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R-394K Strizh - Стриж

俄羅斯間諜電臺(Swift)Mark I and Mark II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R-394K是俄羅斯80年代研發的間諜電臺,是R-354的繼任機型。該設備完全獨立的,並使用內部電池作為電源。它具有一個模擬發射器和接收器,以及一個基於模擬磁帶的突發編碼器。該型號更高版本有一個數字突發編碼器。 R-394K代號為Strizh(Swift),服役期很短。它在1987年被全數字R-394KM取代。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至少存在兩種不同版本的R-394K,它們都非常少見。第一個有一個內置的基於磁帶的突發編碼器。這些收藏中很少有藏在收藏家手中。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圖片顯示了R-394K的更晚版本,甚至更為罕見的版本。它可以被看作是使用磁帶的早期模擬R-394K和完全數字化的後來的R-394KM之間的中途版本。發射機位於右上方,而最左邊的單元是數字脈衝編碼器。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該電臺與後來的R-394KM都使用同一個金屬外箱。所有電子產品都位於底部,包括電池,而一些配件則存放在頂蓋中。不使用時,可將耳機存放在金屬外殼頂蓋一部分的特殊支架後面。頂蓋還有一把2號螺絲刀和一個帶備用保險絲的小金屬盒。

版本

R-394K Mark I

這是R-394K的最常見版本。 它由帶有模擬PLL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以及安裝在左側的機械式磁帶式脈衝編碼器組成。

R-394K Mark II

這是極為罕見的R-394K版本,它在左側安裝了一個數字脈衝編碼器,而不是基於機械式磁帶的編碼器。 據認為,這種變體壽命很短,在R-394KM引入後不久就被替換了。

模塊化設計

電臺有兩種不同的版本:一種帶模擬(基於磁帶)突發編碼器,另一種帶數字突發編碼器。除了突發編碼器之外,兩款電臺是相同的。電臺具有完全模塊化的服務友好型設計。單元之間的主要接線固定在機箱內,每個單元通過sub-D連接器直接插入機箱。

除了電池,還有4個功能單元:

發射機(TX)

突發編碼器

接收器(RX)

電源單元(PSU)

四個母型子D型插座安裝在機箱內的短線上,以便與每個設備上的公型連接器相匹配。提供底部附加的導銷以牢固鎖定設備。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卸下所有裝置後的底盤頂視圖

每個單元都是完全獨立的。如果出現缺陷,可以輕鬆拆下模塊並更換新模塊,而不會丟失其他單元。這樣,當有新技術可用時,就可以用數字型編碼器代替基於模擬磁帶的脈衝編碼器。數字脈衝編碼器是過時的老式功能替代品。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R-394K Mark I

以下是帶模擬磁帶式脈衝編碼器的早期R-394K控制面板的簡圖。 俄文文本已被適當的英文翻譯所取代。 在最左邊的單元的中心是一個大的“斑點”,它實際上是一個保護塑料帶盒的蓋子。 在左下方是磁帶播放器的開始按鈕,並帶有警告:在開始之前倒帶。 左上角的外部電源連接器不在所有型號上。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R-394K Mark II

下圖顯示了後來的R-394K的控制面板。 在圖像中,俄文文本已被適當的英文翻譯所取代。 左邊是數字突發編碼器,在本頁的後面進一步描述。 它通過一個內部15路D型連接器(DB15)連接到其他電臺。 緊接著編碼器的右側是15V電池的空間。 目前,我們不知道是否有用於外部電源的連接器。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天線和合適的巴倫連接到發射機右上方的端子。 底部的兩個單元是接收器和電源單元。 一個外部10針莫爾斯鍵盤可以連接到PSU。 R-394K Mark II的數字脈衝編碼器在操作上與後來的R-394KM的編碼器相同。

電源單元PSU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右下方的單元(塊2)是電源單元(PSU)。電池電壓(12V)通過本機分配到整個無線電。此外,為外部莫爾斯發電機和其他幾個部件產生了8V的穩定電壓。左下角的三個黑色矩形陰影式按鈕用於選擇主要操作模式。

