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黃日華

大俠黃日華

很喜歡黃日華這名演員,總覺得他扮演的影視劇總很精彩入情,於劇中人物形象把握的總是那般恰到好處,不差毫釐。一部《射鵰英雄傳》,郭靖在他的扮演之下顯得是那麼的栩栩如生,形同真人,成為眾多版本中的經典絕版;同樣,在《天龍八部》中,武功蓋世,豪氣沖天,光明磊落,頂天立地的喬(蕭)峰又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一位英明、神武、悲壯、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在他身上彰顯的逼真絕倫,令人蕩氣迴腸。

大俠黃日華

我是伴著時時的震撼和感動的淚水看完這部戲的大結局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喬峰,儘管他是契丹人,可他心繫天下,心懷萬民,他將他的一生正義和榮華富貴毫不猶豫的獻給了宋、遼人民。他希望兩國和平,永享太平;他進身苦諫,無濟於事;他不忍宋遼開戰,兵連禍結,致生靈塗炭,累及萬民,於是,危機緊迫關頭,他俘虜遼帝耶律洪基,逼其撤軍,並讓他在三軍前折箭立誓:“有生之年決不侵宋。”他憑一人之力,扭轉乾坤,力挽狂瀾,化解了一場宋、遼兩國刀兵將起有驚無險的燎燃、危難之勢。雖然他成功的阻止了兩國間的一場殘酷戰爭,但同時他也將自己逼到了毫無退路的絕境之地,侵宋不成,遼帝惱羞成怒,絕然下達了對他的封殺令:“它日蕭峰再踏遼國一步,殺無赦!”他說他“身為契丹人,今日迫於形勢,挾持皇上,大逆不道,是契丹的大罪人,愧對皇上,愧對大遼,再無顏面立於天地之間。”他無慾苟活,引箭自裁,殺身成仁,以謝天地,毅然決然的結束了他那威震江湖、博得人人敬仰的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的慷慨、非凡、輝煌、壯麗而又光明磊落的英雄一生。

他,一個心繫天下黎民百姓,滿腔正氣的英雄豪傑,只因為是成長在宋土的契丹人,被人揭發,結果身繫於為難之際,作難於兩國之間,不忍宋遼開戰,開罪遼帝,為國不容,最終天下之大,卻無他容身之所,導致英雄末路的悲壯人生。這樣的死——為民族大義拋頭顱、灑熱血,殺頭成仁,捨身取義,我們惋惜之餘,也深深震撼,我們永遠記住他,記住這個為了千千萬萬黎民百姓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並無比光輝的大英雄形象,他的死,實在是重於泰山,雖死猶生,死得其所,是永遠為人所敬仰的光輝、傳奇典範。

也許在當時那個政局動盪,烽煙不息的戰火年代,他的死是無可避免的必然一幕:宋室衰微,朝政陵遲,耶律遼國自恃強盛,虎視眈眈,對宋土覬覦之心,由來已久。如此情勢,註定了宋、遼之間一場避不開、免不了的戰爭之虞。喬峰自幼在南國長大,身蒙大宋撫育之恩,儘管他身懷契丹血統,又巧然機緣,與遼帝耶律洪基不打不相識,義結金蘭並被賜封遼國南院大王,可謂榮歸故里。但遼、宋於他,誠如手心手背,兩國開戰,作為中間人的他,於心何忍?正因如此,遼帝意欲南征,封他為前鋒,他一再冒險力諫,言辭懇切,最終激怒遼帝,觸犯天威,身遭囚禁。我們想象並設身處地的理解著他內心充滿的極度痛苦和矛盾:他是契丹人,身懷契丹血統,但同時又是半個漢人,在南朝長大成人,建功立業,對大宋滿含感情。然而,他畢竟身為契丹人,苦阻南征,違背聖命,是為不忠;而倘隨帝南侵,致兩國交戰,又悖逆父意,是為不孝;且宋國於己有養育、再造之恩,“所謂飲水思源,又豈可忘恩負義”,行此不義之事。領兵徵宋,攻城掠池,致萬千黎民流離失所,使生靈塗炭,他於心不忍。正如他所說的:“忠孝難全,仁義無法兼顧。”無論阻不阻止這場戰爭,他都身陷於兩難境地,揹負著巨大的身心包袱,而這種包袱,又是最讓人充滿無奈、痛苦和難以忍受的——民族包袱。

