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轉變錢放銀行理財更安全的觀念?

LiMingShuai


目前為止,錢放銀行理財確實更安全。

1.銀行理財更正規。目前對於銀行的監管非常嚴格,不論是普通的存款、貸款、結算,還是銀行理財,都會受到監管,還有銀保監會定時的現場檢查,不定時的飛行檢查。目前銀行理財需要在中國理財網登記,所以去銀行買理財可以根據產品號碼在中國理財網上查到。

2.本金更有保障。銀行理財投資的主要是債券等債權資產,債權資產在企業破產時,清償順序是在股權之前;同時銀行理財投資的債券都是信用級別高、資質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還本付息更有保證。同時,雖然現在正在去剛兌化,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但對於銀行而言,廣大用戶還是以普通人居多,一旦發生理財產品本金大規模虧損,並引發群體性事件,那銀行真的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3、我們真正需要轉變的其實不是銀行理財更安全的觀念,我們需要轉變的其實是投資不能虧本的觀念。很多個人投資者總想著能夠買到收益高、風險又低的理財產品,這種想法非常不靠譜,又想讓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如果真有這麼好的事情,又憑什麼會落在你的頭上呢?天上不會掉餡餅,倒是非常有可能掉陷阱。所以廣大的投資者朋友,收益和風險是對等的,只要是投資就有風險,包括銀行存款都有風險,只不過與其低收益相對應的風險也非常低。

歡迎留言討論交流,我是司南立冬,後續更多精彩分享!


司南立冬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是轉變錢放銀行理財更安全的觀念,確實不容易。

因為銀行有國家信用作後盾,雖然現在說打破了理財剛兌,但大部分對銀行充滿信任的國民改變這種觀念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要真正改變觀念,必須各級政府首先要講誠信,作出的各類擔保就要兌現,不能失信於民;同時加大金融市場亂象的整治力度,大力打擊社會各類非法集資現象,確保發行理財產品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合規和具有相應的資金實力,並提高理財產品發行的准入門檻,將大部分不具備資質的理財發行機構拒之門外,從源頭上堵塞理財隱患發生的可能性。此外,應加強對理財產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對存在問題或有可能產生問題的傾向苗頭予以及時制止,只有這樣才能讓民眾投資有安全感,也才能讓民眾真正轉變將錢存放銀行理財才安全的觀念。


財經深思


該如何轉變錢放銀行理財更安全的觀念?我覺得把錢放銀行,買理財,也不見得就是最安全的啊。

首先,我們要明白,目前除了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交通,招商這些,倒閉的可能性不大,對於那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包括民營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是允許倒閉的,所以銀行就不見得是最安全的。

其次,銀行買理財,他也是去投資的,只要是投資,就是有風險,收益跟投資範圍和標的有關係的。

如果是銀行把錢拿去買股票或股票基金,一樣的效果,也是會虧損的哦。比如工商銀行旗下就是有一個公募基金公司。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工商銀行旗下的基金公司。

基金收益情況

這個很明顯啊,連工商銀行的基金都虧了,更別說其他小銀行,那實力和資金安全就更加難以保障資金安全和收益了。

所以大家不要有誤解,覺得在銀行買理財就一定賺錢,不會虧損,不要被一些銀行的從業人員所誤導,大家要理性看待!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牛哥說投資


目前為止券商、銀行、互聯網是主要的三大理財途徑,各有利弊,互聯網理財雖然是以後的趨勢,但是因為部分產品缺乏監管,而且部分商家模糊概念,無底線的宣傳,先對來說踩雷的幾率要大一些。

銀行作為一個傳統的金融機構,監管體制很成熟,雖然手續有些繁瑣,而且偶爾會有案件,但是都是人員操作的問題,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本身還是很靠譜的,你可以排斥銀行這個金融機構,但是不要去排斥和無視銀行的理財產品,這是一種撿芝麻丟西瓜的行為,至少目前為止還是這樣,還沒有出現一個完全可以替代銀行的理財渠道。PS:在銀行購買理財,會對你做全面的風險評級,低風險理財通常指的是債券型的理財產品,對應風險等級R3以下的產品,本金基本無風險。

理財想更加安全,選擇合法的理財途徑,更要選擇低風險的產品,無論是選擇哪個理財途徑,不要迷信產品的宣傳語,合規是首要條件,不要陷入非法集資的陷阱;其次是產品的投向,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理財相對本金安全,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債券型理財產品、國債這些。


