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據新華社電,從5200萬元到千億元級銷售額,過去9年的“雙11”電商購物節用爆發式的增長證明了線上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在互聯網的土壤上,技術、物流、營銷、金融等領域不斷創新,培育出了成熟的電商市場和全球最大的購物節。開始思考這10年中技術的迭代、行業的創新和消費觀念的變化。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10年雙十一改變了什麼?

針對這一話題點,網友們可謂眾說紛紜,爭論點總結如下:

1、移動支付日益發展成熟是其中變化之一。還記得一個叫作“U盾”的工具嗎?它曾經是淘寶購物的必備神器,且有著繁瑣的安裝驅動、下載證書等環節,如今已簡化為指尖在屏幕上的輕觸。

2、“爆倉”時代已漸漸遠去。在集中爆發的快遞業務量面前,物流的發展曾經像一個疲於奔命的追趕者。但隨著智能物流的建設,“爆倉”被提及的頻率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機器人取代了“雙11”原本的“人海戰術”,分揀準確率幾乎可達100%。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3、從商業創新走向產業數字化。“買買買”這個簡明直白的口號幾乎伴隨著“雙11”的誕生而被喊響。買永遠是電商節日的主題,但是買什麼卻因為商品品類的激增、消費觀念的更新而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來自阿里的數據顯示,2009年的“雙11”,淘寶僅有27個品牌的產品上線,但今年“雙11”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8萬個。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10年雙11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一、先從快遞的發展歷程開始說起:

中國快遞業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發展階段:

◆1980-1993,主要是EMS一統天下;

◆1993-2005,外資公司以合資方式在國內經營,大批民營快遞公司如順豐和申通成立;

◆2006-2012,外資公司可以在中國全資成立子公司,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導致民營快遞公司高速發展;

◆2013-目前,隨著電子商務進入成熟期,網購商品呈現多樣化、全球化趨勢,快遞公司圍繞快遞業務外延擴張,向綜合物流轉變。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總的來說,快遞行業在經歷過2011 年以來50%以上增速的井噴發展階段後,增速將穩中趨緩。行業內,通達系、順豐、EMS組成的第一梯隊你追我趕,龍頭競爭激烈。行業外,阿里、京東等電商染指快遞,倒逼傳統快遞轉型升級。冷鏈物流、快遞下鄉、跨境物流等開闢快遞新戰場,倉配一體、供應鏈金融,電商等轉型綜合物流躍躍欲試。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二、近兩年,對於快遞三輪都有哪些呼聲?

“最後一公里”難配送,建議制定快遞車輛通行標準。

快遞收寄驗視落實難,建議細化收寄環節義務規範,其中包括規範快遞人員從業標準;強化監管部門監督管理;統一個人信息採集源頭。

高鐵運輸能力受制約,建議設計適合快遞運輸專列。 

政協委員諫言中提到:應保護快遞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應在條例中明確公文寄遞專營;應加強快遞業與物流業協同發展;應建快遞案件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應具備“綠色發展”理念。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三、10年雙11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據行業媒體報道,2017年12月,宗申車輛成為快遞專用車首選品牌,三年累計供貨超過10萬臺;10月23日,河南隆鑫以“志同.共澎湃”為題召開新品發佈會,其專用車輛(環衛、物流)再次成為焦點;10月19日,“2000餘輛快遞三輪合法上路,青島小哥美滋滋”.......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還有隨著國家倡導的低碳、節能、環保、便捷發展理念,以及網購已逐步下沉到縣、鄉、村3級網點的國情,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物流園通過整合中通、圓通、申通、惠通、韻達運送平臺,實現了所轄地區的物流配送全覆蓋。這一切離不開的正是各企業生產的快遞三輪車。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在當下雙11購買的過程中,大家或許搶到的不僅僅是便宜,更是創新;等待的不僅僅是包裹,更是快樂。這其中離不開的正是快遞三輪車的功勞。

對於常規三輪車下滑的當下,特種車細分品類中的快遞三輪市場成為不少企業的突破口。

10年雙11改變了什麼?給三輪車企帶來了什麼?


回到10年雙十一給三輪車企帶來什麼的話題?筆者的觀點是,10年雙11促進了三輪車企特種車品類銷量的提升,為三輪車企業帶來了的新的發展方向,維繫了三輪車企的生存性問題,是快遞三輪車市場銷量的晴雨表,更是三輪整車企業、配套企業、經銷商寄予厚望的發展型市場突破口。

最後,針對“10年雙十一給三輪車企帶來什麼?”這一話題,如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分享你的切身體會。

對於以上觀點,紮根行業多年的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分享關注留言參與討論!詳情“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