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還適合打羽毛球嗎?

獨角獸67442976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我們細觀一下最近的韓國羽毛球公開賽,你會發現美國選手馬修-福格提是最吸睛的選手之一,他出生於1956年10月30日,現年已經61歲。

馬修-福格提在小時候就喜歡上羽毛球,但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不得不放棄,一直到40多歲才重新拾起球拍,但等到2003年取得比賽資格的時候美國羽球協會卻以他年紀太大為由而拒絕,當年他47歲。

不過,福格提並沒有放棄,仍持續以圓夢為前提而努力,2006年福格提終於拿到世錦賽入場券,這次美國羽協無法拒絕,福格提不但圓了夢想,而且還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旅程。

50歲出道的福格提,2006年第一次參賽就進入48強,當年23歲的林丹奪得生涯第一座世錦賽冠軍。福格提在世錦賽的最佳成績是2010年的32強,他在2014至2016的3年期間非常活躍,分別在2014年的泛美錦標賽拿到男雙第三名,2016年又在美國公開賽獲得男雙亞軍,去年在墨西哥公開賽得到混雙第三名。

寫到這裡小編想說一句,50歲的福格提出道就可以,只要你平時注意鍛鍊,賽前賽後記得熱身,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羽毛球這項運動時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匹亞羽毛球


如果你平時很少打羽毛球,或者很少做類似動作幅度較大、強度較高的運動,你平時的運動也僅限於走走步、跳跳廣場舞,那真心不建議你選擇羽毛球這種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

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即使年過五十也看起來充滿活力,這倒是事實。可是,即使你長了一個娃娃臉,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人過五十,身體的各部分機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告訴你幾個年過五十身體的自然變化現象:

  • 首先是肌肉開始衰減。肌肉大約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肌肉的作用是幹嘛的?當然是維持你的運動能力啦,你體內骨骼的連接是靠肌肉牽拉在一起的,如果你有健康飽滿的肌肉,可以保護你的骨關節在正確的位置、在安全的範圍內活動,相反,如果肌肉減少了,骨關節沒有足夠的肌肉繼續把它們固定在正確的位置,如果這個時候你選擇類似羽毛球這樣運動幅度較大、強度較高的運動,很容易導致關節錯位、損傷,中老年人運動起來崴了腳踝、扭傷了腰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 另外,年過五十骨量也開始流失,骨質疏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03年至2006年的一次全國性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骨質疏鬆的特徵是骨質進行性丟失,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導致脆性骨折,如果選擇羽毛球這種相對較高強度的運動,骨折發生的概率就會很高。

年過五十,選擇運動方式更應該注重安全,

游泳就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老少皆宜。與進行陸地運動不同,游泳需要靠不斷協調上下肢的運動來保持身體在水中的平衡,因此令核心肌肉群更強壯,同時又避免了運動中摔倒。經常進行遊泳鍛鍊的人與進行其他運動的人相比發生跌倒的風險降低了33%。對身體平衡能力隨著年齡逐漸下降的老人來說,游泳可以有效減低老年人跌倒的幾率

花匠:遲萍(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興國營養師特訓班四期班學員 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營養問題家常說 健康 704)


營養海賊團


我今年53歲了,堅持打羽毛球差不多有十年了。十年來,每週至少打兩次,每次至少四個小時以上。我是純業餘選手,業餘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一次也沒跟教練學過,完完全全的野路子,從握拍到步伐沒一樣是對的,但就愛好這個,說白了就是特愛玩,到了球館就忘了年齡和時間,打起來就沒夠。因為沒一樣是對的,這十年來經常受傷,傷害最大的是膝蓋,爬山時尤其明顯,上山健步如飛,華山、黃山、峨眉山、武當山、廬山統統都沒坐纜車,但下山幾乎要了老命。



我覺得如果是姿勢正確的業餘選手,打到五十多問題不大,但像我這樣沒一樣正確的選手,對身體傷害很大。



可惜我實在找不到更喜歡的運動,所以仍在堅持。


小夥伴們,你們肯定猜不到哈爾濱的羽毛球館是什麼價。我這幾年去的球館,去一次十塊錢,不限時間,可以從早上五點一直打到晚上五點,打完球還免費洗澡。

這麼便宜的場地是不是極其簡陋?告訴你吧!這是省隊訓練基地!場地地板地膠絕對要求。

就是因為不限時,所以每次去都要打到快累死了、餓死了才罷手。於是,膝蓋受傷越來越嚴重。

欲罷不能!



作為前羽毛球專業運動員,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50歲也適合打羽毛球,不過需要注意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中的保護以及運動後的肌肉拉伸。條件允許的話請專業教練每週一次的訓練,也會極大提高安全性。

我平時開有一個羽毛球成人訓練班,最大年齡是48歲,是一位打了多年球的愛好者,從他身上我發現有非常多不良的習慣,容易導致受傷。比方說,上網步法的最後一步,除了是弓箭步外,右手持拍的人必須右腳在前,同時右腳腳尖應指向同持拍手伸出擊球方向(腳尖輕微外八字站立),這樣的站位能夠比較有效的防止腳踝扭傷。而這位先生因為原來沒有學過,完全沒有這個意識做這個動作,除了容易受傷外,還會站不穩,擊球后會繼續向前衝,影響接下來的回球處理。


萬能的體育老師


50歲以後還適合打羽毛球嗎?