不立而立


因為銀行有國家信用作後盾,雖然現在說打破了理財剛兌,但大部分對銀行充滿信任的國民改變這種觀念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要真正改變觀念,必須各級政府首先要講誠信,作出的各類擔保就要兌現,不能失信於民;同時加大金融市場亂象的整治力度,大力打擊社會各類非法集資現象,確保發行理財產品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合規和具有相應的資金實力,並提高理財產品發行的准入門檻,將大部分不具備資質的理財發行機構拒之門外,從源頭上堵塞理財隱患發生的可能性。此外,應加強對理財產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對存在問題或有可能產生問題的傾向苗頭予以及時制止,只有這樣才能讓民眾投資有安全感,也才能讓民眾真正轉變將錢存放銀行理財才安全的觀念


崔cui清qing


這種觀念是符合事實的,沒有必要改變。

銀行系統是中國金融體系當中最龐大的一支。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銀行理財雖然比存款風險大,但是很多銀行出於自身信譽考慮,事實上會提供託底,風險實際上比其他的金融機構理財要小得多。

不過現在政策有所調整,政府不再允許銀行承諾剛性兌付。在實際操作中會推高理財的風險。對於普通人而言,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放棄風險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購買大額可轉讓存單,可以取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第二是充分了解理財產品所蘊含的風險,瞭解投資標的的具體狀況,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決定是否投資。但這顯然對於個人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不過自身能力不足,那麼寧可放棄高收益。


zyb38537240


其實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邏輯,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絕對的安全。放在金融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所有相對安全的渠道里,銀行存款、銀行理財、投資,銀行存款是安全等級最高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如下:

1、《商業銀行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商業銀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這條明確規定只要銀行可以吸收公眾存款,其他任何機構都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否則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醉。其他任何機構打著存款的旗號向老百姓宣傳投資理財的都是非法的。因此銀行是國家承認的可以合法擁有資金池。

2、《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3、《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交存存款準備金,留足備付金。保障了銀行的流動性,即使出現極端擠兌的情況,也可以向央行、同業銀行拆借資金彌補流動性。

4、從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正式開始施行。《條例》明確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其它金融產品不受保護,這就是說,如果銀行破產,你在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不管多少,都不會有全額賠付的。這是制度保護,同時在中國金融史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破產的銀行是:1998 年6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兩年十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下簡稱海發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雖然銀行發生破產的概率非常低,但該條例的實施應該引起廣大群眾的高度重視,它為銀行破產從法律制度上鋪平的道路,打開了缺口。即銀行存款也不是無條件、無限額的全額支付。

另外需要明確的是理財和存款、投資是不同的概念,大家不要混為一談。

1、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它是實現保值並增值,顯然銀行存款是無法跟上物價上漲水平,也無法抵消通貨膨脹率的。銀行存款之所以叫儲蓄,也就是保護本金,儲藏本金的意思。要實現財富的增值,當然就需要有超越一般市場收益的表現,這個收益的基準一般以銀行存款利率作為參考標準。風險永遠都是和收益並存的,沒有無風險的收益,也沒有無收益的風險。只是風險程度的不同而已,以及如何規避風險。

2、投資,投資的時間段更長一些,更趨向是為了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獲得某種比較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益,是未來收益的累積。投資是為了獲得未來的收益,而放棄目前的資金佔用權。投資的收益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而且收益的幅度也是波動不固定的。比如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基本是賠錢的買賣。

總之,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相對的安全。沒有一成不變的安全,當下的安全也並不代表將來就一定安全。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濤哥探戈


同意第一個回答者的觀點,不能轉變觀念。補充如下:社會上對銀行抱有普遍的排斥,不能人云亦云的就覺得銀行理財不安全。靜下心來反問自己,銀行理財不安全,放哪裡更安全?為什麼比銀行安全。如果你能說服你自己,恭喜🎉。

你好,我是私行小學徒,關注個人理財。


私行小學徒


人的觀念在不斷的轉變,前幾年人們只知道在銀行存錢,不知道理財,這幾年由於銀行利息低而支付寶微信等理財產品收益都很高,存取都很方便,人們才慢慢的開始試水了,理財要選擇信譽好的平臺和穩健的理財產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收益,保證本金不虧損才是王道?


往事如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