如此作難的局面,也許只有一死,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是最好的結局。這一死,讓他的英雄形象更加鮮明,儼然成為天底下最悲壯、最感人,也最永垂不朽、千古絕唱的一幕。

大俠黃日華

他,喬峰,可謂真正的大英雄、大豪傑,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單其武功造詣,已是世間罕見,鮮有其匹,“北喬峰”之名果然名副其實,威震天下。一開場,他就顯示出不凡的出場氣勢——單人一匹馬來也匆匆,一出手就立解幫眾危困之急,還有那招架還手間的大開大合,氣勢如虹,儼然就是一副英雄本色。即便惡鬥中身中箭矢,也毅然拔出,昂然挺立,並喝上一壺酒,繼續戰鬥。這份凜然氣概虎膽豪情,也真真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敵眾我寡,掩護幫眾撤退,不顧安危,與強敵力拼,令對手忌憚;江湖各大門派齊集少林,挑釁滋事,他一人獨鬥世間三大高手猶顯有餘;救阿朱,聚賢莊一役惡戰,一人獨對群雄,驍勇神威,殺得血肉模糊,悲慘可陳,令群雄破膽變色;一掌之下令吐蕃僧鳩摩智心胸窒塞,月餘不得康復;救中原武林脫離遼兵重兵重圍,孤身一人於千軍萬馬之中,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

似乎只要有他在,任何人都勝他不得,真真是英雄豪傑,獨步天下。

他一身豪氣,義薄雲天,讓人感受到源其性情深處那豁達豪邁重情重義的俠者風範。開場為救幫眾長老突出重圍深受重傷,回來猶意邀眾人開懷暢飲,還說:“區區小傷,不足掛齒,難得大家相聚一場,正該開懷痛飲,喝它三百杯……”果然是“劇飲千杯男兒事”的英雄豪情;在客棧,他一人獨飲,氣宇軒昂,顯得威武不凡,令段譽暗心喝彩,比酒力、腳力、義結金蘭,顯得他英雄豪情;替燕子塢慕容復洗脫罪名,他千里迢迢遠赴大理,澄清事實,為其作證,言明少林高僧玄悲之死實有另因,與慕容復無關,並於大理天龍寺出手相助,解其被困之急,雖因此事招致江湖風言四起,一時間流言蜚語,被牽連受累,也不避嫌怨;救阿朱,他不念是與自己已有間隙的慕容復的貼身使喚丫鬟,仗義出手,甚至挺身冒險親赴龍潭虎穴聚賢莊肯請薛神醫施以妙手,更不惜在莊內惡鬥群雄,致使身受重傷,險些送命;帶領丐幫保家衛國,驅除韃虜,令群夷不敢來犯;慘遭汙衊、陷害,被驅除丐幫,但得知幫眾被西夏圍困,毅然仗義相救;及為遼國南院大王,不忍遼宋交戰,以一箭化干戈之急,免讓千百萬宋、遼百姓徒受兵戈戰亂之苦,以身殉國,更是將他的義薄雲天展示的淋漓盡致,不折不扣的可謂“為國為民” 的“俠之大者”。

而他所獨有的那一身陽剛之氣,又盡情展示著他凜然氣概和威武形象,正是“君子不重,則不威”的典型寫照。

最讓人感動的,是他阻止宋、遼兩國交兵,千鈞一髮之際演繹出的危機緊迫關頭,消除干戈,化險為夷,以一箭退遼軍兵,以身殉國的悲壯一幕。那一幕,驚心動魄,蕩氣迴腸,震撼人心,可謂天底下最難能罕見的千古絕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他的寫照,他以對宋遼兩國的赤子之心留下了忠肝義膽碧血丹心的震撼一幕,使遼帝“有生之年絕不侵宋”,更讓普天之下人人得享太平,免遭戰亂殺戮。這樣的起死人,肉白骨,身同再造之恩,又如何不讓人身心震憾,天下後世又有誰不備感其德呢?儘管最終他是悲憤的不得不死,但這樣的死卻是讓人永遠懷念,同時也更讓他光輝永固。

