚,收腹挺胸;雙肩撐開並稍向後展;雙手微微收攏,自然下垂;下頜微微收緊,目光平視;後腰收緊,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繃緊、膝蓋內側夾緊,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線。從側面看,耳、肩、髖、膝與踝應保持一條垂線。正確的站姿可從背貼牆面開始訓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鐘,頭上可放一本書。

正確的走姿

應在正確的站姿的基礎上進行。雙手微微向身後甩。雙腿夾緊,雙腳儘量走在一條直線上。走路時腳跟先著地,腳掌後著地。

正確的坐姿應儘量拉近與工作臺的距離,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常用電腦者要把電腦顯示屏的位置抬高几釐米。這樣就把低頭動作改為抬頭,從源頭上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鏈接:

電腦族 跟我來學頸椎操

如果在電腦面前坐了一段時間,頸椎感到勞累,要記得站起來活動活動頸椎,頸椎操是您最好的選擇。

第一節:頸部緩慢向左側屈,停留片刻,再緩慢向右側屈,停留片刻,做5 次~10 次。動作要舒展、輕鬆、緩慢,以不感到難受為宜。

第二節:頸部緩慢轉向左側,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右側,停留片刻,做5 次~10 次。此動作需緩慢,以不感到頭暈為宜。

第三節: 先將下頜內收,同時頭用力向上頂,停留片刻,再放鬆還原到準備姿勢,做5 次~10 次。

第四節: 先將頸部後仰,停留片刻,再放鬆還原到準備姿勢,做5 次~10 次。

第五節:低頭同時雙手交叉,隨後頸部後仰同時儘可能擴胸運動,再放鬆還原到準備姿勢,做5 次~10 次。

第六節:先將頭頸向左前,然後向右作繞環動作,回到準備姿勢。然後,反方向做同樣動作。做5次~10次。第七節:兩臂展開外旋,眼睛看著左手,停留片刻,然後,反方向做同樣動作,5次~10次,最後按摩頸肩部肌肉。


益民健康


一,大椎穴

大椎穴屬於督脈之穴, 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手足六陽經交會之處, 乃養生保健之要穴。而且大椎穴具有振奮人體陽氣、 強身保健、 通陽解表、 疏風散寒、 退熱鎮靜等作用,被稱為諸陽之會。

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調節身體陰陽,祛寒除溼,對頸椎部位的經絡寒溼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療頸椎問題的必灸穴位。也可在大椎穴塗上紅花油等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藥油,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效果很好。

二、天鼎穴

天鼎穴對於頸部舒筋通絡,化瘀散結有比較好的效果。天鼎穴位於頸部側邊,喉結旁大約3寸位置,然後再向下一寸的位置。

按摩天鼎穴的手法:用雙手中指指腹按揉並做環狀運動,時間宜短。特別注意:因為天鼎穴位接近氣管,因此不可用力過度。

三、肩井穴

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

肩井穴適用肩背痺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痺痛,臂不舉。”所以,捏拿、艾灸肩井穴治肩痛、頸椎問題很有效果。

四、天柱穴

天柱穴位於後頸部正下方凹處,即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是治療肩膀肌肉僵硬、痠痛的特效穴位,本穴氣血乃匯聚膀胱經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陽氣所成,其氣強勁,充盈頭頸交接之處,頸項受其氣乃可承受頭部重量,如頭之支柱一般,故名。按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反覆20次。

五、後溪穴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通於督脈屬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古傳中醫秘籍上記載,它能“洩心火,壯陽氣,調頸椎,正脊椎”。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後溪穴配合天柱穴治療頸肩問題的效果極佳。

六、天宗穴

以對側手,手伸向肩胛骨處,中指指腹所在的肩胛骨岡下窩的中央處就是此穴。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主治肩甲骨疼痛、肩背部損傷。

七、合谷穴

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即是此穴。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有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艾灸或按摩合谷穴可以調理周身之氣。

八、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枕骨下方的兩側凹陷處,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風池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痠痛,偏頭痛等作用;以兩手指羅紋面,緊按風池穴部位,用力旋轉按揉幾下,隨後按揉腦後,做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


可憐的我沒人加關注


用益掌通掌灸大椎穴1分鐘,可以立刻緩解。




福恩陳紫靈


到醫院拍一下頸椎正側位或雙斜位片子,確診一下是什麼毛病,常見的病有骨質增生,椎間孔狹窄,韌帶鈣化,在根據病情對症治療。可以去推拿按摩,針灸,烤電,牽引。大多數人都是長期看電腦,玩手機等造成的頸椎病,可以有頭暈,噁心,頸部不適等症狀,平時多活動活動,做一下頸椎操也是不錯的。


鏡觀腸胃


首先是看怎麼舒服,比如僵硬還是活動受限。確定嚴重程度。再比如只是僵硬專業的按摩是完全可以緩解的。如果活動受限了,那就牽扯的問題比較多,首先要到醫院進行拍片看結構有沒問題。拍片沒有什麼問題的話按摩針灸都可以解決。切記“找專業的人士,最好是醫療機構。”


崆峒養正堂


用推拿按摩就好了,但不是這些一班按摩的人都能按好,也許他把你越按越嚴重。


用戶3819355455873


301脊椎運動機。唯一上身運動健身器材,頸肩腰三位一體,背部整體運動,促進頸肩腰的血液循環和肌肉協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d7184c51a6937d3798dbbb7f863e69da\

301運動機


可以使用活力舒貼一貼


茅臺鎮醬香酒莊



頸椎儀


去做中醫推拿按摩理療,拔罐疏通經絡,慢慢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