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一70後農村青年的致富祕經

長春水庫灌區餘井鎮黃嶺村程樹文,一個普通的70後,從農村到城市,再又從城市返回農村,與農業為伴,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揮灑在中醫農業事業上,通過不斷嘗試努力,使這一生態農業技術帶動了周邊村民致富,在當地傳為美談。

潛山一70後農村青年的致富秘經

程樹文18歲應徵入伍,退伍後在上海一家企業從事平面裝修設計工作。爾後索性在上海開了一家自己的設計公司,一干10年。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中國中醫農業產業聯盟,濃厚興趣讓他一發不可收。

中醫農業是利用中醫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中醫農業可以對農田的汙染進行綜合防控,還可以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促進動植物健康生長,是一項非常神奇的技術。中醫農業利用植物性農藥和有機肥防治害蟲滋生,為植物提供養分,種植過程不會產生汙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有機、無汙染、純天然。中醫農業產業聯盟對中醫農業的介紹,讓程樹文步入了新天地。

而今的鄉村,青壯打工去,農田多拋荒。現有在耕農田過度依賴化肥農藥。而中醫農業科學,安全,高產,農產品也更加受歡迎。程樹文堅定了學習中醫農業技術發展農業的決心。他利用工作機會抓緊學習中醫農業耕作技術。熱土的情感,鄉親的依戀,作為一個農家子,他打算為鄉親們開創一個農業新模式。

2016年,程樹文結束打工生涯返鄉創業,成立智慧農業合作社。程樹文的合作社種植水稻不用化肥,不用化學農藥,不用除草劑。他用中藥材熬製藥汁進行施肥,利用中草藥、微生物等製成的肥料、農藥和飼料,補充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為植物提供全程保健和病蟲害防治。第一批“中草膳米”水稻就這麼種出來了。儘管成本高,可銷路暢。在收割現場,就有大批人排隊等著購買稻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程樹文的努力感動了農業科研究人員。今年7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建及中醫農業聯盟專家來到該基地參觀指導,程樹文信心更足了。他的智慧合作社生產的大米通過過權威部門20多道程序嚴格檢驗,經濟效益也是常規種植的2倍多。

在程樹文的熱心幫助下,中醫農業聯合體裡的程高中、汪彭等種植大戶種植南粳系列1800畝、莉絲400畝等品種,在黃柏、槎水鎮山區鄉鎮以精準扶貧項目聯合發展農戶種植黃蜀葵、知母等中藥材二百多畝。智慧合作社優先安排10餘貧困戶進入合作社基地就業,為他們帶來創收近二十萬元。程樹文探索出了一條適應市場需求、適合本地生態農業、帶領村民致富發展新路子,開闢了潛山中醫農業生態種植先河。

曾經的迷茫青年,如今的致富帶頭人、皖西南中醫農業種植的開拓者,程樹文一路走來,恰逢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個春天。他為自己走上了一條綠色生態型農業之路而欣慰,他有志於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共同為子孫後代保衛綠水青山。(餘葉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