最讓人感動的,還在於他對阿朱所表現出的至真至情:無論是聚賢莊浴血奮戰,獨戰群雄,殺的屍橫遍地,血肉模糊,自己也重傷之下,險些喪命;還是最終因尋仇心切,誤殺阿朱,表現出的心如刀絞,痛不欲生之下長守墓前,一跪不起,甚至想一死了之;還是情有獨鍾,義重深情,始終念念不忘,並立下重誓,決意一生決不另有她愛,並在西夏溢於言表的說出那肺腑之言:“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心愛之人一起在關外牧羊,從此再不理會江湖的恩恩怨怨……只可惜心愛之人早已亡故多年,蕭峰曾立下重誓,終身不娶,孤獨終老。”都是他俠骨柔情的真情寫照,說俠骨柔情,那是真正的俠骨柔情,他曾說自己“自認為是賤命一條,但願死的轟轟烈烈,死而無憾,但沒想到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願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的陪著你,和你一起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他對敵人疾惡如仇,渾身也處處流露著大義凜然、威武不凡的英雄氣概,然而對阿朱卻是情深義重,至死不渝,也許這種剛猛之中包含著俠骨柔情的衷腸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傑,也是真正的好男兒、大丈夫。

大俠黃日華

段譽,溫和文雅,心地純善,熱心溫厚,平易近人。他的溫文爾雅恰與喬峰的陽剛一面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都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很好品格。

他出身皇門,可謂養尊處優,雖然自幼不喜舞刀弄槍,殺人打鬥,所好者唯佛經而已,但獨闖江湖卻讓他屢有奇遇而屢獲世間奇學。偶然機緣又成為百毒不侵之身;客棧中與喬峰邂逅,結成兄弟;後又結遇虛竹,義結金蘭……,他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最終讓他成為江湖中的耀眼、新星人物。這是他的造化,或許也是上天垂青,賜給他的傳奇、完美人生,而這也恰好與他的貴重身份相得益彰。

然而,他是個特別多情之人,他曾屢屢跟隨慕容復一行,目的只是為了多看一眼那個有著天生麗質容貌嬌好的“神仙姑娘”——王語嫣。雖然時時遭受冷落、嘲諷和奚落,卻始終逆來順受,依然如故的如影隨形。他對那個王姑娘似乎痴情的死心塌地,縱然為她赴湯蹈火犧牲性命似乎也在所不惜,即便明知自己是一廂情願,痴心妄想,卻陷溺其中,不可自拔,就算屢屢被人譏諷、冷嘲般的侮辱、謾罵,卻依然鬼使神差,厚著臉皮般的苦苦跟隨。

但他的命運總是極好的,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精誠所致,金石為開”。他的宅心仁厚、純潔善良及甘願為伊人犧牲、奉獻的純真摯情終於打動了那個讓他心儀已久的王語嫣,而與此同時,那擁有著冰清玉潔和凝情嬌柔的王語嫣也最終對始終待自己不冷不熱若即若離的表哥慕容復失望之下悄然離其而去。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爭與不爭,夫天下莫能與之爭”,也許這是他最真切的寫照。他最終得到了傾心佳人,而後又繼承了大理皇位。他雖自始不渝的對王語嫣傾心不渝,也自始至終曾無數次無私至誠的出手相助,甚至不惜丟掉性命為代價挺身相護,卻心中未可不知自己只是一廂情願,難有善終,而之所以仍依然故我的“枉費心思”,做著“襄王有夢,神女無心”的“無用功”,也只是為了多為對方做些事、盡些心罷了。然而,天道難測,世事難言,有時明知了無希望的事,卻最終能渺茫成真。造化弄人,因為利慾薰心的慕容復,為興復大燕,志在必取,對錶妹而不冷不熱,而一再違心相欺,甚至因屢屢挫敗,冷漠寡情,六親不認,最終丟掉傾心佳人,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知不覺的將一朵蠻好的繡花球拋給了段譽,促成二人秦晉之好,成一美好姻緣;他的皇位亦是,他原本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但爹爹身死,伯父出家,皇位只能由他接任。故他不爭卻遠勝於爭,不爭而俱有。可謂“不爭而善勝”,“善勝者,不爭!”

