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70萬元,但是房貸50萬,房貸利率4.41,是應該先還房貸還是先買銀行理財呢?

charlesyang164816251


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有好的投資當然是要理財了,如果是閒置資金,自己又沒有好的項目,又不懂理財,那當然是還貸了。只要能投資收益率高於4.41%的產品就是盈利,那就不要提前還。

那麼有哪些產品收益率在4.41%以上?



銀行存款,一些地方銀行為了攬儲,五年定期存款利率甚至達到5%以上。只要是銀行存款,五十萬以內的資金都由保險公司承保,所以安全是有保障的。銀行五年定期唯一的缺點就是流動性相對差些。

另外銀行的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要高於4.41%這一利率。但要記住一點,買理財產品不能光看高收益,也要考慮安全問題,可以選擇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另外要選擇銀行自營產品,不要選擇代銷產品。銀行怕影響自身的信譽投資都會特別的謹慎以保證客戶的利益。而代銷產品只是提供一個銷售平臺,和銀行不發生關係。



當然如果投資人具有豐富的理財經驗還可以投資基金,基金定投會大大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另外還有一個不先還貸款的理由就是,由於通貨膨脹的原因,現在的50萬肯定要比以後的50萬要值錢。


坤鵬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對於很多準備買房的朋友來說,貸款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貸的越多越的好,時間越長越好。即使手上有錢,也寧可貸款買房。而那些貸款買了房的,手上有了錢的,也一定不要提前還款。

因為現在通貨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比如現在你的手上有50萬,但到了十年後,這50萬肯定已經不值50萬了。也就是說你現在手上的50萬是更值錢的,你為什麼不拿10年後不值50萬的那50萬去還貸款呢?

根據你題目中所描述的,你手裡有70萬,而房貸利率才4.41%。相對於很多放貸來說,你這個房貸利率算是比較低的了。更何況,現在有很多理財產品的收益都超過你這個房貸利率。當然也有超過你這個房貸利率的理財產品,比如說P2P最高的能達到12%。但不建議你投資P2P,因為風險太大了,可以投資收益在6%以下的理財產品都比較安全。


正商參閱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房貸是一定一定不能提前還的,這是基本的金融知識,至於錢如何投資,得根據個人情況來。

為什麼不能提前還房貸?除了房貸,還能去哪兒找這麼低的利率,這麼長的時間的貸款,這簡直是國家福利好吧,這麼好的事情怎麼能提前還掉呢?才4.41%的利率,買點時間長的貨幣基金,利率恐怕都比這個高,也就是說你還房貸的50萬拿出來,可以無風險得到比貸款利率更多的利息,這簡直是白送錢好吧,這種福利怎麼能不要呢。

何況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而且通貨膨脹的時候時間越長,貶值得越厲害。30年前萬元戶是稀罕事,也是富豪的代名詞,現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銀行卡里可能都不止一萬塊,等再過30年,一萬塊說不定只能吃一頓好點的飯了。因此,對於貸款這件事,今天的房貸可能覺得壓力很大,30年後的月供數額說不定就是頓早餐錢,根本不是事兒。

至於如何投資,看你個人情況了,看你提問的意思,買銀行理財,估計是不喜歡風險投資,那就買點貨幣基金吧,銀行理財或者互聯網貨幣基金都可以。根據家庭情況,長短期貨幣基金錯配,家裡有事能隨時拿出來一些錢就可以了。


首席投資官


房貸50w 4.41息

按20年按揭算 每月還3139 總還75.33萬

如果投資 50w 年化5%(正常理財)

每年收入約2.5w 月入2083 總入大於50w

用投資去還貸 實際投入還款1056每月 總還 25.3w

你還剩餘75w本錢 (估算 沒算複利情況)

還有 這個前提是你每年有 5w左右的其他錢 用於還每年貸款

可能算的不對 勿噴


Pithing


50萬三十年商貸,每月連本帶息還銀行2506.76元,


70萬本金傻瓜式存在餘額寶,每月光利息就是1855元,還好銀行貸款50年,最後得到相當於存了一套房(不計30年增長價值),還多了70萬沒到;

這麼笨的方法都完勝了,要是每月高於50萬貸款本息理財投資,結果可想而知。


雲想想風響響


先說我的答案:先做理財好,但是要選擇穩健型理財產品。理財70萬元,選擇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一般理財產品都有1年期的,收益率在5%左右。



第一:房貸的歸還方式,50萬貸款本金是隨著歸還期數越來越少,本金基數是逐漸減少的。而理財,隨著時間增長,本金基數是逐漸增加的。但是單純從數據上相比較而言,理財更為划算。


第二點:50萬本金直接歸還了貸款,就喪失了相應的流動性。而70萬去理財,流動性更強,有70萬在手,我們的心裡可能更為踏實。

第三點:我們都知道,通貨膨脹造成貨幣貶值,2017年官宣的通貨膨脹率在7.5%,每月還貸,通貨膨脹下,錢的價值可能降低很多,同樣我們還款壓力也會越來越小。



綜上所述,個人覺著,理財比還貸更划算。


財富公元


當然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啊,提前還貸完全沒有必要!

