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當下中國經濟下行,最受不了的便是“經不起風雨”的中小企業,紛紛抱病臥床。一時之間,中小企業“門診量”激增,專家門診掛不上號,普通門診亦人滿為患。於是,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統一開方,從未有過的用藥量,從未開過的十全大補丸,紛紛用上。如此,當然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不過也切忌,別把中小企業的“身體”補“虛”了。

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中小企業病根在哪兒?

為什麼中國的中小企業經不起大風大浪?這與中小企業多年來的粗放式發展有很大關係,日積月累,問題來自方方面面,一旦市場下行風吹草動,中小企業便痛苦不堪。

中小企業融資難缺錢?大家可以看看你所工作的中小企業(絕大部分是),企業到底有沒有融資?企業到底缺不缺錢?如果你是老闆,有融資有錢了,你想把錢花在什麼地方?解決什麼問題?不要說員工搞不明白,恐怕老闆面對一大筆融資貸款時也搞不明白。這樣的中小企業,不是簡單融資和錢的問題,是發展理念的問題,是戰略的問題,是企業發展定位的問題。有的中小企業老闆房產幾套、孩子國外讀書、豪車、豪宅、存款都有,為什麼老闆不敢追加投資了?不知道做什麼呀,沒有方向啊,擔心害怕呀,怕投進去的錢出不來呀!

中小企業沒有市場?再請大家看看,你所在的民營中小企業做的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多久沒有進行技術或品質升級了?你們的產品和服務是被競爭擠掉的市場還是本身就沒有市場?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沒有你的產品和服務的立足之地,那就需要認真思考一下,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如何?對於市場和消費者來說,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怎麼樣?還要思考一點,你們公司有研發部門嗎?你們公司有切實可信的質檢部門嗎?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桿秤,如果自己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自己都不想吃、不想用、不想買,指望消費者買單,難度較大。

中小企業沒有人才?如果有讀者是中小企業老闆,可以思考一下,什麼樣的人才在您的企業裡能夠發揮作用,能夠幫助企業大展藍圖?這樣的人才到來之後,您會給予人才什麼樣的資源、條件和待遇?還有一點很重要,在民營中小企業裡,作為老闆,您在企業裡,是人才長板還是人才短板?若是人才長板,是不是您在創造價值別人在幫您實現價值?若是人才短板,是不是您的能力掣肘了公司的發展?如何讓人才幫您補齊短板?您是事業狂還是利潤狂?

中小企業稅費成本負擔重?不可否認,中國對於中小企業的稅費優惠力度不夠,中小企業負擔起來力不從心。然而,稅費可以減免,那麼減免之後,您的企業是否仍然感覺到成本居高不下呢?如若如此,可就要深思熟慮了。企業的供應鏈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成本?是否以最優價格採購的原輔材料?企業的生產製造環節是否存在效率低下和浪費情況?企業生產設備是否需要優化?企業生產流程管理和員工技能培訓是否到位?企業綜合管理費用支出是否過高?當官的多還是幹活的多?是不是董事長總經理有秘書、各部門總監經理有助理?您作為企業老闆,是否親自一點一滴地抓成本費用管理?

很多中小企業找我做企業諮詢診斷,我常常會問他們一大堆問題。為什麼?原因是很多中小企業根本從來就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問題,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做即合理”,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做出什麼改變。

我見過一家中小食品企業,沒有研發部門,沒有明確的市場戰略規劃。終於有一天,市場總監叫我去他們那裡做食品試吃,說是新研發方便麵產品。我欣然應允而去。我們試吃了幾款產品之後,把大家的品嚐問卷收集上來,進行統計。市場總監竟然這樣說,“不出所料,還是統一的這款方便麵比較受歡迎,那我們就按照統一這款方便麵進行生產。”我追問:“你們研發的產品呢?”市場總監回答:“我們跟隨市場,要比自己研發來得快。”

試想,這樣的跟在統一方便麵後面喝湯的企業,其經營狀況會如何?當然不會好。

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中小企業當下應該“補”啥?