勿庸置疑,他是最幸福、美滿的。無論是江山,抑或是美人,最終都是那麼自然而又理所當然的盡歸屬於他。或許,也本該如此,因為他純潔、善良,是個仁者,而仁者總是無敵。

大俠黃日華

虛竹,一個熱心過人,樂善好施,又顯得傻傻、迂腐的小和尚。但你永遠不要對那些熱心過渡,或傻傻的顯得迂腐不堪的人輕視、看不慣,你在某些地方會不如他,甚至在骨子裡就不及他,輕視、看不慣會讓你犯最低級、無知的錯誤,而且好人總會有好報,就是傻人,也會有傻福。因為他的熱心過人,又熱心的頗顯傻傻、迂腐,卻讓他有享不盡的人生奇遇。為了救人,情急之下他破去費盡心思而天下有能之士苦思難解的珍龍棋局,得逍遙派掌門人無涯子數幾十年功力併成為繼承掌門人之位的人選;救天山童姥,他獲得蓋世神功,又結遇西夏公主,成日後西夏的大駙馬。他年紀輕輕便身兼著逍遙派諸般神功絕學,即是逍遙派掌門,又是靈鷲宮尊主,還因為以德服人,除去許多人身上那令人痛不欲生苦不堪言的生死符,而受七十二島島主、三十六洞洞主莫大敬重,而本身他還是堂堂的西夏大駙馬,甚至還是擁有著泰山北斗名號的少林寺方丈前塵之子。他奇遇之奇,又身世之奇,可謂天下絕奇,無人可與比擬。

儘管他後生騰達,但同時又有著悲天憫人的寒苦身世:爹孃不能相認,一家未能團圓,自小伶仃,就寄養寺院,及至全家相認之際,卻又是生離死別之時,爹爹身死,親孃自裁。人,前半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看後半生如何,而他,是先苦後甜而後得福,符合輝煌之人的一般成長路徑。

大俠黃日華

慕容復,用喬(蕭)峰的話說,是:“心高氣傲,凡事老謀深算,豈不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見冥冥之中一切自有主宰。”想當年“北喬峰,南慕容”之名是何其的威名赫赫,“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的慕容復又是何等的威名不凡。然而,他總想著結交天下各路英雄人馬,意欲在自己的復燕大業上群起而助之,結交天下各路英雄人馬也便了,無可厚非,但他的結交方式、舉動,卻又猶如巴結、攀附,卑躬屈膝,絲毫不顯得光明磊落,甚至欲達目的,不擇手段,更因屢屢不得志而愈顯焦躁、殘忍、暴戾,喪心病狂,最終也葬送了自己。

其一心欲結天下各路英雄以助其復燕大計的念頭最終讓他利慾薰心之下,變得冷酷、陰狠,繼而對一向凝情嬌柔溫柔賢淑自始至終一心在旁精心侍侯的表妹不冷不熱,且一再違心相欺,甚至為了應選西夏駙馬對錶妹絕情相待,就算見其尋短輕生,也袖手旁觀,視而不見,甚至為巴結攀附四大惡人段老大卑躬屈膝,大失體統,更兇殘暴戾的向一直跟隨自己的侍從狠下毒手。可謂心智泯滅,喪心病狂。

大俠黃日華

“時勢造英雄”,但時勢同時也能將一個人從頭到尾盡情毀掉,當陷入困頓、失意,走不出,也放不開時,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就很容易讓人焦躁、暴戾、陰狠,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面目全非,判若兩人,最終走入人生的萬劫不復之地。所以,人必須得控制自己,尤其是在最讓人感到憋悶、焦躁、艱難的時候,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避免行為的失常。

儘管他是為了繼承祖上遺志,光復大燕,但卻處心積慮,心機太重,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天不佑慕容,其一心一意苦心經營的光復大燕的算盤因為一次又一次的不得志而屢屢告敗破產,而所結交的所謂天下各路英雄人馬也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最終,他耐不住艱辛,自己先倒了下來,開始對身邊的人兇狠、絕情,甚至痛下狠手,趕盡殺絕,變得愈來愈心狠手辣、喪心病狂,越發沒有人性,最終走向了人生的萬丈深淵和不復之境。不該得到的沒有得到,原本可以得到的也一概失去,而自始以來東奔西走夢寐企盼的復燕大計更是夢幻泡影,成了黃粱一夢,最終也只落得一個窮困潦倒和可悲、變態的悲慘下場。這就是他的結局,一個先前威名赫赫,受盡天下英雄仰慕的“南慕容”在自私、狹隘、不得志和人性扭曲中走向變態,消失了。

