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成為“全球大賣”的機會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多少人對於“大賣”身份高不可攀,而他僅用一年便已創收800萬英鎊成為eBay的大賣家。當眾人爭搶著進駐主流平臺“分食”,他卻早已另闢蹊徑,在海外一些本土電商平臺賺的盆滿缽滿。

賺“快錢”容易,攢“口碑”難

早在2002年,Alan就開始在英國創業做eBay賣家,當時eBay還是個拍賣平臺。常年在英國留學居住的他,深諳當地電商市場,僅靠“足球賽”和“天氣差”兩個關鍵時間節點(前者採購後者銷售),他在第一年大概就賺了2000多萬元。

兩年後,Alan便停止在eBay平臺上售賣產品,開始打造自己的自營平臺。而當時他認為賣什麼產品無所謂,不管什麼產品他都能以高出市場30%的價格賣出去。他深刻洞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於營銷能力,很多流量也是來源於促銷活動,但他知道這種方式能賺快錢,但並不長遠。

到了2012年,平臺流量越來越貴,競爭也越發激烈,Alan清晰看到行業的發展局勢,他意識道:“未來沒有產品、沒有供應鏈優勢的賣家還是不具競爭優勢。”於是,他萌生轉型做服務商的念頭,想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平臺資源對接給更多的中國賣家。

他放棄成為“全球大賣”的機會

(圖/雨果小編與ESG集團CEO採訪現場)

打破“誤區”,這三類賣家適合進入新平臺

“做電商想要成功不只有擠進亞馬遜、eBay這樣的主流平臺,過去往往就是一些新興平臺拯救了我。”Alan透露,其實在新平臺中,沒有太多競爭對手,很容易賺到第一桶金;而主流平臺則壓力大,新賣家入場基本沒有優勢可言。

Alan指出新手賣家一種誤區:總覺得新平臺風險係數大,充滿未知,所以要去亞馬遜這樣成熟、流量大的平臺。但他們同時忽略了這些主流平臺的門檻很高,作為新手賣家既沒有資金、資源,也沒有運營經驗,就算進入平臺,也會很快被封號,浪費時間的同時也浪費成長的機會。

對此,Alan還舉出三種適合進入新平臺的賣家類型:

1、心有餘力型:通常指的是環球易購、有棵樹這類中國的大賣家,他們對於新興平臺也十分感興趣,作為拓展平臺和市場的機會,一有機會就進駐平臺搶佔先機;

2、不留遺憾型:這類賣家通常是三五年前錯過Wish/速賣通大力發展的賣家,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大賣,如今卻還是個中小賣家。現在看到有新的平臺商機,不想像當年一樣錯過發展機會;

3、獨具情懷型:指的是想要用心打造產品和品牌的賣家,不想在鋪貨、打價格戰的平臺“掙扎”,而是想要在精準的新平臺做好服務,有自己的旗艦店。

海外新平臺掀“來華潮”,既是市場需求也是自我驅動

而對於中國賣家來說,首先如果你在一個平臺做的很好,利潤很高,也不需要尋找另一個平臺,活不下去是尋求新平臺的根本原因。其次隨著平臺壯大,為了提升買家體驗不斷收緊規則,而賣家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如何能提升買家體驗?於是賣家假貨當真貨,舊貨當新貨來賣,平臺封號凍結資金關閉店鋪……兩者之間衝突愈演愈烈,這便導致有部分賣家開始轉移陣地,轉至新平臺。

另一方面,海外本土電商平臺迫於競爭壓力,如若沒有吸收優質的中國賣家(價格具有競爭力),都難以與亞馬遜平臺抗衡。但平臺一般不是很願意直接來中國招商,因為他們沒有中國團隊、缺乏資源、不懂法務等問題。

據Alan坦言,在2012年就已明確感知到多平臺運營的趨勢。因為公司跑的比較前,如果單靠一個渠道,風險很大。無論是由於買家或是競爭對手惡作劇任何原因導致渠道被封,那麼就意味著上千人的團隊跟著喝西北風。除了賬號被封風險,還有貨幣風險,現在外匯跌幅太難預測,必須要分散風險,越多銷售渠道的時候,貨幣的風險也會拉穩。

三大看好的新興市場:南美、中東和俄羅斯

“目前我重點佈局的有三大市場:南美、中東和俄羅斯”,Alan介紹道。

一個巴西,就有2億人口,而英、法、德三國加起來的人數都不及2億人口,南美市場的潛力可見一斑。據悉,現在已進入南美市場的中國賣家不超過200個,目前的問題是要入駐的賣家太多,遠遠超過平臺想要招收的數量,開賬號都來不及了。

眾所周知,俄羅斯市場最大的電商平臺是速賣通,但很快俄羅斯本土的最大電商平臺也要在今年8月底開始向中國賣家招商,這或將是對速賣通平臺的一種“壓力”。(文/雨果網 董小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