最左邊的按鈕選擇接收器,而最右邊的按鈕(標有紅色文本)啟用收發器。中間按鈕用於啟用校準器(標記)。通過按下3個按鈕中的一個來關閉電臺。

左上角的開關用於打開或關閉高架燈。燈安裝在發射器的主體上,用於讀取頻率刻度盤的刻度。這裡顯示的開關處於關閉位置。備用燈存放在機箱頂蓋內。

在開關的右側有一個5A保險絲,用於保護內部電池。最右邊的小開關可用於檢查電池電壓。按下時,發射器右上方的小表將顯示實際的電池電壓。右下角是莫爾斯鍵,可用於手動發送莫爾斯電碼信息,無需使用脈衝編碼器。莫爾斯鍵的左側是一個10針擴展連接器,其引腳如下: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請注意,原始手冊關於此連接器的固定是錯誤的。此外,在後來的R-394KM上固定相同的插座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型號的設備在連接到另一個時會受到損壞!所以,小心點。

一個外部莫爾斯鍵可以連接到這個插座之間的KEY和GND。該插座為外部莫爾斯發生器(早期型號)提供穩定的+ 8V電壓,併為任何其他器件提供原始的+ 12V電池電壓。 PSU還為發射機功率放大器(PA)產生穩定的25V電壓。在TX發射模式下,此電壓也可在擴展插座上使用。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發射機TX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發射器(方框1)位於右上角。這是一個非常複雜但非常巧妙的3個或多或少完全相同的頻率單元(VFO)的組合,其混合方式可以使用1500 kHz和13.499 MHz之間的全頻範圍,精度為±500 Hz。所有必要的內部頻率都來自單個12 MHz晶體振盪器。

上圖為從機箱中取出後的發射機。每個功能塊都安裝在自己的屏蔽外殼中,其中大部分是專用壓鑄鋁塊。這些塊安裝在軸上,以便在維修設備時可以輕鬆地“轉動”。

發射器質量良好。在三個頻率轉盤的每一個後面都有一個可調整的電容器,可以機械地“修整”以使刻度線性。

發射器電路非常複雜。為了使它更容易理解,我們將它分成了許多更簡單的程序框圖。我們先來看看主要的石英控制的12MHz振盪器。緩衝12 MHz信號後,它被分成幾次。所有的中頻都分佈在整個發射機中,並在各個地方使用。在最右邊是校準器,它為接收器產生一個500 kHz信號(方框3),併為發射器產生一個組合的20/100 kHz信號(按壓方框2上的校準器開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發射器單元(方框1)

實際的發射機由三個獨立的VFO組成,每個VFO都產生一個精心設計的頻率範圍。 VFO-1控制輸出頻率x1000。 它由一個500 kHz信號饋送,併產生17.5 - 29 MHz範圍內的頻率。 另外兩個VFO(2和3)由20/100 kHz信號驅動,產生2 - 3 MHz範圍內的較低頻率。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發射器單元(方框2)

上面的框圖顯示了每個VFO的頻率範圍(紅色)。 圖表底部有四個混頻器,將三個VFO的輸出與主振盪器的1 MHz和12 MHz信號相結合。 最後,使用低通濾波器(LPF)來確保僅使用1.5 - 13.499 MHz範圍內的頻率。 濾波器後面是功率放大器(PA)和天線匹配器。 右側的連接是天線(A)和平衡(C)。

請注意,在將VFO-3的頻率應用到第一個混頻器之前,首先將頻率除以20。 緊接在分頻器之後是一個移相器,用於在選擇相位調製(F1)時調製來自脈衝編碼器的莫爾斯信號。 現在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VFO。 下面的框圖顯示了一個單獨的VFO,實際上它是一個模擬PLL: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發射器單元(方框3)

參考信號輸入到左側,而手動調節的自由振盪器在右側。兩個信號在一個驅動直流放大器的鑑相器中進行比較,然後是比例積分濾波器,最後是一個電壓放大器,用於向自由振盪器施加一個校正信號。一旦頻率刻度接近參考信號倍數的頻率,PLL鎖定並且指示燈由DC放大器驅動。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使用中的R-394K顯示了校準器(標記器)正在運行。

上圖顯示正在進行刻度校準。打開校準器(PSU上的中間按鈕),並將刻度盤分別設置為標記位置。秤上方的指示燈應點亮。如果指示燈不亮,請調整撥盤直到它完成。然後用錶盤下方的兩個大螺絲調整細線。

一旦電臺已經充分升溫(即大約10分鐘後)並且標尺被校準,任何頻率都可以以±500Hz的精度進行調整。發射器產生的HF輸出功率約為10 W。

這對於150到1200公里之間的範圍通訊是足夠的,當然也取決於天線、一天的時間和使用的頻率。它可以在-20°C至+ 40°C的環境溫度和98%(35°C)的溼度下運行。