他和喬峰,原本都是人間罕有的英雄豪傑,但只因各有所志,最終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喬峰的俠肝義膽,英雄大義,讓他始終是一個被人稱道的大英雄、大豪傑,是人世間萬世受人敬仰的“俠之大者”;而他——慕容復,卻始終擺脫不了要興邦復國的個人狹隘圈子,為了實現復燕大計,可以不要尊嚴,丟掉氣節,敗壞顏面,但又因屢屢不得志,終於自甘墮落,鬼迷心竅,利慾薰心,喪心病狂,最終無可救藥不可自拔,走向了萬丈深淵的人生不歸路。喬峰最後雖不得不死,但卻是以身殉國,壯烈獻身,換來的是兩國千千萬萬黎民百姓免遭戰亂之苦的太平日子。而他卻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天下,在人世間艱難險阻和為人處事的雙重考驗之下倒了下來,終於自毀前程。二人最後的結局雖說都稱不上好,但卻差別懸殊,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流芳百世,千古留名;一個則為人不齒,貽笑江湖,實在是不相稱之極。他的行為,又好像《射鵰》裡的楊康,同是為了自己企盼、追求的事業苦苦執迷,但二人手法之卑劣,之不擇手段、之慾達目的誓不罷休,可謂如出一轍,為人所不齒,最終都成了一場為天下士人所唾罵的悲劇。

於是,我們明白了、也想象著人世當中,什麼才是毀滅人走向成功的殺手,是人性。有句話說:“正確的道路幫助人們進步。”用在這裡,也許是最恰當不過了,為什麼同是有著很好、得天獨厚條件的楊康和慕容復,二人最終都一敗塗地,而且都敗的那麼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遠大的個人抱負,可也都有著到最後愈來愈敗壞的人性,不斷的發生著扭曲,直至不可自拔,最終萬劫不復。於是,我們更加懂得了凡事一定要正正經經,光明磊落,用健康的心態、偉大的人性去面對最難以面對的事,用坦然、放的下的心,去平靜面對一切,愈是艱難、令人難以承受的環境,就愈要挺住,控制自己,一旦耐不住艱辛、寂寞,劍走偏鋒,步入極端,行事急躁、不冷靜、不理智,就是踏進人生兇險泥潭的前兆,一發不可收拾,最終也會葬送掉自己的一切。在此看來,健康的心態,平靜的人性是多麼的重要。

而慕容復與楊康的慘局,莫不是心術不正,急功近利所導致。

段正淳,風流才俊,天生多情,倚著自己大理王爺的貴重身份,無論走到何處都要留下情根。但似乎他除了有大理王爺貴重身份和江湖女子的無比痴情,他好像並不如何的英雄出色,因為他的王爺身份,江湖武林敬重著他,但真的與勁敵交起手來,他又顯得無甚奇能,就連震憾武林的傳家絕技一陽指在他身上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依然時時的受制於人,似乎他始終就是一個與江湖女子打交道的角色,但又在諸女子面前唯唯諾諾,顯得極其被動。就連他的死,最後也因女子而死,很難說,是到底他連累了許多對他沉迷至深的江湖女子,還是因為他的風流多情最終讓兒女私情反害了他,不過,也很難能可貴,他是大理王爺,身份貴重,非同一般,能自始至終保持著高尚的情操,對曾愛過的女子始終專情,且為情殉命,也令人敬重三分。

雖然他每逢遇見故舊總改不掉那頗顯得有些喜新冷舊,又有些滿口油腔滑調的習慣,但也的確不乏真心實意,刀白鳳臨死前說:“他一生風流不斷,處處惹下情根,見一個,愛一個,但並不是負心薄情,只是天生多情……”人死的時候,總表現的是那麼明理,又是那麼的寬容,果然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確,這是剖開了他的整個內心,也的的確確道出了他的真實本性,他的內心是炙熱,也是真誠的。

大俠黃日華

段延慶,一個固執、兇惡的大惡人,到頭來卻是白爭一場。他心中自始至終放不下奪回皇位的念頭而屢屢欲殺段正明兄弟倆,身為聳人聽聞的江湖四大惡人之首,武功既高又且心狠手辣,屢屢作惡且為虎作倀。然而誰知道到底是天意錯了,還是他自己錯了,造化弄人,其為皇位爭來爭去的煞費苦心,到頭來卻是與自己的親生兒子相爭,這場既可笑又可悲的爭劇直到最後他得知段譽乃自己親身骨肉時才作罷將休,卻不知在先前屢屢痛下殺手之時又曾有多少次的將兵戈利器指向了自己的親生子嗣。

