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神鵰俠侶》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婚姻來定義

文:影掠浮光

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婚姻來定義,我也不覺得郭襄是一見楊過誤終身。

《神鵰俠侶》一本書其實算是兩段故事,第一段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小龍女,她配的上楊過,第二段故事的女主人公是郭襄,她也配得上楊過。第一段是悲劇,是生離死別,第二段也是悲劇,是花好月圓擋住了另一份深情無法進展。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首,與神鵰並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填,清風吹葉子,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忍耐不住,珠淚奪眶而出。”結尾處我們把最好的祝福給了龍姑娘,然後對襄兒感嘆又感嘆: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讀金庸《神鵰俠侶》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婚姻來定義


可是,愛情和婚姻本來就是兩回事,誰能說最高的愛情沒有變成婚姻就不再是最好的愛情。愛情的質量並不是以最終有沒有走進婚姻來決定的。但是這個世界上,所有勢均力敵的愛情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小龍女拿得起放得下,郭襄也一樣拿得起放得下。

郭襄在那場感情裡只是沒有收穫長相思守的婚姻,當年很難說屬於她的那份兒就不是最美的愛情,從此以後,她人生裡可能發生無數的故事,但不愛她假裝愛她的那一款就免了,她已經免疫,她在太早的時間就因為楊過知道了愛情最真的滋味,最美的樣子,誰喝過了十八年上好的女兒紅還對烈質的酒感興趣?“好”本身就是最好的保護。對一個年輕又有名氣而且不知道多少人是衝著她的地位名氣去結交的姑娘,從此漫長的人生都不再會受劣質愛情的騷擾,那算不算一層保護。


讀金庸《神鵰俠侶》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婚姻來定義


而且楊過身上最動人的不僅僅是愛情,他也有豪情,那一份俯仰百代的氣概與郭襄也是有共鳴的。郭襄最後的成就,開一派峨眉派,她的江湖事業並不遜色與任何人。做成一件事情,可不僅僅是深情就夠了,還要有氣度,有眼光,有豪邁,有性情,楊過只是不能給她自己的愛情,到別的可都給到了她,也許,還包括人脈。一個人好,怎樣遇到他都是好,無論怎樣遇到,都是命運特別的成全。無論事情發展到怎樣,無論情怎麼起,理如何選擇。那份“好”終究不會變成“壞。”

為什麼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的一生有事業,有弟子,有朋友,有親人,有人疼,有人愛,有人欣賞,有人愛慕,有人懷念,有無數精彩的人,有風起雲湧的江湖,一生擁有真麼多,她的人生被耽誤了什麼呢?遺憾?什麼樣子的人生沒有遺憾?縱然是馬踏飛燕,雲橫南山,倒轉星河的人生你去仔細文來,都會有遺憾的,相對來說,婚姻和愛情裡的遺憾並不能用得到得不到那麼簡單明瞭的結果計算。


讀金庸《神鵰俠侶》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婚姻來定義


江湖中的郭襄也是俠客的一生,她在初入江湖的風陵渡口,遇到了一位大俠,相伴一程,分手時候打點自己的行囊,發現來時還空空如也只盛了少女天真爛漫的行囊,再歸去時被填得滿滿,裡面有真情可以表達,豪邁得到共鳴,愛情有了值得的對象,相思有了內容,現實中又被贈送無數實體的朋友。她那算誤終身?如果一個女孩子的一生不僅僅用嫁人來衡量,說一見楊過有助於成就終身也未必說不過去。

《神鵰俠侶》這本書與主人公楊過相關得愛情裡,人物沒有反面,因為真愛裡沒有反面人物,也沒有輸贏,所有的參與者都是最好的樣子,或者有美好得那一面,所有參與者都是雙贏,又怎好說誰耽誤了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