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系”P2P遭遇滑鐵盧!恆大萬達綠地都認輸了

“房產系”P2P遭遇滑鐵盧!恆大萬達綠地都認輸了

上週,探長讀財盤點了“保險系”4家平臺的運營現狀,以及險企與P2P的合作模式。今天,探長將盤點“房產系”P2P平臺的運營現狀。據探長不完全統計,“房產系”P2P平臺共14家。其中,“開發商系”平臺共10家,“房產中介系”平臺共4家。具體經營狀況如下:

“房產系”P2P遭遇滑鐵盧!恆大萬達綠地都認輸了

4家平臺停止發發標,分別是恆大金服(恆大旗下)、海控金融(格力地產旗下)、小微金融(東方銀座旗下)、58錢櫃(58同城旗下)。

其中,恆大金服主要受“29號文”影響,被迫停止定向委託模式;海控金融早期曾涉嫌自融,2018年4月27日之後再無投標記錄,2018年9月運營報告顯示,平臺借貸餘額0元;小微金融出現逾期,7月15日發佈限制提現公告,8月4日,小微金融發佈債權置換房產兌付方案;58錢櫃宣佈轉型P2P之後,10月17日平臺發佈公告稱,為網貸監管規定,平臺引入第三方機構提前支付投資本息。

2家平臺轉型,分別是綠地廣財(綠地旗下)、萬達財富(萬達旗下)。兩家平臺也主要受“29號文”影響,被迫定製定向委託等理財計劃,產品類型均轉型基金,萬達財富還包括券商自管和私募基金。

2家平臺停業,分別是創盈優選(華潤旗下)、我家貸(搜房網旗下)。探長讀財注意到,創盈優選自2017年11月17日之後再無投標記錄,這也意味著,創盈優選已停業近11個月;2017年9月初,中國經營報報道稱,平臺自2016年底開始整頓調整,至今仍未對外開放貸款業務及理財產品。在此之前,媒體曾曝光我家貸涉嫌關聯擔保。

6家平臺正常運營,分別是鵬金所(萬科是大股東)、佳兆業金服(佳兆業旗下)、碧有貸(碧桂園旗下)、錢生花(花樣年旗下)、鏈鏈金融(鏈家旗下)、天下貸(搜房網旗下)。其中,待收規模最大的是錢生花16.41億元,待收規模最小是天下貸219萬元。利率水平均不高,錢花生12個月年化10%最高,鵬金所6個月年化6.7%最低。

6家正常運營的平臺中,鵬金所和鏈鏈金融的品牌知名度最高。令人遺憾的是,兩家平臺的規模已逐漸遠離頭部平臺之列。

2016年8月,萬科斥資3億入股鵬金所,成為了後者的大股東。2017年5月,布穀新金融報道,從2月至8月間,鵬金所已經變相為萬科輸送了3億元資金。顯然,這是鵬金所為繞開限額規定,以萬科員工名義借款,實現為萬科融資的目的。

探長注意到,貝殼找房從鏈家體系內獨立出來之後,鏈鏈金融的歸屬模糊不清,工商資料顯示,鏈鏈金融依然屬於鏈家網,但貝殼找房又單獨設立貝殼金控,並著力開展住房金融業務。

此外,早期金地曾捲入裡外貸的風波中,保利也曾涉足P2P業務。

2015年1月底,裡外貸發佈公告稱,“由於借款人高琴已被濟南警方控制,平臺已無法維持正常提現業務。”據悉,裡外貸高琴為濟南清大華創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清大華創)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值得注意的是,金地集團旗下深圳穩悅投資合夥企業持有清大華創80%股權。

保利俱樂部(高端會所)隸屬於北京保合利佳俱樂部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保利俱樂部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1800萬元人民幣,股東是北京湛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湛瀘投資”)、趙詩敏。據界面新聞報道,“湛瀘投資”2015年入股保利俱樂部之前,一直運營網貸平臺“財神駕到”。2016年年初,財神駕到發生大面積逾期,其官網目前已無法打開。

整體來看,“房產系”P2P整體正遭遇滑鐵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或與“房產系”公司的不懂互聯網運營有關,也與網貸監管政策有關。例如,監管先後叫停大標業務、金交所產品,以及“定向委託”等理財計劃產品。面對強監管,很多“房產系”資產出現“供血不足”,另外受“雷潮”影響,部分“房產系”P2P也出現交易萎縮。

值得肯定的是,“房產系”在運營過程中,普遍沒有采取激進的運營策略,不盲目追求業務規模,這讓“房產系”P2P無論繼續經營還是停業、轉型,都很少出現兌付危機的情況。據探長不完全統計,目前只有小微金融出現兌付困難,但平臺目前採取債權置換房產的方式兌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