他這個悲劇人物,自始至終都瀰漫著可悲的人生氣息:皇宮政變,讓他這個東宮太子自此流落江湖,又慘遭雙腿殘廢的殘酷命運;數幾十年來為了奪回皇位爭來爭去結果只是一場可笑又極其可悲的徒勞爭鬥;到最後得知段譽乃自己的親生骨肉,恐怕世間再也沒有比此更令人覺得殘酷的人生安排,一個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大惡人先前不知有過多少次的在陰狠毒辣的內心下要置人於死地,卻突然最終得知這個自己屢屢欲除之而後快的“仇家子弟”竟是自己的親生孩子,那是怎樣的一副汗顏、悽慘的人生光景和無情、殘酷的事實?真讓人不敢想象!我們想象著這個原本兇惡無比的大惡人在得知最終事實真相的之後會作何舉動,或許會艱難、努力的通過真情的誠意、懺悔去匡補自己的過失,贏得兒子的寬恕,或許會汗顏無地之下絕然的了此一生,或許是在做盡天下壞事後,因為一個石破天驚的真相,陡然讓他感覺到了人生的虛幻,突然間看破紅塵,削髮為僧,從此青燈古佛,六根清淨……。但以段譽的寬厚、仁慈,也未必就會怎樣的絕情不認,也許他會不計前嫌,真心實意的去接納自己的親生父親,但至於段延慶之意如何,難以知之。

大俠黃日華

阿朱,多麼秀外慧中,溫柔賢淑的一個善良姑娘,有智慧,也有膽識。原系燕子塢慕容復家族丫鬟的她,巧合機緣,結識了天下間大英雄、真豪傑、好男兒、偉丈夫的喬(蕭)峰,她對喬(蕭)峰的感情,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甘醇,濃而不膩,自始至終散發著沁人的芳香;又像一席蒲葦,蒲葦韌如絲,從頭到尾都那麼任勞任怨,矢志不移;更像一個充滿犧牲與奉獻的朝露,即便為心上人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而喬(蕭)峰對她,更是一個全身到處充滿英雄氣概和渾身散發著鐵血男兒剛勇不屈光芒的那種真正的俠骨柔情,二人一個柔中帶剛,一個剛中帶柔,相親相敬,美滿無間,堪稱天底之下最相配的英雄美人,就是二人的死,也頗為相得益彰,一個為了心上人甘心無悔的犧牲、奉獻;另一個,為了天底下無數百姓同胞肝腦塗地,大愛無疆。

……

這,都是多麼偉大、崇高、感動天地,震憾人心的人格之神!

她對喬峰,感情真摯,杏子林丐幫大會,喬峰義赦四長老,將四柄刑刀凜然無畏的插在了自己胸前,她感痛憐惜;喬峰被人揭發誣陷,痛苦不堪,她傷心同情;喬峰是大遼契丹人,為中原漢人所不容、非議,她絲毫不以為意;喬峰為給她治傷,孤闖聚賢莊,受中原武林各路高手圍剿,奮起神威,浴血奮戰,斗的驚心動魄,並險些喪命,她感痛流涕;喬峰為身世傷心欲絕,痛苦不堪,欲跳崖自盡,她更是直言坦白,語出由衷的說:“除非嫌棄自己是一名丫鬟,否則,就跟定你了。”喬峰追查殺害爹孃兇手,一路屢遭栽贓、陷害,妖言四起,身心痛楚不已,她自始至終陪伴左右,深情安慰,而為了不讓他在仇殺中為難,她更是付出了自己的性命“代父受過”,最後竟被一掌誤斃……

她對喬(蕭)峰的深情,感人、悽婉、悲壯,可謂整齣戲中最感人的地方。或許她與喬(蕭)峰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伴侶,只是這對伴侶,充滿了悲情折曲,又多災多難,二人幾乎有著同樣的身世之苦,雖然她貴為王侯之女,卻淪落江湖,就連最後目睹親生父母在旁,都不敢上前相認,及至最後“代父受過”,也未能親口叫一句爹孃,而喬(蕭)峰自幼成孤,之後屢屢更是揹著殺親、弒師和契丹野狗的名聲,為世人不容;喬(蕭)峰曾為她在聚賢莊惡鬥群雄,幾乎喪生,而她卻在最後為他而死;她曾在雁門關爛石谷等候喬峰五天五夜,而喬峰在她死後也心痛如割的在她墓前長跪三天三夜;她對喬(蕭)峰深情默默,而喬峰對她也義重情深,並立誓再不娶妻;二人始終相親相敬的相依為命,平淡中顯現著濃濃真情;就是最後二人的死,也都一樣充滿了高尚與偉大。種種看起來頗為相似的舉動,顯得二人是那麼的心有靈犀,或許他們天生就該在一起,只是命運中充滿了悲苦、曲折。