提前還款並不划算

房貸利率只有4.41%,基準利率打九折,這已經很優惠了!現在商業貸款利率都上浮10%(5.39%),甚至更高,

上哪能拿到這麼便宜的利率啊,你還要提前還款,這種貸款越多越好,時間越長才越好呢!

再者說,低通貨膨脹時代已經來臨,資金處於不斷的貶值當中,未來的50萬元可能購買力會遠遠小於今天的50萬元!現在提前還貸,極其不划算啊!

投資理財的收益,完全可以覆蓋房貸的成本

現在市面上的理財產品有很多,即使是最安全的銀行大額存單(20萬元即可),利率也能在基準上浮50%,可達到4.125%;更何況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到5%以上也有很多啊!

1、定期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

這個比較常見,通過銀行或互聯網理財平臺皆可購買,年化收益可輕鬆超過4.5%。比如微信理財通中的長江安享天倫365,10000元以上起投,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5.45%、投資期限365天(鎖定期內不可贖回),可選擇自動續期,70萬元每年可穩定獲得收益:70萬×5.45%=38150元,平均每月能有3179.17元的收入

2、收益大於房貸支出

50萬元房貸,我們按20年期限的等額本息貸款(利率4.41%)去計算,每月需還款3139.01元。而通過上面的計算可知,70萬元的理財產品,每月的收益完全可以覆蓋房貸的還款,甚至還能對出40元/月。從這個方面來說,提前還貸完全沒有必要啊!

總之,4.41%的房貸利率,根本無需提前還款,手上的閒餘資金,去選擇投資理財更為划算!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肯定是不還房貸,最合理。因為貸款利率4.41%,隨便理財產品都能4.5%以上。

另外,房貸是所有貸款中利率最低的,還完房貸,再用錢去貸款就虧啦。

尤其現在首套房貸都上浮10%-30%,為什麼要還以前的房貸?只要不賣房,這樣的房貸時間越長越好。

1.保守方案。

所有存款都買理財,但是要分開買,例如60萬買定期(分成4份),10萬買隨時可贖回的類型(應對週轉)。60萬剛開始這樣買:第一份15萬買一年期的,第二份15萬買180天的,剩30萬買90天的。

三個月後,到期的30萬分開買,15萬買一年期的,15萬買180天。

這樣60萬分成了4股,分別是3月、6月、9月、12月到期,以後每3個月有一筆15萬到期,然後重新買一年期的理財。

這樣的好處是,60萬都是一年期,利率高,至少5%左右,而且每3月還有錢到賬,應對突發情況。

2.省心方案。

20萬買理財,50萬首付換一個城市買房。因為養老保險、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漲,錢一定貶值,同樣的錢購買力下降。

現在的50萬與20年後的50萬購買力肯定不一樣。想想10年前每月房貸2000元,可能壓力很大,用現在的2000元繼續還以前的房貸,什麼感覺?

50萬的現金買一套50-100萬的小戶型,然後託管出租,選哪個城市哪個區域,就看自己眼光啦,別買到泡沫太大的就好。

3.創業方案。

留下20-30萬,剩下的錢做些自己熟悉行業的生意。

如果自己沒有經驗,可以拿20萬左右試水入股,讓其他人有經驗的朋友經營,自己分紅,感覺靠譜了,可以加大投入。類似於餐飲(同事加盟的火鍋店)、教育(朋友開的文化培訓機構)……

總之,不能提前還房貸,也別幹風險太大的事就好。







騎鯊魚去衝浪


分析裡的傻逼一堆,首先4.41%是等額本息,實際利用資金25萬或者你可以簡單說利息實際是8.82%,為什麼,因為你實際利用本金就是一半,提前還你賺了利息,因為銀行理財很難超過6%,當然如果銀行理財5%,你相當於虧3%多的利息,其實不算多,但你身邊多了70萬保險金,萬一有事可以拿出來,而還了你就只剩20萬了,當然你還可以考慮貨幣貶值!所以見仁見智,是留錢在身邊好還是提前還貸!


啦啦啦204209406


一般不建議提前還貸。

如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沒有必要提前還貸。

況且,你這貸款利率才4.41%,這簡直是全國最低水平的商業貸款利率。多數人想貸款都貸不到,你為啥要急著提前還貸呢?

貸款是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錢總體上呈現貶值趨勢,今天的50萬比未來的50萬值錢,將來的50萬便宜。所以,你花現在的50萬還貸,不如使用將來的50萬還貸划算。

說到投資理財,收益率6%是道坎。總體上講,能夠達到6%收益率的投資理財產品有很多,安全性也比較高。

比如,有的銀行存款利率都超過5%。銀行結構性存款或者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差不多在5.5%左右。現在有履約險加持的頭部平臺網貸P2P產品,預期收益率在6~10%區間。都是可以選擇參與的投資理財渠道。

當然,是不是提前還貸,跟房產問題息息相關,不能單純從資金收益率和使用成本這一個角度考慮。如果涉及房產價值和權屬的變更,比如題主想把投資的房子變現,那就另當別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