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上週,歐盟委員會剛剛批准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娛樂資產,X戰警終於可以迴歸了,可是“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卻離開了我們。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今天凌晨消息,漫威系列作者、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斯坦·李於當地時間12日,在好萊塢希德斯-西奈醫療中心辭世,享年95歲。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斯坦·李客串路人的《毒液》還在上映

前段時間去看了《毒液》,深有感觸。如今,漫威的IP炙手可熱。可是,回溯其77年的發展史,漫威也曾經歷資本泡沫、絕地重生。幾經跌宕,漫威的成長也成為一場動漫、影視與資本之間的博弈。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漫威的前世今生,以此紀念李老爺子。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嶄露頭角

漫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那時,公司名稱還是「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創立的,他也是通俗雜誌的創辦者。

當時,美國大大小小的漫畫出版公司鋪天蓋地,除了DC 憑藉「超人」和「蝙蝠俠」一支獨秀之外,各公司都想從超級英雄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漫威最早推出的超級英雄是「海王子納摩」,以及神奇四俠中愛出風頭的「霹靂火」。

結合社會背景來看,當時正值二戰,漫畫業也受到巨大影響。雖然尚未參戰,但當時美國人迫切希望,在遙遠的歐洲,有一位美國英雄。

漫畫變成滿足臆想的地方,於是1941年,漫威推出了「美國隊長」。這是一位充滿愛國主義的超級英雄,他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服裝,手持盾牌,對希特勒報以正義的鐵拳。「美國隊長」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甚至報刊亭有關漫畫都銷售一空。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同樣在1941年,古德曼的小舅子,16歲的斯坦利·萊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

當然,大家對他的筆名更加熟悉,他就是:斯坦·李(Stan Lee)。作為編輯和主要作者,李老爺子不僅創造了80%的漫威角色,也伴隨漫威公司歷經了70多年的滄桑。

二/50年代,混亂中崛起

50年代,戰爭熱潮褪去,英雄漫畫開始沒落。失去假想敵的漫畫英雄,紛紛銷聲匿跡。戰爭後社會滿目瘡痍,銀幕上黑色電影和B級片盛行,同樣,在漫畫界,色情漫畫、恐怖漫畫紛沓至來。

1954,美國漫畫管制總局出現(Comics Code Authority),規定所有漫畫不允許出現恐怖、毒品、情色和血腥內容,出版前必須得到總局批准。迫於當時的審查壓力,漫畫尺度也逐漸收緊,吸血鬼、狼人等角色被擱置。

然而,在嚴苛的監管之下,漫畫故事也索然無味,當時,美國漫畫銷售量直線下降超過50%。

在這樣的背景下,漫威開始崛起。1961年,公司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這個漫畫界近乎歇業的年代,Lee經過與出版商的鬥爭,1962年,終於推出了「蜘蛛俠」。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蜘蛛俠」誕生後的一個月內,在Lee的主導,漫威還陸續推出了:「神奇四俠」、「鋼鐵俠 」、「雷神 」、「綠巨人浩克」、「超膽俠」,還有團體組「X-Men」和「復仇者聯盟」,紅極一時。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試水影視

隨著社會潮流的發展,漫畫風格更多元化、更包容和順應潮流。70年代初,美國漫畫行業蓬勃發展。

此時,漫威在與 DC的變相價格戰中獲勝,公司的漫畫雜誌從每月 6本擴張到每月23本,銷量首次超過了 DC,成功在美國漫畫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不過,漫畫的讀者群體畢竟有限,對漫威來說,相較之下,電影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早在 1944年,漫威就曾試圖將漫畫 IP搬上大屏幕。但是由於電影拍攝成本低、背離原作、粗製濫造,如今早已被人遺忘。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與此同時,漫威也竭力向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推銷著自己的IP,但是,70年代,如果沒有龐大的成本支撐,後期特效很難呈現出超級英雄的魔力,因此很少有公司把寶押在漫畫電影上。

直到1978年,CBS製作的初代真人版「綠巨人浩克」的電視劇《無敵浩克》上映,該劇一共拍了五季,還衍生出三部電視電影《不可思議的綠巨人》、《綠巨人之審判》、《綠巨人之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雖然「綠巨人浩克」電視劇的收視率還不錯,但其他的漫威角色並沒有因此登上銀屏。比如《怪奇博士》自播出了試播集;由於擔心兒童模仿,CBS也沒有勇氣拍《霹靂火》;唯一播出的《蜘蛛俠》,由於特效耗資巨大,所以只拍了兩季,而且每一季都很短,播出時間也不規則。

