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彙天主教堂,遠東第一大教堂


徐家彙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彙區徐家彙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建築風格為中世紀哥特式。

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築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大堂頂部兩側是哥德式鐘樓,尖頂。高50米。大堂內聖母抱小耶穌像立祭臺之巔,俯視全堂,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佔地面積2670平方米,建築面積6670平方米,可容納3000餘人。

徐家彙天主堂由建築師陶特凡設計,法國上海建築公司先期於1896年開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1906年7月31日正式動工,耗時四年建設。1910年10月22日舉行落成典禮,教堂規模宏大,裝飾華麗,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仍奉聖依納爵為主保聖人。老堂則劃歸聖依納爵公學使用,改稱聖母無原罪堂。


堂內有蘇州產金山石雕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柱組合而成。地坪鋪方磚,中間一條通道則鋪花磁磚。門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成圖案和神像。主體牆上有巨大圓形花窗,其上鑲嵌彩色玻璃,建築造型挺拔莊嚴。

教堂有祭臺19座,正祭臺處寬44米,是民國八年復活節從巴黎運來,祭臺正中安置有聖依納爵及八位聖人雕像,雕刻精美,色彩鮮明。橫軸由南北耳堂組成,十字交叉點上方曾有一座鐘樓,有較高的宗教藝術價值

徐家彙天主堂內平日有彌撒,逢星期日及天主教節日,全天會有多場祭禮。在天主教四大節慶期間常有大規模的瞻禮活動,尤其是聖誕節期間。

內部的頂部迴廊,通過獨特的網狀設計結合空氣動力學原理,讓至少三層樓高的大廳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證在教堂的任何一個地方用平常聲音說話能傳到教堂的任何一個角落。在中間的橫廊的窗上有據說是修女自制的貼上去的窗花,很漂亮的顏色和圖案,還代表著聖心和聖母心的故事。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 9:00-11:00,13:00-16:00。注:週六:下午13:00~16:00,週日:下午14:00~16:00,有義工帶領參觀教堂,每半小時一批。彌撒時間:週六;週日。

交通 公交:926路,957路,56路,43路,816路,712路,931路,920路,南佘專線。 地鐵:1號線徐家彙站三號口。 門票 免費,但需憑票參觀。

改革開放以來,該 徐家彙天主教堂 徐家彙天主教堂(6張) 堂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場所,每年均有世界各地天主教人士前來參與宗教活動或參觀訪問,其中有香港胡振中樞機主教、澳門高秉常主教、林家駿主教、菲律賓海梅·辛樞機主教等;英國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凱瑞博士,南非聖公會主教圖圖博士來滬訪問期間,曾到該堂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