目前,關於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補品”不斷,有來自國家的,也有來自地方政府的,也有來自銀行金融機構的。有的地方是18條,有的地方是16條,有的地方是14條,扶持政策層出不窮,政策出臺之快,政策出臺之不精準,實屬罕見。

從出臺政策的相關部門來看,核心意見就是一個字“錢”。企業不是成本高嗎?我們幫你減稅降費呀,再不成,我們幫你免了,可不可以?企業不是資金週轉有問題嗎?國有企業欠你們的錢不還,你們還不敢要,怕失去客戶,好,那我們出臺政策幫你把錢要回來,從而減少你的應收賬款,解決資金壓力。企業不是融資困難嗎?我們出臺政策,鼓勵銀行金融機構放貸,有抵押的必須貸,沒有抵押的也可以貸,盡職調查合格的必須貸,盡職調查不合格的整改後也可以貸。企業不是沒有市場嗎?我們幫你找幾個客戶對接,反正是國有企業,讓他們採購,而且還得付現款。

如此這樣對民營中小企業進補,可以說,僅僅是治標,根本無法治本。

中小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個不是減免稅、貸點款就能解決的問題,而這恰恰是中小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對於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企一策的扶持,有的問題出在研發創新上,有的問題出在產品品質上,有的問題出在企業管理上,有的問題出在市場營銷上,有的問題出在品牌運營上,有的問題出在企業服務上,不一而同。如果政府能夠出臺相關的諮詢服務補貼政策,中小企業便能夠拿得出資金來建立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計劃,具體落實實施,方可有未來。

中小企業跟不上科技研發和產品創新步伐。市場不斷創新,中小企業卻缺乏創新基因,於是只能採取跟隨戰術,跟著跟著就被競爭對手甩丟了,迷失了方向。也有一些企業,明明知道創新方向,卻由於技術研發能力和產品能力跟不上,而眼睜睜地失去發展機遇。在這個方面,政府擁有龐大的研發機構和大學研發機構的調動匹配能力,通過扶持資金和政策,激勵科研院所和大學與中小企業進行對接,減少中小企業技術成果獲得成本,增加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科研經費及成果轉化,一舉兩得。

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滯後。很多中小企業仍然處於落後產能階段,10年前的老設備沒有更新,生產環節技術改造滯後。老闆也清楚,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有能力做。政府可以發揮資源融合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做好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造,以政府擔保的形式進行融資租賃,減輕中小企業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成本壓力,也使得供應商獲得了業務。

中小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意識和能力。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只停留在人盯人管理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管理。企業管理層真心不會管,企業執行層真心沒法聽,就是這樣一種局面。於是,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和高管,不得不自己親自打樣兒,員工照貓畫虎,如此形成老闆和高管疲憊不堪,員工輕鬆自如。如果政府能夠提供相關的管理公開課,邀請具有實戰能力的企業家和管理專家,對這些企業進行一對一現場幫扶,便可迅速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成果。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理念落後。中小企業在市場營銷能力上的落後是全方位的,雖然企業家對於市場定位、渠道建設、整合營銷傳播等市場營銷概念耳熟能詳,然而真正具有先進市場營銷理念,並能夠制定具體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的企業鳳毛麟角。在市場營銷戰略上、在市場營銷計劃制定上、在區域市場拓展上、在電子商務營銷上、在品牌塑造及傳播上、在新媒體創建及運營上,很多企業仍然是個小學生。如此一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搞不出好市場,成為很多中小企業的通病。

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如何讓中小企業補而不虛?

首先,做好中小企業融資資金及相關補貼減免資金的使用指導。對於中小企業進來的資金要有明確的使用方向,要具備為中小企業賦能的作用。錢不是一給了之,而是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對於中小企業相關的能力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中小企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次,以此為契機建立法律法規約束機制。對於政府來說,對於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不是經濟低迷時的一陣風,而是要探索發展長效機制。一開始可以是規定規範,到後來形成系列的地方性法規,直到最後形成全國性的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系統性法律。

再次,協助培養中小企業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意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發展蘿蔔快了不洗泥,基本上以粗放型為主的發展模式比較多,精緻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比較少,既不能獨成一派,又不能有效補充大企業市場,生存得比較尷尬。這時,就需要引導中小企業找準定位,要麼發展高精尖,要麼做市場補充,形成先進的企業發展理念、創新意識和創新習慣。

最後,為中小企業創建公平的市場環境。無論是國家及政府採購,還是國有企業採購,都需要從制度上法律上,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市場份額,使得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到這些市場中來。過去,我們國家、政府、國有企業採購招標,往往通過註冊資本、營業額以及相關資質等人為地給中小企業設限,把中小企業排除在外。不利於市場公平,也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

各地陸續出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別把中小企業“身體”補“虛”了

結束語

中小企業在任何一個經濟體當中,都是經濟發展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給予中小企業在減稅降費、融資貸款等方面的扶持之外,還應該儘快建立法律法規等制度規範,通過法律層面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持續保駕護航。相信我們中小企業家有能力、有智慧、有勇氣把中國中小企業帶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