由“大方羽球”頭條號團隊中羽毛球國家一級裁判給出的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項機能開始衰退,反應能力協調性,肌肉類肌肉,都比以往要衰減的快。

這時候保持有幾項業餘愛好的體育運動,對強身健體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更益於融入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打打羽毛球當然也是很適宜的。


羽毛球運動是典型的混氧運動。對人的肌肉力量、視力、脊椎都有好處。

如果以前常年有堅持運動的習慣,這時開始羽毛球鍛鍊,更容易上手。如果以前沒有運動習慣從初級的羽毛球握拍揮拍適應場地開始,同時增加交友和參與群體活動的機會對身心健康也有幫助。如果能專業的學習一下,水平提高更快一些。

在東西南北中和全國中老年比賽中,有很多六七十歲的球友活躍在一線,他們身手矯健,反應靈活,狀態保持的非常好。

筆者親眼所見,在去年全國東西南北中比賽,64歲以上級男雙決賽中,幾位球員在場上做出魚躍和後滾翻的動作,令全場觀眾驚歎不已。


當然,這也是幾位老師常年堅持運動的結果。如果不能達到這樣水平,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也是好的。

羽毛球運動的宗旨,是所有參與者在這項運動中獲得快樂。我們身邊有很多,退休多年的大哥大姐,看起來狀態非常年輕,不亞於三十三四十歲的人。

所以我們參與羽毛球運動,要和好的比,要和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

運動和健身,無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堅持終身體育運動,所有人都會是受益者。所以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機會,就請拿起球拍,走上球場。


大方羽球


我56,打了30多年,每週3⃣️次,也參加一些比賽。

象全國中老年,華人杯和東西南北中等比賽均每5歲一個年齡段的高齡比賽,今年在攀枝花舉行的華人杯最大選手達96歲。

50歲以後無疑可以打羽毛球,但要也要謹慎:

1、打球前後別喝酒,若存在腦、心方面的隱疾,就不要去打比較正式的比賽

2、羽毛球高速多拍時是一種無氧運動,要麼儘量避免高速多拍,要麼增強核心力量的基礎訓練

3、熱身一定充分,特別在北方冬季,如果受傷恢復很慢




岡多秀


59歲了 一週4次 一次2小時 堅持了10年了 經常參加 國內外業餘比賽 每天不是在打球 就是在打球的路上哦



周遊世界zfj



我今年48歲打羽毛球兩年,只要動作合理就可以,必須要先熱身。我們一起打球的最大72歲,身體槓槓的,只有長運動才能有活力。


邢士元


我今年44歲,十年前開始打羽毛球,就在九年前,當時打球的時候腰受了傷,之後也能打,最近比較突出,只要殺球多,連續打了兩天後回到家以後腰就不行。扎銀針、做針灸都不行,現在非常的糾結,我打羽毛球,如果讓我不殺球的話,我就沒興趣,但是一殺球腰確實受不了,不知道怎麼辦?我估計都堅持不到50歲了。



特別棒5588


推薦看一下騰宇寫的。

騰宇《新週刊》記者

廣州德訊陽光黎志成老先生,前印尼全國冠軍,歸國後把一窮二白的韶關羽毛球隊帶成廣東省冠軍隊,徒子徒孫無數。

黎老先生年逾八十,至今仍能夠親自下場發多球,給年輕人練戰術。他腿腳已不大利索,但手上功夫還是靈活準確得可怕。親眼看過他給一個小女孩練“多點打一點”組合,出球快而利落,一邊打還一邊大喊“快啊”“跑啊”,聲音洪亮,頻率不降。往往是年輕隊員累趴了,他還樂呵呵地喊再來。

重複說句,他年逾八十了。

有幸請他親自溜過我一回,簡單的“網前搓兩球+後場兩點吊兩球”組合,簡單的“他吊網前兩點,我挑球”組合,我被練得快要趴下了。黎老先生絕少失誤,持續練習的強度對我這種半吊子球手來說太大了。

吊球快而準確,後場給球快而準確,技術指導同樣快而準確——他在我移動吊球時大喊“手腕別拐,拍面要正,注意收力”,這是在他持續給球時做出的觀察和判斷。雖然我練得磕磕絆絆,但關於吊球和接吊的要訣已經迅速刻進了腦子裡。

重複說句,他年逾八十了。

所以在我眼裡,打羽毛球打得好,大概就是黎老先生這麼一種簡練紮實的“快而準確”的感覺。強悍的功底、由衷的熱愛、不因年歲而消退的激情,會讓看似樸實的事物,在有心人和有緣人眼中變得光芒萬丈。



堅持鍛鍊的身體,50歲不算什麼。畢竟現在都延遲退休了。

2017年7月25日,國家統計局透露,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的74.83歲提高1.51歲。分性別看,男性為73.64歲,比2010年提高1.26歲;女性為79.43歲,比2010年提高2.06歲,女性提高速度快於男性,與世界其他國家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規律相一致。

活到80歲、90歲也是若等閒。


越鍛鍊越年輕!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