她高雅、純潔、美麗、善良。她就像她的名字——朱,無論是對生活,對人生,對情感,都充滿熱烈,她用赤紅的深情之血帶走了心愛人的仇恨與自己的爹孃不能相認的身心之痛,更用生命的熱烈之情讓她的人格得到極大昇華,她和喬(蕭)峰一樣,雖然死了,卻讓人們記住她,光榮、高尚、崇高。

大俠黃日華

阿紫,這一個邪氣十足,玩世不恭,又好愛慕虛榮,使奸弄潑,甚至頗顯心狠手辣的小姑娘,可謂一石擊春水,激起千層浪,攪得人人自危,雞犬難寧。也難怪,師從星宿老怪丁春秋,耳濡目染,天長地久,自會滿身沾滿邪氣,且心狠手辣,可謂一個十足的小怪。不安分,喜怒無常,嬌縱蠻橫,好惹是生非,又巧口如簧,滿口伶牙俐齒,精靈古怪。

不知是被姐夫喬(蕭)峰那在姐姐墳前不吃不喝長跪三天三夜的真情打動了,還是因姐夫武功蓋世,是響噹噹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男子漢,她不知不覺的喜歡上了他,她自恃姐姐走了,自己恰好取而代之,卻不知姐夫喬(蕭)峰對姐姐阿朱情深義重,非同尋常,她說“她不管”,她依舊的刁蠻、任性,甚至一氣之下,將姐夫自始至終視之如生命的珍藏的那件阿朱曾縫補過的衣衫撕的粉碎,令喬(蕭)峰痛心疾首,悲憤的說“以後你愛怎樣就怎樣,我再不管你”。儘管自始至終她都是那一副任性、刁蠻的性子,但對姐夫的痴情之心可謂與日俱增,就連最後姐夫喬峰折箭殉國,她也悲痛欲絕的隨姐夫共赴山崖。

她雖然任性、刁蠻,甚至蠻橫、無理以至玩樂起來頗有些陰狠,不管他人死活,但仍不失一個蠻可愛的小姑娘,只是個性使然罷了。她就像她的名字——紫,其色硃紅,而非純正,帶著雜色,可謂三分正中七分邪,但仍不失為一個好人,蠻招人喜愛。

大俠黃日華

王語嫣,她是奇人一個,天生麗質,貌美無雙,雖手無縛雞之力,但胸有神功絕技,口述武功,令人歎為觀止。

她對錶哥一往情深,更為了他苦讀武學秘籍,只望助他復燕一臂之力,甚至頻頻違背母親意旨,私自陪伴表哥外出,目的只是為了服侍其身側,但慕容復卻對她心不在焉,置若罔聞,不冷不熱,冷漠寡情,甚至屢屢言加刺痛,就算眼見她輕生尋短,也視而不見,最終令其心灰意冷之下,轉頭他向。

她與段譽的結合可謂歷時深長,開始甚至很長時間面對段譽的頻頻“有意”,她都始終“無心”,看不出她對他一味苦苦跟隨有什麼反感,但對他,除了感激,別無所有,就像表哥對她一樣,決不會多看一眼,或許她就屬於那種恬淡虛無知足而樂的人,只要自己陪伴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她絕對對其他人不會多加看上一眼。孰知世間充滿著離奇,許多以前自視不可能,或意想不到的事情,結果卻真真切切觸手可及的展現在自己面前,變成一樁樁鐵的事實。段譽的純潔、善美、熱心、仁義,又百般相護、相救,讓她一次次感到一位來自“陌生人”和“局外人”的溫暖與感動,比起表哥的無情冷漠,冰言冷語,對自己不理不睬,冷暖自知,自讓她傷心絕望之餘有了一些生命之光,也幸虧有了這麼一位“陌生人”和“局外人”自始至終不離不棄的寬慰、呵護,讓她絕望、傷心過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最溫暖歸宿。

