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侯雋晚年的幸福生活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知青侯雋晚年的幸福生活

因為草帽事件,以及採寫的知青報告,和其他所謂犯過錯誤的人一樣,侯雋接受了政治審查。歷史和政治都沒有太為難侯雋,一年多後,侯雋終於把所有問題都交代清楚。於是,身上再也沒有了光環的侯雋,回到了寶坻縣,開始默默無聞地擔任著竇家橋大隊黨支部書記。

知青侯雋晚年的幸福生活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侯雋很快適應了這種“從天上掉到地下”的命運轉折帶來的心理落差。“這麼多年來,甭管是多紅多紫,我沒有趾高氣揚過,審查完了讓我回原單位。回村裡我跟群眾說,我犯錯誤了,回來了。大夥說,‘在我們這兒十多年,怎麼回事我們都清楚,你說到那兒一共幹三個月,天天犯錯誤能有多少錯誤啊?’所以我回來接著當我的村支部書記,也沒覺得什麼。所以,只要根紮在群眾中,即使從天上掉下來,也摔不痛,不會有人藉機整你一下,反倒都是替我打抱不平的,弄得我還直央告別人,快別替我說話了。”1980年,侯雋正式脫產離開農村,歷任寶坻縣人大副主任、副縣長、天津市寶坻區政協主席等職務。她的一生深深打下了“知青”這段經歷的烙印,甚至包括婚姻。侯雋的丈夫,就是當年與她一同插隊的那位女同學的弟弟。當年,女伴離開侯雋走了,她媽媽覺得過意不去,把兒子叫來說,“你看你姐,這叫什麼事呀,把人家侯雋弄去了,她走了。你是大小夥子,你能幹你跟著去吧。”至今,奉母命前來幫助侯雋的他,說起來還會“誇口”:“為老婆我什麼都幹,我連下鄉我都去。”

知青侯雋晚年的幸福生活

獻給那些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在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的知青們。如今這一代人已到暮年

對於當初的選擇,侯雋說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讓我再選擇,沒準兒可能還是選擇這條路,因為直到現在,我對農村還是情有獨鍾的。”她說。最近,她還在策劃籌建一個知青村,搞一個生態經濟園區,給過去的老知青和現在的新知青打造一個創業平臺,也藉此推動新農村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