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的股權激勵,哪家更強?

小米:以人為本的股權


1.創業初期:

初期創業:用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2.股權商榷

第一步要分享夢想,認同你的夢想之後,第二步要做的是,他在整個創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貢獻。我們這個股份要分幾塊,每個人要拿多少是合理的,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的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麼,其實一對就差不多了。


華為和小米的股權激勵,哪家更強?



3.價值觀統一

找合夥人,我們是花很多時間交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擁有感,他們是公司的主人,是跟你一起辦這個公司的。你認不認同我這個人,你認不認同我們要做的事情,接著是你怎麼看你在這個公司的貢獻。大家在一起討論股權也很重要,是一個對錶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決定跟這個人合夥,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這種很微妙的東西,千萬不要因為這個討論傷了感情,否則很難再合作。溝通的時候要統一價值觀,統一語言,大家共同遵守一個共同的邏輯,可以減少很多的糾紛。



華為:虛擬股權

虛擬股權的來源

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員工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裡去,他們通常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同時,這些員工不會在工商登記上出現,其股權全部由華為工會代持。

從本質上來說,這只是華為單方認可的員工股權,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權,而是華為和員工通過契約方式約定的一種虛擬股權。

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淨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經過十多年的連續增發,華為虛擬股的總規模已達到驚人的134.5億股,在華為公司內部,超過8萬人持有股票,收益相當豐厚。


華為和小米的股權激勵,哪家更強?


華為虛擬股權的另一個作用——獲得融資

虛擬股制度實行之後,華為公司的這套分紅激勵體系一路發展順利——通過虛擬股增發的形式,華為獲得了大量的資金。自2004年開始至2011年,華為控股工會和任正非兩家股東新增持股63.74億股,總計增資275.447億元。

華為公司每年度發行股票數額,均由兩個實體股東按當年每股淨資產購買,然後,控股工會再發行等比例虛擬股出售給“奮鬥者”們。2004年至今,華為員工以購買虛擬股的形式通過華為工會增資超過260億元。

反觀華為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中興通訊,其在A股上市以來累計募集資金不過24億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資不過21億港元,融資力度高下立判。

我們認為,華為虛擬股融資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權股權激勵更具效果。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只能發行新股,或者既有股東出讓老股,資源有限,而且要經過股東大會批准,操作起來成本很高。虛擬股則可以無限增加,股票來源不是問題。另外,內部發行,幾乎沒有監管成本。

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員工的動力,而不是通過員工融資,不可以本末倒置。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

股權激勵不是讓公司所有人成為股東,而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股權激勵的核心目的並非僅僅在於培養了多少個股東,而更在於打造了多少個像老闆一樣思考和行動的小老闆、合夥人。

請關注股權君,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交流。私信我,有股權資料大禮包奉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