因此,漫威只好選擇另一條路:出售改編權。在《綜藝》雜誌上,漫威曾登出整版廣告:xx俠是漫威的一百多個角色之一,隨時準備出現在你的下一部電影或電視之中。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1979年《綜藝》雜誌

但是,漫威的廣告猶如石沉大海,並沒有引起好萊塢的興趣。

走上雲端

80年代,漫畫管制廢除,美國漫畫開始向成人市場轉型,漫威作品更加成熟,故事轉向暗黑系,還出現了反英雄角色。此外,漫威的漫畫銷售也從街頭小攤變為直銷的漫畫店,漫展、漫畫收藏也開始興起。

與此同時,漫威和好萊塢洽談的真人電影也終於有了眉目。「雷神」、「銀色衝浪手」、「惡靈騎士」、「X戰警」、「怪鴨霍華德」、「神奇四俠」的改編權都賣了出去,ABC準備拍攝「超膽俠」的電視劇。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1986年,漫威被「B級片之王」新世界電影公司(New World Pictures)收購。在新世界看來,漫威完全有能力成為迷你版的迪士尼。

Lee當時很開心,認為漫威終於可以不再受制於人,可以自己製作電影了。然而還是too youth,Too naive。新世界自身也處在財務危機的邊緣,漫威是他們旗下唯一盈利的部門。1988年,經過一陣苦苦支撐,新世界不得不出售漫威。

接盤俠是當時露華濃的老闆,羅納德·佩雷爾曼,他對漫畫一竅不通。不過,佩雷爾曼對華爾街卻很瞭解,他擅長收購虧損企業後資產重組,關閉低利潤的部門,把財報漂亮後,再將企業賣出去。

於是,他開始運作漫威的上市的計劃,與國內的情況一樣,投資者往往不懂藝術,但DC作為成功案例,讓他們對於漫畫產業的利潤有所憧憬。

漫威的電影夢想似乎再一次出現了曙光。

陷入危機

1991年,漫威上市了。上市後的漫威開始大肆擴張,除了拼命推出漫畫外,還瘋狂收購其他公司,包括玩具公司 Toy Biz、卡牌廠商 Fleer、數家歐洲雜誌公司、卡牌公司 Skybox等等,同時也讓自己背上了巨大的債務。

更關鍵的是,佩雷爾曼對拍電影並沒有興趣,在他看來,電影行業高投資、高風險,不如把改編權賣給別的電影公司,然後通過賣玩具等周邊賺錢,這樣如果電影失敗,不推出周邊就是了。

就在此時,一邊是漫威春風得意,另一邊美國漫畫業的泡沫卻破滅了。大批漫畫店破產關門,漫威的銷售渠道受損。同時,一批明星畫家反出漫威自立門戶,成立了 Image公司,漫威損失了最具號召力的作者,銷量神話不再,股價也一路下挫。

雪上加霜的是,漫威的電影計劃仍然停滯不前,大肆收購也讓公司負債累累,漫威走到了危機邊緣。

彼時,漫畫角色電影改編權成為漫威的救命稻草,大量優質IP慘遭拋售,比如,當時漫畫銷量最好的「蜘蛛俠」賣給了索尼影業、「X戰警」和「神奇四俠」賣給了二十世紀福斯。

經過好幾年的調整,漫威終於擺脫了危機,並決心試水電影市場,1996年,漫威把原來購買的 Toy Biz股份賣回給 Toy Biz,換取現金成立了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

1998年,漫威影業和新線合作的《刀鋒戰士》上映。雖然「刀鋒戰士」在漫威英雄中並不出名,但這部電影卻相當成功。《刀鋒戰士》也成為漫威影業的基石,它向好萊塢證明了漫威角色的商業價值。

絕地重生

2000年以後,電腦特效技術日趨成熟,超級英雄的神奇能力也能得以展現。比如「蜘蛛俠」在高樓之間用蛛絲飛蕩,比如「閃電女」發射雷電: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這也使得《蜘蛛俠》和《X戰警》系列的票房成績十分漂亮。其中,2000年,《X戰警》上映,開畫週末票房就達54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近3億美元;2002年,《蜘蛛俠》上映,首週末票房即過億美元,可謂大獲成功。這也讓索尼和福克斯嚐到了甜頭。