突發消息通常以5位數組的形式發送。當與幅度(AM)一起使用時,電臺可以發送約每分鐘12個這樣的組。但是,使用相位調製(PM)時,數據可以每分鐘167組的速度發送(在脈衝編碼器上選擇F1)。 PM是通過將莫爾斯信號直接注入VFO-3的移相器來實現的(參見上文)。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接收器RX

接收器(方框3)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單元。它通過DB15連接器連接到機箱的固定接線,所有電源,控制和高頻信號都通過該連接器提供。單獨的電路均內置於各自的金屬外殼中,作為一個可輕鬆更換的緊湊型模塊化單元組裝在一起。該接收器是一個三級超外差設計,具有190個固定的晶體控制通道,如下面的框圖所示。

在前面板上有兩個通道選擇器(標記為I和II)以及一個兩位開關(III),允許第一個通道選擇器(I)在兩組晶體(1和2)之間進行選擇。同一個選擇器(I)也控制天線輸入放大器的預選濾波器。

第二中頻IF由另一個晶體組成,由另一個選擇器(II)控制。這導致第二中頻IF頻率為501.7 kHz。最後,可以用電容器(TONE)調節的第三階段將信號轉換為放大到耳機電平的可聽LF頻率。

下面顯示接收器的簡化框圖。第一個功能模塊在這裡顯示為一個帶通濾波器,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帶有一系列校準預選濾波器的兩級MOSFET前置放大器,以獲得最佳的選擇性。第一個通道選擇器(I)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它由連接到它的三個電路中的10位5層旋轉開關組成。第二個選擇器要簡單得多。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接收器模塊(3)

來自發射機的500 kHz校準信號可以在第三階段注入,以便TONE調整可以歸零。 此外,來自突發編碼器的可聽音直接注入到LF輸出級。 它可以用來監視任何輸出的莫爾斯信號。

模擬連拍編碼器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最初版本的R-394K在最左邊的位置有一個模擬磁帶式脈衝編碼器。它允許預先錄製的(加密的)數字信息以高速播放,以儘量減少截取和檢測的風險。一個備用磁帶隨收音機一起提供,並存放在一個金屬盒內,金屬盒與盒頂蓋集成在一起。

最左邊的單元由一個空白麵板組成,中間有一個矩形“斑點”。該blob實際上是一個可以打開的蓋子。盒蓋下方是金屬帶盒,與R-353間諜電臺非常相似。

上圖顯示帶有金屬膠帶的透明塑料盒,當蓋子打開時,它會被打開。磁帶本身穿有方形的鏈輪孔,由磁帶播放器內的齒輪驅動。目前還不清楚,編碼信息是如何記錄在磁帶上的(內部或外部)。

早期的R-394K照片由意大利收藏家Antiono Fucci友情提供。更多信息可以在他的網站上找到。目前,我們還沒有完整的R-394K文件(只有部分手冊)。如果您可以提供更多詳細信息,請與我們聯繫。此外,我們仍在尋找這種模式,以便將其添加到我們的收藏中。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數字突發編碼器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某個時候,引入了數字脈衝編碼器。 它適合最左邊的插槽,並提供老化的基於模擬磁帶的脈衝編碼器的插件替代品(見上文)。 新型編碼器功能與後期R-394KM的集成脈衝編碼器相同。

脈衝編碼器由一個紅色的5位7段LED讀數器,10個按鈕和兩個紅色LED組成。 它與冷戰後Severok-K間諜收音機提供的外部脈衝編碼器在操作上也很相似。

目前,我們的R-394K中的數字脈衝編碼器無法工作,因為它的一部分已經作為非軍事化過程的一部分被刪除。 我們希望在適當的時候能夠恢復原有的功能。 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將提供該單元的完整操作說明。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暫時請參考R-394KM的內置數字脈衝編碼器。

配件:

R-394K通常裝在一個大型木箱中,並配有許多配件,備件和完整文件。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部件已供應,迄今尚未找到完整的套件。 目前,我們必須依靠手冊中列出的項目。

帶4個單元的金屬外殼

帆布雨衣

電池

發電機(用於為電池充電)

頭戴耳機

2盒式磁帶(僅限較早版本)

備件(5個保險絲和2個電子管)

帶桅杆的天線

操作手冊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80年代俄製間諜電臺R-394K|小巧、精密、電路複雜

source:http://www.cryptomuseum.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