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稍美:又稱燒美,是呼和浩特的一種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食品。早在清朝時,當地的稍美就已名揚京城了。當時,北京前門一帶,稍美的飯館門前懸掛的招牌上,往往標“歸化城稍美”字樣。外地客人來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嚐一下稍美,才算不虛此行。稍美製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姜等佐料齊全。稍美出籠,鮮香四溢。觀期形,只見皮薄如蟬翼,晶瑩透明,可筷提起垂垂如細囊,置於盤中團團如小餅。吃起來香而不膩。可謂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濃。呼和浩特的稍美過去專作早點之用,多由茶館經營,如今,已成了許多飯館的必備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莜麵

莜麵:出自莜麥(學名燕麥),其磨成的麵粉稱莜麵。莜麥是一種成熟期短,耐寒、耐鹽鹼的低產作物。產量雖低,但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鐵、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時期,呼和浩特一帶就有農民種植莜麥。到清代初期已大面積耕種,享有“陰山莜麥甲天下”的美稱。現在仍為當地人民的上等主食。莜麥加工方法特殊。加工時先要將莜麥淘淨,晾乾後上鍋煸炒。炒熟後再上磨加工成面。民間的吃法頗多,有壓飴烙、搓魚魚、推窩窩、卷囤囤、攪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等。多種樣的吃法。吃時可按各人的口味不同和季節的不同,佐料以羊肉湯、鹽菜湯、時令蔬菜等,再加一些辣椒、蒜蓉、更覺可口,深受當地人喜愛。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蕎麵

蕎麵:蕎麥經過加工,磨成麵粉叫蕎麵。一般有蕎麵飴烙、蕎麵圪坨。熬羊肉湯吃起來美味可口。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刀切酥

刀切酥:內蒙古風味點心。以麵粉、館糖、糖粉製作而成。成品色褐紅、味香甜、質酥脆,宜做高、中檔宴席的點心,一般多在大、中型酒點經營,民間也有烤制食用的。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清油餅

清油餅:內蒙古傳統名點。用優質麵粉,配植物油、白糖精製而成。將麵粉加入少許食鹽,用水和勻醒至適中,抹少許鹼水,抻拉,七、八扣時刷油再抻兩扣,去掉劑頭,切成段,上鐺烙熟,用溼熱毛巾蓋燜,撒白糖、青紅絲即成。此餅色澤金黃,味美可口,可做為高中檔宴席甜點食用。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哈達餅

哈達餅:內蒙古傳統名點。相傳匈奴東胡人活躍於現在的赤峰市西拉木倫河一帶時即用此食品,至今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廣泛流傳,一般飯館普遍經營。是選用富強粉、奶油、白糖、桂花、桃仁等烹製而成。此餅層次分明,奶香濃郁,酥鬆甜美。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王二小大餅

王小二大餅:內蒙古傳統名食品。相傳興安盟回族已故王小二師傅自幼學徒,經過名師指點製成王小二吊爐餅。因其外焦裡嫩,香酥可口,食用方便,經濟實惠而美名流傳。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一窩絲

一窩絲:以巴彥淖爾盟特產雪花粉製作而成。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宜作高級宴席的甜點,在大中型酒店經營。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吃——米麵食品

炒米

炒米:炒米蒙語叫“蒙古勒巴達”,意思是蒙古米。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白糖等攪拌,吃起來清香爽口,既解餓,又解渴,是別具風味的傳統食品。清晨,牧民們大都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許青鹽。外出放牧,都隨身攜帶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邊吃邊喝,十分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