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

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民營企業提振信心、增強定力、認識困難、定位謀略、謀劃支持、激發活力注入的強心劑。理解講話精神,適應新形勢,共克時艱,促進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對於實現“中國夢”,最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面臨重要機遇

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黨和政府一貫堅持的方針政策,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由少變多、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在稅收、國內生產總值、技術創新成果、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近期受國際與國內因素、主觀與客觀矛盾交織影響,民營經濟在市場、融資、轉型等方面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出現一些悲觀主義情緒,以及“民營經濟離場”“新公私合營”“以黨建與工會加強對民營企業控制”等錯誤看法。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在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前約40天內,習近平總書記至少有5次講話談到民營企業,向全社會釋放了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號。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6個方面提出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具體舉措,並再次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沒有變!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預示著民營經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作為“自己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正視困難與問題,看到累積的有利條件,增強必勝信心,牢固樹立主人翁的責任與意識,聚精會神做強與做優企業,使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的新徵程。

在變革與發展中找到民營經濟的新定位和新方向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針對的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適應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髮展動能和全面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總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新時代要求和發展條件變化既給民營經濟帶來壓力,同時也為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基於貿易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造成的市場空間擠壓,快速加槓桿的發展模式使產能過剩沒有得到緩解並集聚新的債務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結構快速調整雙向加大轉型升級壓力,持續創新能力欠缺與粗放生產方式難以為繼,誘致發展動能衰竭,加之問題調研不充分、政策落實不到位、操作簡單化使民營經濟的獲得感降低。因不適應新發展勢態,或生產經營不規範、不穩健甚至不合規與不合法,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生存或是死亡、倒退還是升級的選擇。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激發微觀經濟活力的主陣地,民營經濟要把握時代脈搏,立足於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去謀求高質量的發展,在變革與發展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和新方向。

民營經濟不僅需要解決突出問題,更需要制定恰當方略,在去槓桿、穩增長與防風險間保持平衡以解決好結構優化、空間佈局、動力轉換、產品創新和推進節奏問題,增強應對風險能力,抑制過大波動,提升整體競爭力,穩健地邁向新徵程。在產業結構優化上,要有序關、停、並、轉產能過剩、能耗高、汙染大、效率低的民營企業,培育“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和“以技術為基礎的科學”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設備與工藝升級、資源或能源替代、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管理手段改進帶動整體質量躍升。在生產力空間佈局上,重視資源節約、生產集聚、產城互動、城鄉協調,通過差異發展與空間協同優化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使高質量發展與美麗中國建設相得益彰。在動力轉換上,以產業鏈-科技鏈-金融鏈-人才鏈的延伸與優化為主線,以創新引領、產業融合、區域協同、開放合作在提質增效、優化規模、深化分工、拓展市場中謀求動力轉換。在產品創新上,平衡好現有產品製造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品牌創建能力,增強市場彈性供給和價值提升能力。在推進方式上,以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節約資源、降低生產與物流成本為重點實施“示範提升工程”;以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實體產業與虛擬產業、金融產業與工業產業、加工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為重點實施“結構優化工程”。

制度精準發力應對民營經濟的“三座大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分析了“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的多方面成因,在發展關鍵時期為民營經濟把脈定向。邁向現代化新徵程,需制度精準發力應對民營經濟的“三座大山”。

增強信心與定力,供求雙向協同發力融化“市場的冰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能力,提升供給質量,增強供給彈性,開拓市場空間是關鍵。精準設計民營企業改善組織管理方式、整合生產要素、暢通物流鏈、促進信息技術運用、促進創新的扶持政策。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將減輕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使民營企業擺脫“叢林法則”對精力與能力的干擾。制定激勵措施鼓勵民營企業抓住“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等機會“走出去”尋求新市場,或著眼於國內消費理念、需求重點、消費模式、支付方式的新變化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

為解決民營經濟融資困難,精準提供財政與金融管理與服務。財政方面,將財政支持民營經濟的引導資金在模式創新、投資方向和使用效率上納入地方黨政領導政績考核,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和獎懲制度,避免地方政府不作為或亂作為。金融方面,進一步探索適合民營經濟的票據抵押、項目融資、專利擔保等新型融資工具,加強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的信息溝通與交流,提升金融機構的專業服務水平。

精準發力體制改革,加強能力提升和產權保護,支撐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究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廢除創新資金與資源支持、研發平臺、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政策身份歧視,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爭取國家創新基金、建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聯合創新能力,暢通產學研交流合作渠道、聚集優勢創新資源,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確保制度落實到位,避免因調研不充分、考慮不周、預判不足、執行方式不當等所引起的實施負面效果。進一步完善政府“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工商聯和商會、協會的作用,健全領導與決策機制,加強整體謀劃、提高決策能力,增強措施配套和執行力,加強監督考核。

為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注入持久的精神動力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還需要文化積澱的嬗變為經濟行為和制度安排提供合理的道德支持,並使克服困難、應對風險、維護變革秩序、謀求長遠發展獲得持久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企業家要珍視自身的社會形象,要弘揚企業家精神。要以“企業家精神”培育為重心,使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在信仰、信心和實際行動上都能勇擔使命、主動作為。民營企業家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創新理念、調整模式,集中精力分析面臨的困難,堅守實業,做精企業,承擔起更大的國家使命和責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民營經濟邁向現代化新徵程保駕護航。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緩解或消除現代經濟的負面影響,降低運行成本,維繫社會秩序穩定。要繼續發揮包容、和諧、親緣主義、尊長愛幼、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群體協調的價值觀對共克時艱的積極作用。揚棄傳統主義中的非理性因素,使市場追求效率的行為符合道德原則,如樹立新型義利觀、職責觀和財富觀等,避免運用欺上壓下、坑蒙拐騙等違背“遊戲規則”的手段導致的市場失序和社會失範。

要引導民營經濟從業人員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良好價值觀。堅持公平競爭、誠實守信,做到求利而不損他人和社會。鼓勵民營經濟從業者崇尚勞動,勤勉於世俗職業,精打細算,重視個人成就,積極投身於創新創業。鼓勵民營經濟從業者不滿足於現狀、不沉溺於奢侈和享樂,以更大責任感與使命感投入共克時艱、保持定力、增強信心中去,為民營經濟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中國夢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要以主人翁精神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進一步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守住環境底線;以“先富帶動後富”“萬企帶萬村”的方式參與精準扶貧;用科學和務實的態度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唐龍 作者為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重慶科技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