《X戰警》的成功也宣告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復興。一夜之間,漫威的IP炙手可熱。

但是,在那個年代,動漫和影視的合作方式仍然比較傳統:漫威只是得到一筆授權費,並不介入製作流程。所以,當這些電影賺進幾十億美元票房的時候,漫威卻只有不到一億美元的進賬,而且從影碟銷售中也分不到一分錢。

直到2001年,漫威才有底氣宣佈退出CCA,參照電影的分級制推出了自己的分級系統,不再出售改編權,而是籤分賬合約。

2008年,漫威影業第一部獨立投資的電影《鋼鐵俠》上映,首週末票房將近一億美元。在片尾字幕之後,一段彩蛋出現,暗示漫威電影宇宙的建立:在這個世界中可能還存在其他英雄......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寄託著宅男夢想的鋼鐵俠開創了漫威電影宇宙

隨後上映的是《無敵綠巨人》,片中不僅出現了斯塔克工業的武器裝備,鋼鐵俠本人也在片尾出現。此後,類似的劇情關聯越來越多,最終,「鋼鐵俠」、「綠巨人」、「雷神」和「美國隊長」這四個角色在《復仇者聯盟》被串聯了起來。

其實,這對於漫畫業來說,早就司空見慣了。早在 40年代,漫威的漫畫角色就相互客串過。但是,這在電影行業,還是一種全新的拍法。要知道,當時福克斯手握「神奇四俠」和「X戰警」的版權,卻從沒考慮過讓他們碰面。

漫威用漫畫的思維做電影,使得電影票房大獲全勝。《復仇者聯盟》以15億美元的總票房,佔據美國曆史票房榜的前五名。自此,漫威出品的超級英雄電影成為文化品牌,一次次震撼著全球觀眾。

2009年,迪士尼宣佈以 40億的價格收購漫威。「小迪士尼」成為了迪士尼的一員。

不斷被迫軟重啟

漫威的操作模式雖好,但很難模仿。因為電影製片方手中 IP很少,難以支撐橫跨多系列的電影宇宙,比如福克斯手裡的《X戰警》。

實際上,在第三部《X戰警:背水一戰》中,鐳射眼、琴、斯科特、甚至X教授等重要角色相繼「領盒飯」,故事看起來已經結束了。在此之後,對於這一IP,福克斯只能從「前傳」入手了:

2009年,福克斯推出了《金剛狼》;2011年推出了《X戰警:第一戰》;2014年,黔驢技窮的福克斯拿出穿越-重生的殺手鐧,《X戰警:逆轉未來》上映。

這也是漫畫故事中的核心要素:未來的變種人即將會毀滅,必須回到過去才有機會拯救一切。

嚴格說來,「時間旅行」在科學上經不起推敲,而且過於氾濫的「穿越」也讓讀者感到厭倦。不過沒關係,電影的觀眾還沒被「穿越」刷屏過,用這一概念來實現「軟重啟」不失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剛好有一個永葆青春的「金剛狼」,派他去執行任務,並在最後成功地修正了歷史。簡直是完美!這也意味著,「X戰警」過去發生的事情依然成立,而自「金剛狼」修正以後,將會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2016年的《X戰警:天啟》,就是修正後的第一部。

不過,有一位朋友表示疑惑:最近幾年,在「X戰警」漫畫的劇情裡,有的重量級角色死去(X教授、金剛狼),有的被更改設定(快銀、緋紅女巫)。為什麼「X戰警」裡的主角沒有「主角光環」,總是掛掉呢?

說起這個問題,也就不得不提漫威和福克斯的博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X戰警」一直是漫威最暢銷的漫畫系列之一。當年,漫威走投無路賤賣IP。按照當年合同約定,福克斯連續停拍若干年後,漫威才可以收回版權,這個年限很長,可能不低於七年。

比如,福克斯也曾拿下「超膽俠」的版權,但自 2005年的《艾麗卡》之後,這個系列一直沒有再出新作,2012年,漫威就拿回了影視改編權,最後跟 Netflix合作推出了電視劇版。

但是,漫威今非昔比。上週,歐盟委員會剛剛批准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娛樂資產,大家心心念說,X戰警終於可以迴歸了。可是,李老爺子卻再也看不見了。或許,人生就是這樣,總會有諸多遺憾。

逝者已逝,生者仍需前行。希望老爺子,一路走好。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淚目,“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超級英雄永留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