終於,段譽的種種純真善美讓她徹底感動,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後,二人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天遂其願。而她的命運,也就像她的人一樣,清純秀麗,雅美端莊,因為那顆飽含著溫柔與體貼的外在美和品格美,讓她自始至終都不那麼孤寂,總有人默默的為她付出、奉獻,最終她有著最美滿、最幸福而又最溫暖的歸宿,還有那尊貴無已的貴重身份。

因為上天不會、也不忍對這樣的人,加以傷害。

大俠黃日華

夢姑,這位出身皇門的貴公主,果然是深閨宮苑,輕易不出門,就是出場也是姍姍來遲,還“猶抱琵琶半遮面”,垂簾遮面,及至確定找到昔日的意中人這才挽去身前的面紗,盡顯廬山真面目,一顯芳容。

她與虛竹的情與愛,竟透著一層極其神秘的面紗,看似最是簡單,但又最是複雜難言。最簡單,是從頭到尾都透著簡單,沒有深交,沒有了解,也無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中間故事,只是彼此魂牽夢縈難以忘懷之下又戲劇般的相見重逢,最後永結同心,百年好合。二人不曾像喬(蕭)峰與阿朱那樣平淡中見著濃烈,亦未如段譽與王語嫣那樣的歷時久遠;最複雜,是二人的離合竟只壓在了一張招親榜上,如果虛竹不去應招,或是答問題時不盡人意,真不知結局會是如何。或許正因為二人的最終結合就這樣簡單之中透著神秘的複雜難言,而最終又天遂人願,終成眷屬,才使得二人的人生命運與其共有的非凡身世頗為相得益彰。

鍾靈,多麼可愛的一個小姑娘,儘管天意弄人,她與自己同父異母的同胞哥哥段譽有過一段由於親生爹爹的造孽發生的兒女感情,但活潑、機靈、可愛的她,似乎有著天生的極快適應感,很快她就由一個對段譽頗為喜歡的江湖小女子變成了機靈、可愛,又極聽話,並始終敬重、順從著自己哥哥的小妹妹,且外柔內淑,可謂令人喜愛不已。相比之下,木宛清,同樣和她一樣,對自己一父同胞的哥哥段譽充滿感情,且一發不可收拾,就算明知段譽是自己的同胞,卻自始至終走不出那深深烙印在心中的感情陰影。因為段譽是第一個揭開她頭頂上面紗的男人,而她卻又偏偏立下了一個看起來極荒唐又蠻可笑的錚錚誓言——誰第一個揭開她的面紗,她就委身於誰,並舍他不嫁,可結果第一個揭開她面紗的偏偏就是自己同父的同胞哥哥,可謂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但又不知為什麼,這個始終面容陰鬱,好似心中充滿無數心事的又極要強的江湖姑娘,似乎始終對這樁充滿無奈、戲弄又絕對不會有結果的感情放之不下。自始至終,在她陰鬱的臉上從來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笑容,始終顯得是那般臉現愁容,眉帶秋霜,好似這一生註定充滿著無限的壓抑和無窮傷惱。

而這,又是何必呢?

大俠黃日華

一部《天龍八部》,有多少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有多少感人肺腑打動衷腸的江湖情戀。它就猶如一部恢宏、龐巨的史詩,以那曲折離奇的情節和震顫人心的壯舉,在或波瀾壯闊,氣象雄渾,或感天動地,哀婉悽惻的場景、鏡頭裡抒寫著什麼是偉大,什麼是崇高,什麼是英雄俠義,又什麼是小人的卑劣之尤。我們感慨著劇中各式不同人物的最終不同人生命運,惋惜著他們被迫、無奈的悽美人生結局,激動著他們激動人心的光輝人生舉動,幸福著他們最終幸福的美滿人生前景……

這是一個英雄的悲壯、偉大、正義的光輝寫照

是一個亂世紛爭跌宕起伏的為真正的正義、大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英雄的崇高傳奇

無論是頂天立地,義薄雲天的滿腔豪情

還是鐵血男兒俠骨柔情的無限剛柔之美

都是千秋傳頌的完美佳話

是令人無限敬仰、敬重的人格之神

是中國文學史上始終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的完美篇章

我欣賞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